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饮茶、打坐、插花、冥想、射箭……
生活中的任何技艺到达一定境界,都可以接近道,进入禅的境界。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去日本学禅。
屡屡碰壁后,他跟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通过箭术悟出了禅的真意;
禅是平常心,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不带贪求,不带憎恶。
任何技术,都有待于心灵的寂美。
让箭矢发自无念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图书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禅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饮茶、打坐、插花、冥想、射箭…… 生活中的任何技艺到达一定境界,都可以接近道,进入禅的境界。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去日本学禅。 屡屡碰壁后,他跟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通过箭术悟出了禅的真意; 禅是平常心,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不带贪求,不带憎恶。 任何技术,都有待于心灵的寂美。 让箭矢发自无念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目录 第一章 射箭的艺术 第二章 空寂无我 第三章 灵魂拉弓 第四章 无靶之箭 第五章 当下的正念 第六章 东方师道 第七章 无为之为 第八章 仪式的舞蹈 第九章 无艺之艺 第十章 弓道的意义 第十一章 无心无念 序言 序 在弓道的演练中,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人 们于日本以及其他东亚国家所修习的所有艺术中 ,我们注意到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这些 艺术的目的并不只囿于实用功利或纯粹的审美享 受,而是在于对思想的历练;具体来说,就是让 思想与终极的现实产生沟通。如此说来,练习弓 道便不单是为射中靶心,剑术家挥剑不只是为击 败对手,而舞者起舞亦不仅是为展示某种有韵律 的肢体动作。首先,思想必须要与无意识达成一 致。 一个人若真心希望成为一门艺术的大师, 只具备专业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此人必须要超越 于技术之上,让这门艺术成为一门根植于无意识 的“无艺之艺”。 对于弓道而言,射手与目标不再是两个对 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射手不再将自己当作 一个致力于射中对面靶心的人。当一个人完全空 无且摆脱自我,从而与技术上的精进浑然一体, 只有在此时,此人才能达到这种无意识的状态, 但是,这其中蕴含的某种非同寻常的因素,是无 法通过任何对艺术循序渐进的研习所能求得的。 与所有其他宗教、哲学、神秘主义等学说 相比,禅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虽然未曾脱离我 们的日常生活,但具备充分实用性和具体性的禅 同时也包含着某种因素,使之超脱于世俗的污秽 与纷扰之外。 现在,我们来探讨禅宗与弓道以及如剑术 、花道、茶道、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之间的关 联。 如马祖禅师[ 马祖道一(709—788,一说 688—763),姓马,名道一,唐朝佛教禅宗大 师,六祖慧能再传弟子,为洪州宗开创者,阐扬 “顿悟”说法。——译者注 ](卒于788年)所说,禅即“平常心”; 这种“平常心”,不过就是“饥来吃饭,困来即 眠”。一旦开始反省、沉思、将事物观念化之后 ,原初的无意识便消失不见,而千般思绪则涌上 心头。我们吃饭时不再真正吃饭,睡觉时也不再 真正睡觉。箭虽已离弦,却不再径直向靶飞去, 而箭靶也不再立于原地。实为误算的算计开始出 现。箭术的整体方向偏至歧途。射手被蒙蔽的心 ,无时无刻不在一举一动中尽显无遗。 人虽弱如一根能思考的芦草[ 此句为17世 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布莱 士·帕斯卡名言,原句为:“人,只不过是一根 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 考的芦草。”——译者注 ],但在不算计也不思虑时,却能成就伟业 。只有经年累月地修炼“忘我”这门艺术,才能 够恢复“童真”状态。达到这种状态之后,人便 能在不思考的状态下进行思考。其思就如从天而 降的雨水,就如海上翻卷的波涛,如点亮夜空的 繁星,如在春风轻拂下抽出的绿叶。没错,他本 身就是雨水、海洋、繁星、绿叶。 一个人达到了这种“灵性”开发的阶段, 也就成了一位生活的禅艺家。与画家不同,他不 需要画布、画笔和颜料;也不像射手一样,需要 弓、箭和箭靶等装备。他拥有的,是自己的四肢 、躯干、头脑等器官。他的禅味生活通过所有这 些“工具”来自我表达,而这些工具,也对禅味 生活的表现有着重要意义。他的双手双脚便是画 笔,整个宇宙则是画布,让他用七十、八十甚至 九十年的时间在上面描绘自己的人生。这幅画, 名叫“历史”。 五祖山的法演禅师[ 法演禅师(1024— 1104),北宋中后期临济宗著名禅师。先后住 持安徽舒州白云山和湖北蕲州五祖寺等处,因此 后世多称“五祖法演”。需注意的是,不要将五 祖法演与五祖弘忍混淆。——译者注 ](卒于1104年)说:“将四大海水为一枚 砚,须弥山作一管笔,有人向虚空里写‘祖—师 —西—来—意’[ 这五个汉字直译过来,便是 “祖师从西方来之意图”。这一话题常常在禅的 问答中被提起。等于是在询问禅宗中最为核心的 要义。参悟了此中精义,禅便融于自身。——原 注 ]五字。太平下座大展坐具[ 坐具是禅师 们所携的一种道具。在拜谒佛祖或师父之时,铺 在身前。——原注 ],拜礼为师。”[ 原文见《古尊宿语录 》卷二十。《古尊宿语录》为中国南宋时期汇编 的佛教禅僧语录,共48卷。——译者注 ] 你很可能会问:“这句古怪的言论是什么 意思?为什么会认为一个有此技艺的人该受到至 高无上的尊敬呢?”一位禅师或许会回答:“我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如果他热爱自然,便可 能说:“昨日晴来今日雨。”而对于读者来说, 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射手何在?” 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先生曾去过日本,通 过修习弓道以期对禅有所领悟,在这本精致的小 书里,他对自己的经历作了引人深思的自述。通 过他的叙述,读者能够找到一种更为熟悉的方法 ,来面对这门往往被视为陌生神秘而有些难以接 近的东方式体验。 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1870—1966),本 名贞太郎,日本佛学学者,法号大拙。于1963 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译者注 ] 马萨诸塞州伊普斯维奇 1953年5月 导语 ★禅是如何疗愈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令人神往的禅学经典 ★放下自己,放下目标,让一切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禅 ★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推荐,可能是了解日本禅最好的一本书 ★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忘我”的生活哲学,探索东方古朴哲学的至高境界 ★世界摄影大师布列松倾情推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奥根·赫立格尔 |
译者 | 译者:靳婷婷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65257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2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0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2021-08-01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26 |
CIP核字 | 2021076569 |
中图分类号 | B946.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