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乡愁到乡建(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南京林业大学汪瑞霞教授所著的关于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和景观设计的专著,作为文化情感维度的“乡愁”关涉了对人类整体性生存样式与发展前途的追问,尤其是对“自身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一种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的思辨、探寻与心理补偿。融社会、时间、媒介、功能四个维度于一体,分析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共生”,以期将全民普遍存在的怀旧与乡愁转化为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和凝聚性力量。“融情入景”和“以景抒情”共同构成了江南村镇的记忆建构和景观生成,诠释了从“乡愁”到“乡建”的设计学转向。
作者简介
汪瑞霞,设计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并以优秀等级结项一项、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市级其他项目十多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一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一项、省级智库重点项目一项,完成各类策划和设计百余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导论 一场集体“乡愁”引发的思考
一、“江南村镇”的描述形态
二、“江南村镇”的文化形态
三、“江南村镇”的记忆形态
第一章 理论视角:源于乡愁的文化记忆
一、乡愁记忆的文化属性
(一)乡愁记忆与乡愁文化
(二)乡愁记忆的隐喻价值
二、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内涵与表征
(一)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情感表征
三、当代江南乡愁文化发生的多维要因
(一)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地方性因素
(二)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现代性源流
(三)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全球化语境
四、记忆研究的兴起与理论基础
(一)神秘的古典记忆术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记忆之术
(三)记忆研究的学科转向与互补视角
(四)“文化记忆”概念的提出与理论视角
第二章 社会维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价值取向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意义
(一)江南村镇空间作为回忆文化的激活器
(二)江南村镇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价值取向
(一)天人合一:江南村镇文化记忆价值重塑的思想之本
(二)文化认同:江南村镇文化记忆价值重塑的内在力量
三、文化记忆与村镇空间的情境映射机制
(一)文化记忆影响着景观情境的空间属性
(二)景观情境是文化记忆映射的共生系统
(三)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构建的目标与评价
四、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景观系统架构
(一)社会责任: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出发点
(二)融合共生: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策略系统框架
第三章 时空维度:传统江南村镇文化景观形态的生成语境
一、知理:自然环境对江南传统村镇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是成就江南村镇水乡格局的核心要素
(二)运河贯通是维系江南村镇聚落兴衰的人工智慧
(三)水乡生态是影响江南农业景观变迁的重要条件
二、活态:社会环境对江南传统村镇景观形态的影响
(一)早期工业化与江南市镇
(二)传统工匠技术与江南老行当
(三)集社合一的水乡市镇
三、达意:文化观念对江南传统村镇景观形态的影响
(一)江南文化源流的追溯与辨析
(二)影响传统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生成的多元要素
(三)信仰习俗交融共生的江南村镇文化生态格局
第四章 媒介维度:江南村镇文化记忆与景观语言符号的设计转换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选择与转换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类型选择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转换设计
二、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物质符号系统
(一)点空间: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基本单位
(二)线空间: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构成秩序
(三)面空间:传统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平面组织
三、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非物质符号系统
(一)意象系统与指示性景观语言符号
(二)文本系统与象征性景观语言符号
(三)仪式系统与体验性景观语言符号
第五章 功能维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融合共生”系统的情境重构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融合共生”的设计策略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融合共生”系统的关联因素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系统的情境重构策略
二、关联类比式:生态型景观的情理互通
(一)乡土景观与乡村基质的关联策略
(二)文化景观与文脉原型的类比策略
三、语境约定式:产业型景观的情景互融
(一)当代江南村镇产业景观的结构转型与拓展
(二)现代农业景观文科融合的赋能策略
(三)工业遗存景观穿越时空的语境策略
四、象征隐喻式:生活型景观的情境互生
(一)乡愁时空:江南村镇空间记忆的唤醒策略
(二)回归日常:当代江南村镇生活型景观情境的互生策略
第六章 应用研究:文化记忆导向下江南水乡孟河古镇文化景观设计实践
一、案例选取与研究视角
(一)项目缘起
(二)项目区位和现状概况
(三)运河文化记忆导向下孟河古镇文化景观设计系统设计思维
二、孟河古镇文化记忆与景观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
(一)创建期(史前—先秦):因河而生——运河文化孕育村镇空间
(二)成熟期(魏晋南北朝):依河而兴——齐梁文化成就南朝风范
(三)稳固期(隋唐—宋元):凭河而名——漕运文化彰显国家力量
(四)兴盛期(明朝—清朝):沿河而盛——市镇文化催生产业繁荣
三、文化记忆导向下孟河古镇文化景观的情境重构
(一)生态型景观:孟河街巷景观与乡土景观的情理互通
(二)产业型景观:孟河医派中医产业与农业景观的情景交融
(三)生活型景观:象征性精神景观与体验型景观的情境互生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南京林业大学的汪瑞霞教授出生于江南,成长于江南,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加上她的工作性质和范畴。在本书中,她以长期对江南地区的许多乡镇进行过调研和考察为案例,从乡建的维度出发,就乡愁与乡建互为因果的关系进行了明晰的梳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方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乡愁到乡建(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瑞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03548
开本 32开
页数 4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11-01
首版时间 2021-11-01
印刷时间 202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21183291
中图分类号 F320.3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