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骑迹(三枚心脏支架伴我单车挑战极限)
内容
编辑推荐

李辉编著的《生命的骑迹:三枚心脏支架伴我单车挑战极限》是一本励志书。一个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冠心病患者、青年诗人,如何挑战生命极限,完成了“用时11天半,骑行2155公里,爬高11121米,从黄河三角洲到三江源头、从鲁北平原到青藏高原”的千里单骑?请看他深度剖析自我,讲述的险象环生、乐在“骑”中的难忘亲历。

内容推荐

《生命的骑迹:三枚心脏支架伴我单车挑战极限》由李辉编著。

《生命的骑迹:三枚心脏支架伴我单车挑战极限》简介:

一个冠心病患者,一辆公路自行车,11天半艰辛跋涉2155公里,累计爬高11121米,平均每天骑行187公里,爬高967米。李辉不顾众多亲朋好友和绝大多数医学专家的反对,带着心血管里的三枚支架,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滨州出发,完成了“从黄河入海口到三江源头、从鲁北平原到青藏高原”的挑战极限。他创造克一项接受支架手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一次连续骑行距离最长、累计爬升最高、速度最快、运动强度最大的记录,让人们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数以千万计的冠心病患者,让冠心病患者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他用行动证明:没有比心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

目录

第一章 从支架阴影到千里单骑之梦

 挥之不去的支架阴影 /2

 惊魂长白山 /3

 三枚支架 /5

 都快成“祥林嫂”了 /9

 人生的“三枚支架”/14

 痴心不改的“运动铁人”/15

 足球:三次鼻骨骨折的“美好记忆”/15

 围棋:诱人的黑白世界让我暂时忘却忧伤 /17

 网球:莎拉波娃的喊叫驱走烦恼 /20

 激情诗人:诗歌的光芒能融化一切坚冰 /22

 工作狂人:44岁,终于学会了“走路”/26

 千里单骑之梦 /28

 西夫拉克,还是德莱斯?/29

 骑行:奇特的定律 /31

 野心的膨胀:单骑青海 /35

 玩儿命的极限挑战 /40

 你准备好了吗?/46

 再进三○一/47

 拆除“定时炸弹”/49

 时隔21年,再尝70公斤滋味 /50

 北线?还是南线?/54

 艰难的抉择:山地车?公路车?/56

 这些袋子里是什么?/58

 想买份保险,难!/59

第二章 六虎拦路:激情第一阶段

 2013年5月11日,第一天:踏上征程 /64

 惊人的巧合 /65

 “史无前例”的采访团 /67

 强力搭档:老綦 /68

 “十送红军”/70

 “老虎2”粉墨登场 /75

 奢侈的午餐 /76

 疲惫不堪 /80

 第一次见识“大坡”/81

 唯一的晚餐 /83

 5月12日,第二天:惊魂一刻 /85

 灵光一闪 /86

 发现怪坡 /86

 一个公路人,面对“老虎3”的无奈 /87

 爱地球,爱家园,爱黄河,爱母亲 /88

 惊魂一刻——“老虎1”初露峥嵘 /91

 第一次加码 /92

 第四只拦路虎 /93

 两个男人的吵架 /94

 惊鸿一瞥:身材绝好的女子 /96

 四分五裂的晚餐 /97

 对付“老虎5”的秘方 /98

 5月13日,第三天:加码,一再加码;意外,连着意外 /101

 “新乡飞利浦,一片冰心在玉壶”/102

 惊心动魄的人鸡大战 /103

 花园口,一个泣血的名字 /105

 遭遇“十万大山”/106

 必须去医院 /108

 纸上谈兵的短信 /111

 5月14日,第四天:疲惫不堪 /113

 面对“老虎7”:老綦的建议 /114

 下坡比上坡更可怕 /115

 五脏六腑都被掏空了 /117

 5月15日,第五天:刀锋战士状态勇,五日抵达西安城 /121

 冰火两重天 /122

 1000公里桩号 /123

 止不住的泪水 /126

 临汾“独行侠”/127

 对名胜古迹说一声:Sorry!/129

第三章 极度疲惫:梦魇第二阶段

 5月16日,第六天:红旗,还能打多久?/132

 疯狂的代价:“老虎8”降临 /133

 “火气”生财?/135

 “怪坡”,从此不怪 /136

 你到底是干啥的?/137

 冬天里的一把火 /139

 5月17日,第七天:第九只老虎,终于来了 /141

 穿越“死亡巷道”/142

 惊魂长武 /145

 泾川街头的感动 /146

 人车共浴 /149

 菠萝,味道好极了 /150

 5月18日,第八天:翻越六盘山 /151

 对“老虎10”的恐惧 /152

 两块蛋糕的幸福 /153

 泣不成声过六盘 /155

 老虎的尾巴又扫过来了 /162

 5月19日,第九天:吃错药的代价 /164

 吃错药的代价 /165

 红色会宁 /167

 看不懂的“情侣骑手”?/170

 又一个大上坡/ 171

 血压井喷,夜赴急诊 /173

 5月20日,第十天:中盘结束,抵达黄河之城 /176

 山西老夫妻 /177

 1700公里,第一次扎胎 /178

 错误的决定 /180

 黄河之城——兰州 /181

 十六个鸡蛋的晚餐 /184

第四章 驰骋高原:完美的收官

 5月21日,第十一天:一再加码,三进山城 /188

 又添新伤 /189

 第二次扎胎 /190

 三进山城 /195

 与美女记者共进晚餐 /199

 5月22日,第十二天:完美收官 /201

 精神的力量 /202

 “你简直就是个疯子!”/203

 在那遥远的地方 /204

 驰骋高原 /206

 最美的湖泊 /212

 绝无仅有的极限挑战 /220

后记 人生如骑行

 这是我走过的路吗?/228

 最后的晚餐 /228

 劳损综合征 /230

 申报吉尼斯 /232

 西行的味道 /232

 那些难忘的感动 /246

试读章节

西夫拉克,还是德莱斯?

179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法国人西夫拉克正在巴黎一条狭窄的街道上艰难地走着,刚刚下了一天的雨,积了很多水。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疾驰而过,险些将他撞到,溅起的泥水打湿了他的全身。马车已经走远了,西夫拉克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把它顺着切掉一部分,变成前后两个轮子……爱动脑筋的他这样想着,回到家就着手设计。经过反复试验,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终于问世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个玩具似的。当然,它很不完善,没有传动链条,只能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才能慢慢前行;也没有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一点也不省力,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正当西夫拉克想办法加以改进时,却不幸因病去世了。

