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受命
内容
亮点展示

5-长图.jpg

编辑推荐

我的未来,被过往盘踞;我的柔情,被仇恨凿空

一场承受不起的爱,一段永在追赶的记忆

指引我们行动的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沉默不语,真相无人可知

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作品

萦绕止庵长达三十年的心力之作

全景式还原就在前方却已别离的八十年代

图鉴式追忆恍如昨日却已消逝的北京风物

北京。跨年夜。电报大楼对面。

“‘去年的话用的是去年的言语,来年的话要用另一种形式表达。’这两句诗中有个意思,很怪。”

“是什么呢?”

“这里的‘去年’和‘来年’都基于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时间点。按照一般的逻辑,在‘去年’和‘来年’之间应当还有一个‘今年’。只是因为这里的今年等于零,所以去年过后直接是来年。你看,只有我们两个是活在今年的人。”

“哦,今年等于零……在我们的一生里,可能也有这么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时间点。”

“也许人类历史也有这样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时间点,我们置身其中,还以为是一个时代。”

内容简介

《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这部作品关乎记忆和爱情,记忆来自既往,还没有退场;爱情指向新生,却无法生长。在这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力中间,是一个“日暮途穷”的复仇计划。男女主人公狭路相逢,一个怀揣着秘密,纠缠于噩梦一般的记忆;一个痴想着将来,一往情深灌溉着爱情。悔与憾从而在所难免,意外与紧张也就在情理之中。

止庵在小说中,充分展示了他刻画人物与描写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对花木、商品、交通、服饰、饮食、展览以及建筑和新闻事件的精准搭建,为读者充分勾画出一个尚未命名的八十年代。依循人物的脚步,乘坐107路、44路电车,读者可以穿行1984-1986年的北京城: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花墙还在,三元桥新建成不久,音乐厅还是个大基坑;《读书》《读者》杂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双人床的木匠,也有推着平板车卖棉套的小贩,冬储大白菜堆得像小山。组合家具、泡泡纱床罩、世界名画挂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小说复原了一个真实的八十年代的北京。

然而时间永是向前,爱与记忆的一切,都要让路给滚滚向前的时代。小说中屡屡提及的深圳,正是风吹来的方向,人物浪花一般的上升和跌落,也自此有了分野。

精彩书评

读得很过瘾,难得。冰锋具有*创性,完全是中国式的哈姆雷特。小说中衣着、花木的描写,精细、精致,使人想到《红楼梦》。结构上,四部的曲的安排,层次繁复,节奏紧张,犹如一部完整的交响乐。

——评论家解玺璋

看完很激动,是好小说,我的泪点:贺叔叔之死;给小妹留下钱和国库券;写给叶生的信。我的惊讶:病历上首次出现祝部长的名字;烧毁一切;铁锋补说祝部长过世的晚上叶生也在家;云云的野心。从第四部第七章开始就没有喘过气来。

——小说家张 欣

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部寓言小说来读,也可以把它当做悬念小说来读。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时间,唯有时间才是生命的见证。整部小说语言非常好,未见一点油滑和粉饰,结构更是出色,节奏鲜明。

——剧作家 过士行

看完了《受命》,非常喜欢。小说整体再现了 1980年代那种灰蒙蒙的、有点尘土味的氛围,但同时也写到蠢蠢欲动的新气息,暗示了新世纪几个发展方向。小说结构非常精巧,伍子胥的复仇和冰锋的复仇双线前行,现实中携带着历史。

——小说家 梁 鸿

很好读,可以一气呵成往下读。是个大构思,写得也从容,是那种读完了很多人都想参与进来、对小说人物的行为发表意见的那类作品。小说准确还原了八十年代的气息,以及一些北京的地理印记,让人喜欢。

——评论家 孙小宁

关于1980年代,大家的共性好像都是:一个非常好非常蓬勃的时代。几乎是第一次,我在止庵的小说里看到的不一样的讲述。这让我想起太宰治《斜阳》里那句话:今日世界最美丽的是牺牲者。

——小说家 笛 安

读后最深的体会,是朴素。我认为是很难达到的境界。这个故事一不留神就会写得咋咋呼呼的,幸而没有。小说平实描摹街景、吃食、时闻、风俗,白菜与煤,其时的电影与诗,服装与旅行,一步也没有慌张。这种从容,尤其好。

——小说家 鲁 敏

没想到止庵那么了解女性、善写女性,有时读着恍然有张爱玲的某些感觉。小说中可以看到:细节丰盛的1980年代的青春,和青春的1980年代。主人公的行为方式所透露出来的气息,是1980年代的年轻人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色彩。

