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梨园撷萃/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前海戏曲研究丛书”(第二辑)系列之一,该书详细讲述了京剧厉家班的形成发展历史,并以此为切入角度,对京剧表演程式、京剧历史与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在客观讲述、系统总结的同时,也大量融入了作者对京剧表演的个性化的认识与思考,是一部集戏曲理论研究、戏曲历史故事、戏曲文化分析、戏曲美学欣赏、戏曲交流鉴赏于一体的戏曲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 刘沪生,亦名刘沪(1937一)。1947年考入上海夏声剧校学习京剧。1950年至1958年到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1959年中国戏曲学院建立,参加第一届戏曲导演研究生班学习。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陈列室主任期间,完成了戏曲史陈列室恢复工作,参加编纂的《梅兰芳》画册获198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三等奖。1990年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时,曾担任展览组副组长组织布展任务。还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期间,负责组织参加了18个省、市47个剧种约450位著名老戏曲艺术家演出以及祁剧与辰河戏的“目连戏”和傩戏、地戏的录制。负责组织参加《戏曲艺术长河》(录像带)编制,1999年公开发行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另外还参加了《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中国京剧艺术》《中国戏剧史图鉴》《中国京剧百老荟》大型画册的编纂。1999年完成了《京剧厉家班史》编写工作。专业职称副研究员。199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退休。 目录 艺海拾贝 美哉:京剧 兰颂 ——贺昆曲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俞振飞谈表演艺术 梅兰芳的手势表演 富有生命力的艺术 ——录制湘剧著名老艺人录像演出后记 誉满北京剧坛的郭宝臣 说“程式” 戏曲表演程式浅释 第一章 表演程式的特性 第一节 关于戏曲程式界定诸说 第二节 程式与生活 第三节 程式与技术 第四节 程式与角色 第二章 戏曲表演程式的功能 第一节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第二节 舞台动作是角色行动的表现形态 第三节 程式是戏曲表演的基础 第四节 表演程式的审美规范 京剧厉家班史/刘沪生(执笔)张力任耀翔 序/余从 更新舞台 ——培育厉家班的摇篮 雏燕凌空 ——厉家班脱颖而出 厉家班辗转川、黔、滇 厉家班落户重庆 乐教育人教育兴班 一树百获桃李芬芳 附录一戏贯南北文武融通 ——纪念重庆市京剧团建团40周年暨厉家班 成立60周年 / 薛玉林 李晓苓 附录二说厉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梨园撷萃/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沪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687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0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92 |
CIP核字 | 2020041128 |
中图分类号 | J8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7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