1816年,德国有个看林人德莱斯,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恻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他忽发奇想:如果骑一辆车子,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过,他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使劲瞪踩地面。当德莱斯骑着这个看上去稀奋古怪的家伙出门试验的时候,立即招来了人们的嘲笑。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

这就是关于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两个版本。究竟是西夫拉克还是德莱斯发明的自行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奋思妙想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改写了人们的生活。

到了1840年,英格兰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将前后轮都改成了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向前跑去。这样就使骑车人的双脚真正离开地面,以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1842年的一天,麦克米伦骑上改头换面的“可爱的小马崽”,一天跑了20公里。路上,由于速度过快,撞倒了一个小女孩,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

十九年后,马车修理匠出身的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同时把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他们把这辆两轮车第一次冠以“自行车”的名字,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又过了八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后,觉得它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它做得轻巧一些。他采用钢丝辐条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用细钢棒制成车架,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五种样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有着较大的差别。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诞生在1874年。英国人罗松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也不稳定。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了前又和车闸,让前后轮大小相同,并用钢管制成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除此之外,他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大量生产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因此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两年后,爱尔兰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应该说,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增加了弹性和减震,大大减少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提高了行车速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

这一年,斯塔利生产出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安全”自行车。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菱形车架,使得车身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后轮用链条驱动,并通过前叉直接把握方向。1887年,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第二年,英国人邓洛普用橡胶制造出内胎,用皮革制造出外胎,以此作为自行车的充气轮胎。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随着自行车的诞生和不断完善,自行车运动蓬勃兴起。1868年,在法国举行了世界上首次自行车比赛,赛程为2公里。1893年第一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5年第一届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开幕,一年后自行车比赛被列为奥运会重要比赛项目。至今,世界上各类自行车比赛多达几百个,其中尤以全程3900公里的环法自行车赛最负盛名,环意和环西赛次之。

在我国,自行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与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自行车是国人交通甚至谋生的工具,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汽车成为代步工具,骑行健身成了运动时尚。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城镇,到处活跃着骑手们矫健的身影。从2002年开始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已经成为亚洲顶级赛事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和健身工具。当你穿着鲜艳的骑行服,充满活力地穿行在大街小巷,千万不要忘了西夫拉克和德莱斯们,是他们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他们的名字,丝毫不亚于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

P29-31

序言

李辉/文

奋力翻上又一个高坡,我坐在路边,喘着粗气。这里的海拔是3250米。我干脆把面巾拉下来,尽情地呼吸着高原上仿佛过滤了的清新的空气,全然不顾紫外线辐射和面部皮肤的微微灼痛。我从腰包里拿出腕式血压计,摆好姿势,按下按钮——从前天离开定西前往兰州开始,我每天都要测量至少三次血压,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次。一阵小小的轰响之后,屏幕上显示出令人放心的数据:血压125/81,心率每分钟136次。此时已是下午4点,从8点钟离开海拔2270米的西宁,我和老綦已在高原上拼搏了整整8个小时。