——主持人 李 潘

精彩书摘

Apple说,那我陪你走一段,正好说个事。你知道吗?叶生为了你,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这是多大的牺牲啊,如今谁不梦想出国呢,何况这孩子还是公派的。冰锋想,或许还不如自己与叶生没有重新相遇呢,那么就不至于耽误她了,她也就可以有自己美好幸福的未来。但他却说,她是为了她父亲,走不开吧。Apple说,呸!你真有脸说这种话。

冰锋接着想,其实叶生出国,倒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她也就离开了这是非之地。她这么纯洁善良的人,原本不应该卷到这种事情里的。Apple说,我告诉你,你一定要对她好,千万别欺骗她,她可是那种痴情女子啊。本来刚才就想说的,但我怕她不好意思,你们毕竟到现在也没有把关系挑明。冰锋无言以对。

Apple换了种语调,仿佛不只说给冰锋,而且面对更多听众:世上有一种女人,她所渴望的是爱情,或者说她所爱上的是爱情本身,而未必是真的爱上了哪个人。她渴望在爱情之中改变自己,满足自己,而不是在与什么人的关系之中。这样的女人对平庸的人生肯定不屑一顾;但一旦有个人处在她爱的对象的位置,有可能给她带来的伤害也最大。然而假如无人理会,爱情兴许在她心中熄灭,她也从此消沉下去,幸运的话,还可以做个寻常人;否则就自暴自弃了。冰锋听她说这些,就像是在背诵一本他没有读过的书上的话,需要慢慢琢磨才能理解。

他们走在东交民巷,沿着同仁医院南楼的墙根拐进崇文门内大街。楼上楼下都熄着灯。路过医院大门,里面的中楼也是带半地下室的二层欧式建筑,左右对称的多边形角楼各有一个高高的尖顶。街上没有什么行人,身边缓缓驶过一辆电车,一个老年乘客,隔着车窗漠然地看着他们。Apple说,你别以为她一味的随和,没有主意,她只是尽力抑制自己的大小姐脾气,未必真的是个滥好人。她其实自信得很,而且一门心思,认准的事情轻易不会放弃。记得跟你说过,上大一时她妈妈病了,后来去世了。学校以为她功课准得拉下,结果门门都考了全系第一,让大家刮目相看。其实她平时成绩就很好,但她不张扬,样子懒懒散散的,别人就以为她不用功,而且她是高干出身,长得又挺招人的,就当她是花瓶了。她这种相貌、这种出身的人,根本用不着努力;努力了,别人也看不见。

见冰锋不说话,Apple接着说,刚才你提到她爸爸,他们的感情比她跟她妈差得远了。只是因为她妈死了,才对爸爸多了些依恋;她又是个孝女,当初怎么伺候妈妈,现在也怎么伺候爸爸。妈妈爸爸都不在了,她会觉得特别孤苦伶仃,等熬过去了之后,又会变得非常坚强。说实话她不是不能离开,她哥哥嫂子在深圳,随时可以回来一个。他们全家都宠着她,她要是非去美国不可,谁敢说个不字?

他们走过东单公园。公园已经关门了,隔着铁栅栏,看见里面的假山,山上的树,都被月光照亮了。一阵风刮过,片片落叶越过栅栏,纷纷飘到便道上。Apple继续说,我说过这孩子太不现实,你猜她怎么回答,她说自己不需要现实。我还是不明白,你到底有多大本事,能让她这么为你牺牲。扶助和仰慕本来多少有所冲突,爱情却将二者奇怪地变成了一回事。你穷,你没有多大出息,你什么作品都没写出来,还有你不会骑车,在她那儿也许都成了优点,或者是她需要为你付出的,补足的。爱情这玩意儿,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我的看法是,性爱是真的,爱情是假的,未必蒙得了别人,但肯定会把自己给蒙了。冰锋想,自己过去大概误读了Apple的诗了。

过了东单路口,Apple站住了脚,说,我去坐108路电车,咱们就在这儿分手吧。我再说一句你听着可能认为庸俗的话,他们这种人家,谈婚论嫁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她大哥二哥找的人家都是部长级的,祝大川的岳父比他爸爸的级别还高呢。尽管已经预先打了招呼,冰锋听着,觉得岂止如其所说庸俗而已,街道上的老娘儿们恐怕也难说出这种话。何况叶生家有谁认为她要谈婚论嫁了呢。Apple可是个诗人啊,而且是很了不起的诗人。这样一个人身上怎么会有这么截然对立的两面呢,而且庸俗的一面几乎要压倒高雅的一面了。

