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酒文化与养生药酒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酒的起源、酒具与酒馆(酒旗、匾对与题壁)、酒的礼俗与酒德、敬酒礼仪与酒令艺术以及酒与文学艺术等诸多酒文化的内容。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酒文化知识,并从书中所述名人轶事、典故趣闻、酒文诗话、艺术名篇中获得酒文化的精神享受。

内容推荐

酒与文学艺术、养生保健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妙酒奇香,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药酒的应用更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不少养生医家借酒之功配以良药,使得久疾之人得以康复。本书在探究酒文化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各种酒类的营养成分、鉴赏饮用之法,药酒的种类,挑选各种入酒中药的基本法则等知识,还精心选录了九类二百余种常见补益药酒的配方、制作方法、适用人群、功效、用量。使读者在受到酒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还能享受到自制药酒保健养生的乐趣。

闲情一刻,把酒展卷,细细品味,余味绕梁。愿与诸君共享其乐。

目录

第一章 源远流长酒文化/1

 第一节 酒具与酒馆/4

一、琳琅满目话酒具/4

二、奇特的酒馆文化/8

 第二节 酒与文学艺术/11

一、诗酒文化,骚客齐聚闹酒海/11

二、酒与书画,醉书丹青惊龙蛇/22

三、酒与戏曲,醇酒演绎粉墨春秋/26

四、酒与小说,书卷透香冲鼻醉/27

 第三节 酒的礼俗/32

一、节日的饮酒习俗/33

二、日常生活中饮酒民俗/37

 第四节 酒德·劝酒与酒令/40

一、酒德——酒文化的精髓/40

二、劝酒与酒令/44

第二章 酒与养生保健/51

 第一节 酒的分类与特色/52

一、中国白酒 誉满全球/52

二、黄酒——最古老的传统酒/59

三、葡萄酒为果酒之珍/63

四、啤酒堪称“液体面包”/70

五、配制酒——琳琅满目闻香露/75

 第二节 饮酒与健康/84

一、酒的功能/84

二、酒过之害/88

三、饮酒宜忌/91

 第三节 中药解酒保安康/96

一、自古葛根(花)善解酒/96

二、食醋解酒有玄机/97

三、古今解酒方药多/98

 第四节 药酒疗法概略/99

一、药酒起源与发展/100

二、药酒的配制方法/103

三、药酒的服用方法及宜忌/105

第三章 养生药酒精方/109

 第一节 补气、补血类药酒/11O

一、补气药酒/110

二、补血药酒/112

 第二节 补阴与补阳类药酒/114

一、补阴药酒/114

二、补阳药酒/117

 第三节 养老延寿类药酒/120

 第四节 降脂减肥类药酒/123

 第五节 乌发养颜类药酒/125

第四章 巧用药酒治百病/129

 第一节 内科常见病症/130

感冒(130)  咳嗽(131)

哮喘(134)  肺痨(肺结核)(135)

汗证(136)  胃脘痛(138)

胁痛(140)  便秘(141)

头痛(144)  眩晕(145)

失眠(148)  阳痿(150)

早泄(154)  不育症(155)

半身不遂(159)  痿痛(161)

类风湿性关节炎(163)  面瘫(面神经麻痹)(166)

 第二节 外(骨伤)科常见病症/168  

急性乳腺炎(168)  乳腺增生病(169)

痔疮(170)  脱肛(172)

毒蛇咬伤(172)  脑震荡(176)

颈椎病(178)  肩关节周围炎(181)

胸廓出口综合征(184)  胸部内伤(188)

腹部内伤(190)  腰椎间盘突出症(193)

腰肌劳损(196)  跟痛症(199)

骨折(跌打损伤)(203)

 第三节 妇科与儿科常见病症/205

痛经(205)  月经不调(207)

闭经(210)  带下病(212)

不孕症(214)  缺乳(216)

产后恶露不绝(218)  产后腹痛(219)

产后便秘(221)  小儿发热(221)

小儿百日咳(223)  小儿疳积(223)

流行性腮腺炎(224)  呕吐、泄泻(224)

小儿痫证(225)  阴茎包皮水肿(226)

 第四节 皮肤科与五官科病症/227

痱子(227)  带状疱疹(228)

疣(寻常疣、扁平疣)(229) 白癜风(230)

斑秃(232)  癣(体癣、股癣)(234)

神经性皮炎(236)  湿疹(237)

阴囊湿疹(238)  疥疮(239)

冻疮(241)  耳鸣、耳聋(243)

牙痛(245)

 第五节 防癌抗癌药酒/248

肝癌(248)  食管癌(249)

胃癌(250)  乳腺癌(251)

癌症疼痛(252)

试读章节

(六)除夕:酒食相邀呼别岁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始于南北朝时期。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宴”。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柏酒”。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

此外,我国古时还有饮“灯酒”及“中和酒”的习俗。如灯节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食元宵(汤圆)。

二、日常生活中饮酒民俗

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无酒不成俗。

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当时,曲蘖的使用,使酿酒业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的用酒活动非常广泛。