摸摸坚硬的胡茬,我拉上面巾,抖擞精神,向着最后的目的地进发了。我感到青海湖清冽的微风正翻过日月山,迎面扑来,欢迎远方虔诚的来客。起伏的丘陵、像纽扣一样缝在草原上的牦牛、珍珠般散落在丘陵上的羊群、半躺在草地上惬意的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是如此的宁静、和谐、自由自在。一片触手可及的云彩从头顶飘过,让我本来因极度疲惫而波澜不惊的心,变得愈来愈激动。我仿佛乘着一匹快马,在青藏高原上纵情驰骋。骑过高地,骑过草坡,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沙岛的沙丘也越来越明显。登上最高的坡顶,蔚蓝色的湖水远远地映入视野。

2013年5月22日下午5:50,注定是我的生命长河中,浪花翻腾的壮美时刻。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如愿以偿地站在青海湖畔沙岛的标志石前。我伸出早已僵硬麻木的右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不老石光滑圣洁的躯体,感受他的神圣与力量。我把爱车高高举过头顶,向着蓝天展示自己的成功。

产自台湾的自行车码表显示,11天半,我累计骑行2155公里,爬高11121米,平均每天骑行187公里,爬高967米。

按照约定,我拨通了三○一(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专家郭军的电话,报告了挑战成功的消息。电话那端,正在法国参加学术会议的郭军难掩内心的激动:“祝贺你历尽艰辛挑战成功!你的成功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理和精神上的超越;你的成功不仅属于你自己,更属于广大接受了支架手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意义重大。必定会激励和鼓舞更多的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再次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继续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谱写精彩的人生。没有这样的先例,你绝对是第一人,绝无仅有!再次祝贺你挑战成功!”

我对青海卫视和一路随行的记者们说:“我自始至终都坚信,凭我的体力和意志力,只要不出意外,挑战成功是必然的,而且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预期。作为一个冠心病患者,我就是要用我的行动告诉广大病友,冠心病并不可怕,只要心脏功能正常,你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甚至超常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本人不提倡效仿类似的挑战活动)。我还想说,对于任何人来讲,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你的躯体里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一旦爆发出来,任何困难都将灰飞烟灭。关于海拔,我觉得有两种:一种是地理上的海拔;另一种是精神上的海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你的救世主其实就是你自己。”

精神亢奋的我甚至还想来一个鲤鱼打挺,被青海卫视记者江熹媛和李格军坚决制止了。壮美的夕阳里,我推着爱车,来到湖边,和着微风,和着微微荡起的水声,朗诵了自己的主题诗《千里单骑》。而我的思绪也随着青海湖浩淼的水波,飘向了远方……

5月11日清晨6:30,在家乡——山东滨州美丽的中海太阳岛景区,我踏上了漫长而艰险的挑战征程——我要骑一辆公路自行车,完成用时十几天,从黄河三角洲到三江源头,从鲁北平原到青藏高原的极限挑战,创造一项接受支架手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一次连续骑行距离最长、累计爬升最高、速度最快、运动强度最大的纪录。

而这一切的起因,源于三枚微小的心脏支架……

后记

这是我走过的路吗?

5月22日,晚上7:30。在回西宁的面包车上,我给一些亲朋好友发短信,报一下平安。

这是我十几天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坐车。坐了20多年车,今天才感到坐车的感觉真好。身心是如此的放松,又是如此的疲惫。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像一只瘪了的皮球,昏昏欲睡。手机一下接一下地振动,收到的祝福短信一个接着一个。我看了几个之后,就无力再看。

开车的师傅是当地一家自行车俱乐部负责人,高高瘦瘦健壮的身材,黑红的脸膛,给人以健康阳光之美。而我的爱车,就挂在面包车后面的架子上,奔波了十几天,它也该好好休息了。

尽管是行驶在平坦的国道上,尽管几乎一直在下坡,尽管师傅把车开得飞快,但我还是感到山路是如此的漫长。直到两个多小时后,被喇叭声吵醒,抬头看见西宁市区斑斓的灯火,我在想,简直不可思议,这是我今天走过的路吗?

5月24日,下午4:20。经过在高速公路上两个半小时疾驰,朋友的汽车终于把我和老綦送到兰州机场——我们要从这里乘机返回济南。一路上我在想,这是我5月21日那天走过的路吗?

