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母亲
内容
亮点展示

详情页6.24.jpg

内容简介

《我的母亲——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是一部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中国共产党人无畏艰难勇往直前、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书中的母亲,是我国开国上将萧华之妻——王新兰。她出身名门,9岁参军,10岁过雪山草地,13岁入党,14岁带领部队突破敌人重围。新中国成立后,她踏实工作,平实地生活,近一个世纪以来,她的脉搏与军队同律动,生命与民族共荣辱。王新兰一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浩劫及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在每一阶段,她眼前都有不同的道路等着她选择,都有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等着她弃留——是追求富贵、显赫,还是坚持自己的追求和做人的准则?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她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她随红四方面军三次翻雪山过草地,在昏迷中曾走到死亡边缘;产后仅四天她就在暴风骤雨中追赶队伍……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对“践行初心使命”做出的最好诠释。也正是她对这份“初心”的坚守,成就了她的传奇人生。

该书作者萧云——王新兰唯一的儿子,历时10年,把母亲在他还在摇篮中便开始说的故事,用深情而流畅的笔触创作成书,记述了母亲从参加红军开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时期走过的不平凡道路,讲述了一个革命家庭经历的风风雨雨,歌颂了在母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理想和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

萧云,男,1946年生,中共党员,籍贯江西。开国上将萧华之子。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10月参加工作,曾在工厂、军队、公司先后任职。

精彩书摘

春节后的一天夜里,母亲随支队机关住在陈吴营,被日寇突然包围了。拂晓,部队指战员正在酣睡,村外突然枪声大作,步枪、机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母亲闻声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跑上围墙。这时,支队长孙继先一边组织人抵抗,一边命令部队紧急分散突围,各自为战。他大声喊着,让大家向远处有山的地方运动,进山打游击。远处那一带山是泰山,有八路军的部队。母亲得令后,立即从围墙上跳下来。这时,饲养员老刘已经牵着马焦急地等待在墙脚下。母亲飞身上马,左手抓缰,右手提枪,紧贴着马背冲出村子,只身向泰山方向冲去。村外,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没有任何隐蔽物,敌人嚎叫着向母亲的突围口冲来,母亲看着远处隐约的山影,只是策马狂奔。她一口气跑出二十多里路,听着身后敌人的枪声渐渐远去了,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只见身后哩哩啦啦地跟了一大群人。其中有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机关的干部,也有勤杂公务人员,还有许多地方干部,共有一百多人。她觉着奇怪,停下马问他们:“你们到哪里去?”那些人说:“看着你往这边跑,我们就跟上了。”原来,这些人看她穿着新军大衣,又有好马,把她当成了领导,便跟她冲了过来。母亲弄清楚后,忙向大家解释说,自己不是什么领导,要大家商量一下该怎么办。大家谁也说不出个办法,最后司令部的几个同志说:“王同志,你虽然年轻,但当过红军,参加过长征,打仗有经验,现在我们跟你走,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

后面枪声又响了起来,敌人马上就会追来。事已至此,不容迟缓。母亲不再犹豫,她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既然同志们相信我,我就暂时负责一下。”她把人员分成两队,部队的同志编成一队,由司令部出来的同志推荐一人负责;地方的同志编为一队,由地委机关的同志推荐一人负责;把枪支集中起来,又挑选出十个身强力壮的战士组成一个小分队,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刚刚组织好队伍,敌人就赶上来了,不远处尘土飞扬,已能听见汽车的“隆隆”声。

母亲站在一块石头上,大声说道:“大家不要乱,一切听我指挥。现在我们分成三队,地方的同志在前,支队机关的同志跟上,我和武装小分队断后。孙司令说过,突围后往泰山撤。”母亲下完命令,就指挥一百多人的队伍猛跑。

鬼子紧追不舍。母亲带着大家一步不停地在原野上跑,一直跑到天黑,渐渐和鬼子拉开了距离。一天没吃东西了,大家又累又饿。这时路边有个村子,母亲和几个临时负责人商量一下,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由于不了解村里的情况,母亲要求大家不要进村。大家在路边一个场地上倒头便睡。看着东方发白了,母亲急忙把大家叫起来。大家很饿,一时又找不到吃的,路边有口水井,大家便打了几桶水,每人灌了一肚子凉水,继续上路。

两小时后,这一百多人的队伍来到了黄河故道。越过干枯的河床,松软的沙地,一个大村落出现在面前。村口路边有个饭店,店面的墙壁上,用白石灰写着“住马店”三个大字,也不知是村名还是店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路边有卖大饼的,也有卖面条的。大家已经两天一夜没吃饭了,有人建议分头进村找点吃的。母亲说:“敌人就在后边,我们还没有完全脱离险境,所有人员不能分散,分开了不好找。”母亲当时身上还有离开延安时带的钱,便全部拿出来,把路边的锅饼全买了下来,但由于人太多,每人只分了半个。母亲想让大家吃点热乎的,便问卖饼的老乡有没有面条。老乡说要现擀。母亲考虑到现擀来不及,就请他给做了一锅疙瘩汤。母亲担心敌人追上来,一再催促大家快吃。大家肚子饿了,也不管烫不烫,稀里糊涂吃下去。饭碗一放,母亲立即带着大家走了。

果然惊险。母亲带着人马离开村子不到半小时,日寇就追进了村子。他们看到那个饭铺的炉火还没有熄灭,就马不停蹄地向前追来。母亲他们很快就又听到了敌人的汽车声和鬼子“哇啦哇啦”的叫喊声。听到响动,母亲立即指挥队伍快走,自己带着武装分队借地形卧倒掩护,直到车声远去,才反身追赶队伍。

母亲带着大家一连三天急行军,才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这三天时间,将母亲推到了一个战场指挥员的位置上。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体味了从未经历过的人生体验:每天等天完全黑了以后,她才敢安排大家露宿在路边的田地里;东方刚出现一线亮光,她便又催促大家上路。靠近村庄时,她拿出钱,派人去买吃的,分发给大家,一边行军一边吃。三天时间,用光了从延安带出来的全部积蓄。后来母亲回忆说,当时,林彪送给她的那二十元钱起了大作用。

第三天,母亲带着大家终于摆脱了敌人,找到泰西支队。支队司令员何光宇热情接待了他们。

看着这一百多人安全地进入了根据地,母亲终于感到身上一副重担落了地。这是母亲第一次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也是第一次在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独自担负起指挥部队的重任。

这时,母亲尚不足十五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母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45814
开本 16开
页数 48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60000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