城市的冬夜非常安静,那些房屋,树,道路,偶尔驶过的车辆,都像是打着盹,或者是梦游者。只听见Apple格登格登的脚步声,路灯照亮了她穿的皮裤和皮靴,步伐像个机器人。她往北走远了。想到今后大概再也不能见面了,冰锋隐约有些惋惜,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在她心目中并无地位,肯定将在她首批遗忘的故国人士之列。但是Apple毕竟是他认识的最有才华的人,尽管他对写作已经不感兴趣了。

冰锋沿着建国门内大街向东走去,24路汽车站就在前面,孤零零一个站牌子。他又想起刚才读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卡里略那些话说得多么有力,但又是多么无奈。能够理解他的只有法拉奇了吧——当然她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置身事外——但这种理解显然无济于事。卡里略需要的是一个事实。想到佛朗哥在他讲这番话之后不久就寿终正寝了,冰锋觉得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只剩下绝望了。

他上了车,售票员之外,只有两位乘客。车开动了。他又想,不对,卡里略与佛朗哥个人之间并无冤仇,完全是一种有关正义和公正的观念使然,说得大一点,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事情,佛朗哥被视为敌对阶级的代表,卡里略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伍子胥则与此无关,他只是报仇雪恨而已。冰锋突然感到,在他一向苦苦思索的一切之上,有什么要更广大,也更深刻;相比之下,他和伍子胥的追求似乎稍嫌低了,小了。

但他随即想到,卡里略那种出于观念的复仇要求,很容易得到化解——只需要观念更新就行了;而伍子胥和自己才真是没有退路的人。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切地体会到自己与伍子胥属于同一命运,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渴求一种伍子胥式的复仇。无论如何,卡里略的意思里至少有一部分与这种复仇是重合的,仅仅这一部分已经深深打动了他,那里说的正是他想说的话。书中那段文字给予冰锋的刺激,或许比来自伍子胥的故事的更大,因为实际上道出了伍子胥最终的遗憾所在。楚平王死了,他的掘坟、鞭尸之举,无疑都是这种遗憾的反映。一切都昭然若揭:历史为自己得以存在,既选择了陆冰锋,又选择了祝部长;就像许多年以前,既选择了伍子胥,又选择了楚平王一样。

下了车,街上空无一人。一轮又圆又亮的月亮高悬中天,周围黑沉沉的,黑到不透气的程度,看不见一颗星星,也没有一丝云彩。仰头望去,有种置身井底的感觉。他想起来,今天是下元节,一个已经废弃的祭祀祖先的日子。

前言/序言

早上准时醒来。如果是星期天,又不值半日班,会接着再睡一觉;星期一到星期六必须赶紧起床。匆匆洗漱,出门,买早点,边走边吃。在车站等候。公交车来了,拼命挤上,不惜手脚并用。车并不准时,赶上这一趟未必早到,没赶上肯定迟到。穿过大半个城市。到站下车,快步走向上班的医院。在休息室换上白大褂,戴好帽子、口罩。八点钟进入诊室,坐到自己的诊疗椅旁。不出意外,日复一日可能要在同一岗位干到退休。诊室共设八张诊疗椅,通常只有六位医生出诊。上午限挂六十个号,此外还有预约和加号。护士在门口开始叫号,患者进来。牙钻声响起,此起彼伏,听上去像是合奏。看完一个患者,紧接着看下一个患者。到了中午还没看完,医生们便轮流去吃饭。下午一点半再次进入诊室,坐在诊疗椅旁。有五位或六位医生出诊,也可能多一个上半天班的。仍然限挂六十个号,再加上预约和加号。护士叫号,患者进来。牙钻声再次响起。其他科室都下班了,这里的病人还没有看完,直到候诊室如同整个医院一样空空荡荡。下班前打扫科室卫生,照例由新分来的医生承担。科里虽有十多位医生,安排值夜班的不过七至八人。不值夜班的日子,在休息室摘掉口罩、帽子,脱下白大褂。离开医院,走到公交车站。等车的人仍然很多,太挤只能等下一辆,然而拥挤依旧。穿过大半个城市,感觉有些奇怪,城市好像比早上大了不少。回到家里,晚饭一般凑合了事。之后是一点业余时间:从书柜中精心挑选一本诗集或小说,坐到书桌前,将书翻开。没读几页困意随即涌来。只好洗漱,躺下,马上就睡着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受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止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69832
开本 32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9
CIP核字 2021023751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9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