夏代,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大寿无穷,当然也预祝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周代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是酒冠其中,有声有色。例如:男子年满二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庆贺自己走向成熟。此间无论是味菁的醴,还是味浓的酒,都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

三代风俗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改政”,传承沿袭,不少风俗现象仍保留至今,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能在周代风俗文化的“八礼”中寻到源头。

时推风移,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朝代更替仍沿用不衰。

(一)生期酒与祝寿酒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

还有就是通常所说的吃寿酒或日祝寿酒。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按俗,一般殷实人家,在老人年过花甲的生辰常举行祝寿仪式。届时亲友邻里携带礼品前往祝贺,主人则办酒席招待来客。宾主共庆老人寿诞,尽欢而散。“酒”与“久”谐音,故以酒祝人长寿。宋黄庭坚有诗云:“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近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敬老风尚更为推崇,凡老人古稀(70)、耄(80)、耋(90)、期颐(100)之寿,无不沿袭祝寿酒之风俗。

(二)奇特赅备的婚礼酒

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打到话(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面蛋糖果点心一应俱全,躬请姑娘的舅、姑、婆、姨,三亲四戚。成亲时,当花轿抬进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烧酒、猪头、香烛摆上几案,新人双跪于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把猪头砍翻而将酒缓缓洒于新郎新娘面前。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人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以下简介几种婚礼酒俗:

1.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2.金瓶酒宋代婚俗。南宋吴自枚《梦粱录》载:“议定礼,往女家报定。若丰富之家,以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以金瓶酒四樽或八樽,装以大花银方胜,红绿销金酒衣簇盖酒上,或以罗帛贴套花为酒衣,酒担以红彩缴之”。有的地方订婚时要摆“会亲酒”,通过订婚仪式,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3.交杯酒婚礼时饮交杯酒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有些地区还时兴婚礼上饮交臂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臂相交各饮一口。

满族人结婚时也同样有饮“交杯酒”的习俗: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另一位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古时,交杯酒还有“同心酒”之称。清代郎廷极《胜饮篇》曾引筹山外史诗云:“双鱼楹饮同心酒,百子盆栽并蒂花。”  

P37-39

序言

常有人把酒和诗联系在一起;认为诗酒乃世间雅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载张璨《戏题》诗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此诗所言两个“七事”,用现代的“时髦”话来说,前者是精神文明的享受,后者是物质文明的必需。

中国酿酒的历史,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已经有七千多年。《诗经》中就有几篇提到酒。不过让人感兴趣的有关酒的诗篇,最早是曹操的《短行歌》,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郁,唯有杜康”确使人能升起慷慨立志的激情。在这之后是陶渊明,他以“酒”为题的诗有《饮酒二十首》、《止酒》、《述酒》等。他的“偶有名,酒,无夕不饮”,以及“欢言酌春酒”“酒中有深味”,以借酒表达“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固穷”、“守节”信念。再以后就有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简史》中,曾以饮酒为喻,论述魏晋与唐代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各异心态,他说:“魏晋人好酒,酒似乎可以专为人忘掉一切”,“酒对于魏晋人是消极的,是中年人饮闷酒的方式,唐人的喝酒却是开朗的,酒喝下去是为了更兴奋更痛快地歌唱,所以杜甫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名句”。这是继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之后,从酒的视角切入文学研究的又一尝试。由此可见,从酒的角度研究古代人的心态及社会观念,乃至文学艺术等都是别有一番风趣的。但从生活与文化角度的研究来说,这只能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局部。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比如酒与茶,中国有“酒满茶浅”之说,即酒斟满杯是敬,茶沏半碗是礼。外国便没有,听都没有听说过。至于为什么要酒满茶浅,而不是茶满酒浅,那就要探索中国饮食文化之渊源。在中国,不论哪一阶层的人,懂得饮酒礼俗,才会被视为有教养。我们通过对酒文化的了解,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社会的文明史中包括了酒文化。酒文化涵盖了酒论、酒史、传统酿酒术、酒具、酒俗、酒功、饮酒心理与行为、酒艺文和酒政等九大范畴。可见,中华酒文化不但内涵丰富,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迪。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酒的起源、酒具与酒馆(酒旗、匾对与题壁)、酒的礼俗与酒德、敬酒礼仪与酒令艺术以及酒与文学艺术等诸多酒文化的内容。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酒文化知识,并从书中所述名人轶事、典故趣闻、酒文诗话、艺术名篇中获得酒文化的精神享受。

本书紧紧围绕酒与养生保健这一主题,介绍酒文化所涉及的养生保健知识,强调实用性。同时,在介绍酒及酒文化的章节中力求趣味性,让读者既得到传统文化底蕴的享受,又带来身心健康的裨益。在介绍药酒方时,既强调方出有典,证之有据,验之有效;又力求将医药卫生科普知识渗透其间,教会人们如何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合理、准确地选择时症的方药,真正起到帮助读者祛病健身的作用。

这本书带着编者的良好祝愿——喝了我的“酒”,健身祛病保无忧;喝了我的“酒”,百岁同歌福与寿。我们期盼着醇香四溢的妙方药酒能给您送去健康长寿!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酒文化与养生药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惟恒//强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04729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