晚上8:10,空客320经过两个多小时飞行,庞大的身躯终于降落在济南国际机场,走下悬梯的那一刻我在想,这是我这些天走过的路吗?

最后的晚餐

5月22日晚上9:40,终于回到宾馆门口。迷迷糊糊中,我被老綦叫醒,谢了师傅,互留电话,就蹒跚着上楼。冲完澡,虽然身体很累,但精神依然亢奋,我们就约着一起喝点酒,庆祝一下。我们来到附近一家极小的餐馆,在一个角落里,把两张小餐桌拼在一起,点了几个地方小吃,要了青稞酒,就开唱起来。

5月11日出发那天晚上,我们六人在平阴县城的毛家饭店吃饭后,就再也没有吃过一顿团圆饭。今天完美收官,大家终于叉凑齐了。

11天半的艰辛跋涉,从黄河三角洲、渤海之滨到三江源头,从一马平川、满目葱郁的鲁北平原到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庄严神圣的青藏高原,时空不断转换,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心里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毫无疑问,我们赢得了最佳结局。作为主角,我冒着极大风险,挑战生命极限,交出了最好的答卷;作为配角,老綦一路相伴,同时挑战自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为记者,他们关注的对象表现出色,一路的经历也让他们感慨万千。

我把六只酒杯一字排开,一一斟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承蒙大家关爱,11天半时间,我们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有惊有险,历尽艰辛,终于提前到达目的地。这是我个人的成功,也是我们这个团队的胜利,我用我这颗带着三枚支架的心,真诚地感谢大家!”

清脆的碰杯声,众人一饮而尽。喝酒的节奏如同一路骑行一样,进行得很快,同干三杯,我敬一圈,大家回敬一圈,半两一杯的十几杯46度青稞酒下肚,有了微微醉意的时候,才过了不到20分钟。

其实我还是有些酒量的。六岁那年春节,我在老家竟一气喝下九杯三两60度地瓜干酒,把父亲和几个亲戚看呆了。1989年7月3日,即将毕业离校那天晚上,在母校食堂,班上来自全国19个省市区的39名同学把酒话别,喝的我第二天一天起不了床。事后,据同桌的一个女生回忆,我至少唱了10碗鲜啤,12瓶瓶啤。2001年秋天,办公室一名同事订婚,在博兴王门村,性情豪爽的我人乡随俗,来者不拒,前后喝下70多盅白酒,折合二斤六两,为一段美好的姻缘“锦上添花”。

支架手术前,我经常喝酒,对身体造成了一定伤害;即使手术后,也没有完全戒酒,而是在医学专家“戒烟限酒、适量饮酒”的挡箭牌下,偶尔唱一唱高度白酒。我时常买来一大壶10斤装的65度原浆酒,灌进几个二三两的酒壶里备用。

而作为诗人,向来总是被人与酒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我认识的诗人中,既有好酒者,也有滴酒不沾者,并非诗人就特别喜欢、特别能喝酒。还有,喝酒的时候,特别是喝晕、喝醉的时候,是写不出好东西来的。~首好诗,应该是在很安静、很清醒的时候,才更容易写出来。沿路有很多文朋诗友,很想找他们聚一聚,喝两杯,只可惜时间和体力不允许,只好作罢。遗憾的同时,我深深知道,不管见不见面,喝不喝酒,我们的脉管里都流淌着诗歌的血液,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今夜,在这中国夏都美好的夜晚,大家连日来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你一杯,我一杯,连不胜酒力的振平和文兴,也频频举杯,直到都有了明显的醉音。

……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李辉曾经的主治医生,我们为他而骄傲。我们是医生,用双手给人治病,治的是人身体上的病。而李辉不仪完成了这次极限挑战,并且写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治病”的书,给予患者心理上的良方、好药。

——三〇一医院心血管专家 郭军

命运从来不会同情弱者。像李辉一样勇敢前行,你一定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中国射击队总教练、奥运冠军 王义夫

一个心脏里安放了三枚支架的诗人,千里单骑,挑战极限,地作纸,路为诗,李辉用行动写了一首人诗。《生命的骑迹》向读者输送正能量,引人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美好。

——原《诗刊》主编、著名诗人 叶延滨

李辉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追求人生高度,领略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

——著名围棋国手 曹大元

从渤海之滨到青藏高原,李辉犹如一粒星火,照亮人生征程。

——著名诗人 商泽军

李辉的骑行速度和强度令人震撼,一般的业余高于也很难达到。

——全国冠军、自行车教练 唐建昊

李辉的千里走单骑,从时间刻度、空间长度、困难程度、精神向度上,阐释了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担当,对困难的挑战,对未来的信心!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李一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骑迹(三枚心脏支架伴我单车挑战极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86169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3290540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