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徽风皖韵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描写安徽的书,是著名作家郭保林的最新力作。本书以徽州为出发点,作者遍览皖地名胜古迹,追述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将散逸的断章残简装订成新的史册,开掘山水间的历史意蕴,诠释文明的兴衰,感叹文化的命运。整部作品雄浑中不乏细微,苍健中又见婉约,诗意茏葱,文彩绚丽,在探幽发微、述往思来中,使读者尽情领略美韵和哲思。

内容推荐

著名作家郭保林的这部新作以徽州为出发点,作者遍览皖地名胜古迹,追述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将散逸的断章残简装订成新的史册,开掘山水间的历史意蕴,诠释文明的兴衰,感叹文化的命运。《徽州写意》以诗性的语言,全景式地扫描勾勒出水墨徽州斑驳意象;《秋风宝剑孤臣泪》等则写出一些近现代人物在天崩地坼的大时代起伏跌宕政治生涯和人生悲剧;《李白皖南诗解读》等,以当代的人文情怀,去摭拾被唐风宋雨凋零在江南山野的诗页,聆听古人遗留在古城深巷的跫音;《千秋纸墨是精神》则以恣肆汪洋的笔触写出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渊源;《新安江,在春天的形式里》以梦幻般的手法,绘出这边土地上细缊的文化意蕴。

整部作品雄浑中不乏细微,苍健中又见婉约,诗意茏葱,文彩绚丽,在探幽发微、述往思来中,使读者尽情领略美韵和哲思。

目录

徽州写意

风雨徽商路

醒着的石头

堪惜流年谢芳草——胡适的爱情悲剧

他生命的闪电使黑暗颤抖

孤独的月光

落日满亳州——写在曹操家族陵园

秋风悲歌乌江岸

慷慨与苍凉——写在稽康的故乡

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彩云何处归

李白皖南诗解读

千秋纸墨是精神

小城之魂

诗城

醉翁亭,一座文化的雕塑

秋风宝剑孤臣泪

新安江,在春天的形式里

后记

试读章节

汽车离开宣城,一路向皖南奔驶,一进入歙县,一个经典的徽州便出现在眼前:黛瓦粉壁,马头墙,砖雕、石雕、木雕,把徽州的古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山是青黛一抹,水是碧绿一缕,水绕山盘,构成一尊盆景。正是烟雨四月天。天空黛灰,古老的村镇黛灰,山野里绿中泛黛,山岚雾霭灰蒙蒙的,苍苍的,如烟。一片春云舒卷,霏霏潇潇,满天飘起如梦如幻的雨来。山峰山峦之间只见浮动白漾漾的烟岚云气,扑朔迷离,一片朦胧。近处的田地里,油菜籽已结荚,青青的,翠翠的,挺玲珑的。偶然有几棵大概忘了季节,还傻乎乎地擎着几朵金黄。

徽州有黄山,有新安江,还有一座座牌坊,和粉墙黛瓦的古宅、古村、古镇,就连那河上、江上、溪流上的一座座石桥都有幽幽古风。

徽州名人实是多,远的不说,现代名震遐迩的陶行知,“大名垂宇宙”的胡适,一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大作家周而复,数学泰斗江泽涵,哲学家洪谦,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医精诚的程门雪,还有红顶商人胡雪岩,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与联军统帅瓦西里睡过觉的“九天护国娘娘”,一代名妓赛金花,还有那位古代名妓杜十娘虽然不是徽州人,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徽州媳妇。杜十娘一怒携宝投江溺水而死,爱美人的徽商孙富落了个千古骂名……这风水宝地,千百年来,特别是明清以来演绎了几多风流,那个写《牡丹亭》的汤显祖有诗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个剧作家如此苦恋这片沃土佳壤,青山绿水,可见这方土地的精气、灵气、神气多么令人诱惑!

徽州是一部古老的线装书,纸页发黄,残缺不全,而今又被雨淋湿了,字迹漫漶。只要认真读下去,还能读到它历史的悠远,文化的内涵。你看那山野、古镇、古村、古楼、古宅,在漾漾细雨中还散溢着苍凉的气息,氤氲着历史的幽香。

我在歙县一家宾馆住下,与县文化局联系,结识了一位副局长名叫程龙。他热情爽朗,一看就知道是心底充满阳光的汉子。我需要一些史志资料,他很热情地给复印了一些。他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一眼望不到底,许多人皓首穷经,研究大半辈子,才弄出些皮毛来。中国成立地方文化学会的只有三处,其研究对象分别是:一是敦煌学,二是徽州学,三是藏学。你随便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原汁原味、原汤原水的徽州历史。传统文化气息很浓,有说不完的诗情画意。数千年历史中,已为唐宋明清留下许多光辉灿烂、古风幽幽的影子。你说不清哪是李商隐的七绝,哪是唐寅的绘画。

雨,弥漫着古城。雨,敲打着鳞鳞灰瓦,轻轻重重轻轻,点点滴滴点点。潮天湿地,幽幽的雨富有女人的温柔和细腻。浓浓的雨云垂翼在这古城,像个黑衣尼在祈祷,也像念咒语。

夜里,我躺在宾馆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是一丛芭蕉。巨大的蕉叶似绿伞,雨打芭蕉,一种诗意,一种风韵。这雨和唐诗里的雨,宋词里的雨,没有本质的区别,飘落的形式也相似。“更作风檐夜雨声”,巴山的夜雨涨肥了秋池,雨在蕉叶上腾腾地跳,在灰瓦上腾腾地跳,在灰色的街道上跳,湿淋淋,阴沉沉,黑森森,冷清清。今夜的雨有点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歙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家园。你看十分徽州,山就占了七分,这里到处排满山,山舞峰跃,重重叠叠,乱无章法,几乎把人排挤到最狭小的生存空间。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告别亲人,到外地经商,踏上风雨弥漫的人生之路。

