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结构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结构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的研究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结构学”的学问、把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作为目标、任何地方都没有国际性的原材料、左右设计的施工方法和生产系统、挑战大跨度的空间框架、支撑大屋顶的结构等内容。 作者简介 渡边邦夫,193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63年,毕业于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建筑系。同年,进入横山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就职。1964年,转职木村俊彦结构设计事务所。1969年独立创业,成立结构设计集团(SDG),直到现在。 由他负责结构设计和监理的主要作品如下:武藏学园(BCS奖,1981年),日本科学技术博览会国连馆(1985年),日本国际会议中心(JSCA奖,BCS奖,1989年),海洋博物馆(1992年),东京国际会议中心(JSCA特别奖),中野坂上超高层大厦(1996年),名取市文化会馆,酒田市市民美术馆,幕张博览会北大厅(松井源吾奖),熊谷文化创造馆(1997年),茨城县立天心纪念五浦美术馆,中国台湾卑南文化公园,高知县立牧野纪念馆(1998年),富山县福址会馆(1999年),札幌媒介公园,国立汉城大学运动中心(2000年),蔚山足球赛场(2001年),横滨港国际客运终端(2002年)等等。 建筑杂志方面连载的文章有:列柱<结构空间论>(1976~1988年),建筑知识<结构法规鉴赏>(1986~1988年),at<冲出黑箱>(1989~1991年),钢铁技术<一个人的辩论>(1993~1997年),新建筑<时评>(1994年),建筑文化<构造家列传>(1995~1996年),结构<随想>(1996~1997年),新建筑<结构的源流>(1997~1999年)。 目录 序言 “结构设计”的探讨 第1章 “结构学”的创始者们 “结构学”的学问 技术革新的革命性/结构设计的立脚点/“结构”是什么 结构学的始祖 达·芬奇的统一/笛卡儿的哲学 第2章 “结构设计”的意义 人与自然 把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作为目标 结构设计的构成因子 领会隐藏的重要因素 结构设计与力学 从荷载论到安全系数论 结构设计与材料 任何地方都没有国际性的原材料 结构设计与施工 左右设计的施工方法和生产系统 结构设计与五次元设计 何谓“五次元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中的时间坐标轴/决定方案之方向性的精神坐标轴 第3章 Pc和层积材的结构 海洋博物馆·海洋美术馆 PC的收藏库 与内藤广的相遇/在伊势湾的小高地上看到了梦/建在海边的收藏库的屋顶和结构/以初浅的力学创造的梦幻般的空间 PC的魅力 称为Pc的新型结构材料/何谓PC结构的设计/建筑师为了使建筑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探讨 层积材的复合结构 创造出木结构的现代美/构件的结合/这个创造依靠集体的努力和体力完成了/持久不衰的坚强意志是创造新型空间的原动力 RC和混合木造 应用简单的结构,以合理性和美为目标兴建的海洋美术馆 第4章 挑战大跨度的空间框架 幕张博览会 参与大型工程的策划 去见模文彦/充满戏剧性的动态空间/把大型空间的结构简单化 以立体横梁为基本的国际展览会场 展览大厅的巨型屋顶/建筑是人的群体所创造的物体/展览馆其他的结构方式 圆筒和圆锥薄壳结构的结合 支撑大屋顶的结构 张弦梁桁架 支撑大空间的结构 将三种结构并列应用构成大屋顶 Ⅱ期工程的机会/悬链、波浪形的屋顶/完美的几何学创造了富有刺激性的空间/整体和部分的配合性 第5章 钢铁和玻璃的可能性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建筑师和结构设计者的共同劳动 功能性的组织者/给拉菲尔·维诺里的两个提问 结构法的架构形成 包含建筑物的大架构 玻璃大厅的结构设计 从长方向考虑结构架设/玻璃大厅的7种结构 玻璃挑棚 第6章 开闭式的玻璃屋盖 札幌媒介公园、角宿 从硬件到软件 开闭式圆形屋盖的规划启示了使用的方法/千变万化的出人意料的空间 可变的圆形屋盖之研究 从开闭式到可变式/可变式玻璃屋盖 通向具体化的道路 来自业主的信赖 开闭式屋盖的机械设计 作用于开闭的部件及动作 机械设计的有趣之处 应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技术工学 第7章 预制混凝土与张拉结构的足球赛场 蔚山足球赛场 挑战设计竞赛 韩国的同志Shim In—Bo/建设世界杯足球赛场的邀请 在设计竞赛上提出的方案有三个主要方面 把观众席的三分之一安排在地面标高以下/结构整体形成不需维修的状态 将屋顶设计成鲤鱼旗(在日本的传统儿童节时悬挂的鲤鱼状的旗帜)状的轻快形象 作为都市开发的一个环节来决定赛场的位置 承担了国家的要求和都市再生的重任/令人感动的委托人——蔚山市长的话语 美国式建设体制和亚洲式实施体制的共存 美国式契约社会的原则/亚洲式体制的本质/为制作成堆文件的工作 地下RC(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般混凝土与饰面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结构 “根据功能标进行责任施工”之系统的问题/实现预制混凝土施工为止 钢骨结构 以亚洲的方式推进工作的要点 张拉结构和膜 改变韩国建筑史的张拉结构/固定缆绳的金属部件的设计 走向“结构设计”的亚洲时代 第8章 冲出“黑箱” 围困现代技术工学的“黑箱” 要在地球上造建筑物的话,就必须熟读的一本书1 解放僵硬的大脑2 数学与飞跃性的构思3 使结构变得有趣的“预先”概念4 对于自然能源的“结构计算”的建议5 从自然与人类那儿学习了美学的伟大的先驱者们的故事6 关于“技术革新”和“忽视人的作用”7 正多面体的看法、想法8 何谓安全9 作为“统一技术”的“标准系”10 无限的思索 谢辞 登载作品出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结构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渡边邦夫 |
译者 | 译者:小山广//小山友子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0973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2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1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02 |
CIP核字 | 2007170252 |
中图分类号 | TU318 |
丛书名 | |
印张 | 4.6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