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论文选集,收大小文章37篇,几乎全以古代散文为研究对象,而且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问题。有分析单篇古文艺术特色的,有论述一家古文艺术风格的,有概言一代文风走向的;有辨析作家文论观念的,有评说散文流派艺术主张的;有从思想文化人手探索文风嬗变动因的,有从艺术精神人手把握风格特征的。
图书 | 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论文选集,收大小文章37篇,几乎全以古代散文为研究对象,而且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问题。有分析单篇古文艺术特色的,有论述一家古文艺术风格的,有概言一代文风走向的;有辨析作家文论观念的,有评说散文流派艺术主张的;有从思想文化人手探索文风嬗变动因的,有从艺术精神人手把握风格特征的。 目录 古典散文艺术研究刍议…………………………………………l 上 编 两汉散文艺术嬗变论……………………………………………11 《淮南子》三论…………………………………………………28 略论魏晋文风嬗变的文化动因…………………………………56 孔融文风论 ——兼论孔融能领建安文风之先的原因…………………92 开元文风走向论…………………………………………………109 杜甫散文创作倾向论 ——兼论杜甫以诗为文说…………………………………122 韩愈古文艺术精神论……………………………………………147 论韩愈古文的诙诡之美…………………………………………159 简说杜牧、李商隐的古文创作…………………………………172 唐末三家古文艺术论 ——从皮、陆、罗“小品”的“光彩和锋芒”说起……183 “太学体”不是“太学新体” ——兼为石介一辩…………………………………………203 论曾巩古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215 下 编 南宋学派之争和散文流派的形成………………………………233 元代散文发展倾向论……………………………………………25l 康海散文复古论刍议……………………………………………273 论陈白沙的文论倾向和山林散文艺术 ——从陈白沙“自然”、“自得”说谈起………………290 略论王阳明对明代散文流派演变之影响 ——从王阳明的狂狷意识、散文理论和创作特色谈起…317 唐宋派新论………………………………………………………340 略论公安派性灵说对晚明小品文发展之影响…………………385 袁宏道《解脱集》散文艺术论…………………………………396 略论“桐城三祖”古文理论的美学意义………………………414 “桐城三祖”古文艺术论………………………………………424 略论湘乡派与桐城派文论之异同………………………………442 明清散文理论的嬗变和散文创作艺术的发展…………………458 外 编 导读三篇…………………………………………………………487 一、《世说新语》导读………………………………………487 二、《文选》导读……………………………………………493 三、《古文观止》导读………………………………………500 小序五则…………………………………………………………508 一、《先秦散文》小序………………………………………508 二、<<史传散文》小序………………………………………511 三、《辞赋》小序……………………………………………514 四、《唐宋散文》小序………………………………………518 五、《历代小品》小序………………………………………52l 唐文三说…………………………………………………………525 一、说王勃《滕王阁序》……………………………………525 二、说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533 三、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539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545 后 记……………………………………………………………572 试读章节 古典散文艺术研究刍议 中国古典散文艺术发展史的终结,很快就有一个世纪了。近百年来,古典散文艺术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其他门类的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相比,却显得相当滞后。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滞后现象尤为突出。以至今日,像中国古典散文的文学性表现在哪些地方?中国古典散文艺术发展规律如何?在发展中形成了哪些优良的艺术传统?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些问题,就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方能正确地回答。 之所以难以作答,除了“艺术莫难于古文”(方苞语),古典散文创作难、散文艺术研究也难这个一般性的原因外,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我们古典散文研究者,长期受重政治、轻艺术社会文学思潮的影响,过多地看重古典散文的政治色彩,而很少从审美角度观察它的艺术美、领略它的艺术魅力;过分强调古典散文作为“工具”的实用性,而很少把它作为“艺术”看待,有意或无意漠视乃至抹煞其文学性,否定其作为艺术品的审美特征。自然谈不上深入探寻一家、一代散文的艺术特色和整个古典散文艺术发展的规律。 二是即使把古典散文当作一门“艺术”,也着意深人探寻一篇、一家、一代散文的艺术美,研究各家、各代散文的艺术特色,总结整个古典散文艺术发展的规律,可惜用的是今人研究现代散文和洋人研究“美文”的艺术理论作评议准则(有的甚至用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被西方抛弃了的“文学理论”)。这样,不但许多本来具有艺术特色的古文被排除在所谓“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美文”范围之外,就是对划人散文范围内作品的艺术分析,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也未必能说到点子上。既把研究范围缩小,所用理论又不合于古文实际,自然不可能正确认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 受这两个原因的困扰,多年来,在古典散文艺术研究中,存在一个较为突出而又不易察觉的毛病,就是不能真正从中国古典散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寻其艺术发展规律。许多事实表明,古典散文艺术研究要有所改观,古典散文研究者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方法。 所谓转变观念,指的是要从古典散文作品实际出发,来认识它的文学性、艺术美;不要用考量现代散文和西方美文文学性、艺术美的观念,来曲解古典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 和诗一样,古典散文也是一种“映内”的艺术。只是诗写人心之所感,言志、抒情,以抒情为主;古典散文写人心之所明,写所明之事、所明之理,以明理为主。古典散文的文学性、艺术美,正是由它写心之所明的艺术功能所决定的。 构成古典散文文学性、艺术美的最重要、最活跃、最具表现力的质素是理、法、辞、气、情。凡古典散文都含有这五种质素,只是每篇散文所含各种质素的多寡强弱不尽相同。有的以理胜,有的以法胜,有的以辞胜,有的以气胜,有的以情胜。 而古典散文的艺术美,往往美在识度、美在事义、美在情愫、美在气势、美在风神、美在声调、美在色泽、美在篇法、章法、句法、字法。P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熊礼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604294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4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