徽州人喜欢读书,喜欢做官,你随便走进哪座村镇,哪怕藏在深山旮旯里的小山村,也会猛个丁地冒出个名气大得吓人的人物来。状元、翰林、宰相、侍郎,知府、知州之类地市级的官员更是多如牛毛。……一堆乌纱帽都散落在这些山村野寨。男人们在皖南山区那些古宅里借着小天井的天光读完四书五经,就要去考功名了。命运好的很快就居庙堂之高,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许国老、胡宗宪就是他们的代表;不愿在仕途上跋涉的就埋头学问,青灯黄卷,皓首穷经,成了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更多的经商,巨贾豪商,富甲天下。尽管有的结局很悲惨,像红顶商人胡雪岩。但他们毕竟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呼风唤雨,纵横捭阖,展示了经济家叱咤风云的人格造型。

解读徽州,最好走进它的小巷,它比苏州、无锡、常州、姜堰古镇的小巷更狭窄,更幽深,也似乎更神秘。巷两旁是高墙深垒的大院,古楼的挑檐,都似乎拼命向外使劲,把小巷遮得更严,只有中央一绺长长的缝,镶嵌着蓝天,弄不清它到底通向何处,在小巷头看不到小巷的腰,到巷腰又看不到巷尾。小巷逼仄处,两人并排行走都感到困难。在小巷之间,那跌宕有致的马头墙,高出尾脊,屋顶半遮半映,半藏半露,黑白相间,构成一种曲线美、旋律美,再加上“一线天”的映衬,居宅的墙壁与天空的廓线,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的韵味,增添了层次感、韵律感和审美意蕴。

P1-3

后记

这是写安徽的一本书。

我是北方人,曾经多次在大西北采风,也写了几部以大西北为题材的作品。也许气质秉性使然,我对大西北的戈壁、荒漠、草原、森林、崇山峻岭情有独钟。写起它们,我只觉得笔下吱吱地欢叫,像一匹撒蹄蹽蹶的小野马,纵横驰骋,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而对于江南我是陌生的,甚至有一种距离感。我只在唐诗里、宋词里读过江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春风又绿江南岸”等。江南属于唐诗,江南属于宋词。徽州属于江南。

我为什么要写一部安徽的书?在我创作计划里从来没有想到要写安徽,在写这本书前我从未到过安徽。说起来简直是莫名其妙,或者说有点宿命论,好像人的一生要写什么,何时写什么,是上帝早已安排好了的,完全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当我写完大西北的最后一本书《星斗朔方》,便动手已经构思酝酿十多年的长卷散文《大赋长江》的创作。我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当我站在长江岸边,感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与人生短暂、人生渺小抗衡的至大至刚的力量,这种力量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峥嵘,铸造了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我被长江的恢宏壮美所震撼,也被江南的妖娆绚丽所感动。几番努力,总算完成了这部“浩浩长文”。但是结束《大赋长江》的创作,我一度出现了精神的“虚脱”,感到创作上的迷惘、困惑,四顾茫然,手足无措,浮躁不安,心像掏空了似的。我把心事告诉一位研究《易经》的朋友,他脱口而说:你该写一写长江流域的某一个省(其实他并未看过我的《大赋长江》)。我恍然大悟,长江流经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在《大赋长江》里我偏偏只字未提安徽,而且长江流经安徽数百公里,徽州文化是典型的长江文化。这是巨大的失误,我感到这本书与其说我要写,不如说天意的安排。

书名是出版社莫贵阳先生起的,很诗,很有书卷气,也渗透出地域文化的底蕴。

安徽是由安庆和徽州组合而成,简称皖。打开二十四史,打开近代史,你可得知,皖地对中国历史做出何等巨大的贡献,中国历朝历代惊天动地的大事都牵系着皖地的精英人物。从大泽乡农民起义,到挟天子的令诸侯、治世之英雄、乱世之枭雄的曹孟德;从刚正清廉、执法如山、被世世代代百姓颂扬的包青天,到挥动举义旗,风鸣马啸,横扫中原,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驱逐到漠北,建立横亘历史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从晚清空旷苍凉的政治舞台上,竭尽股肱之力,独撑风雨飘摇大厦的李鸿章,到陈独秀、胡适的狂啸、呐喊,掀起五四运动的惊涛狂澜……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创造了历史,辉煌了历史。

而徽州更是名人辈出,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泰斗、文学巨匠,历代不绝,那些看似平凡而平庸的乡村山寨竟然出现“父子宰相”,“兄弟进士”,“同胞翰林”等佳话而毫不稀奇,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星辰,闪烁在历史的苍穹。

这一地域人才集中,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人才赖以成长的空间和土壤。徽州的山川和风物,徽州的历史和民俗,徽州人的哲学与思想以及徽州的人文个性,使得很早就演变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有时,又代表一种精神。如果说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孔孟之乡,那么儒家学说得以继承、发展完善是程朱理学,它的源头就在徽州。

现在,这本簿簿的小书,就摆在读者面前,这是我阅读《徽风皖韵》的一点心得体会。它得以出版,完全是东方出版中心领导和朋友的关爱、支持和提携,特别是得到莫贵阳先生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这是文缘,更是情缘,特此表示谢意。  校完清样,已是暮秋深深,再翻几页日历就进入了冬天。冬天是岑寂、宁馨的季节,也是最冷静的季节。它貌似冬眠,却孕育未来,孕育着新的生命。

2008年10月30日作者于泉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徽风皖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保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9319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