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专家名师导读版)》(作者斯托夫人)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该书在1852年首次以单行本出版,立即获得巨大成功,第一周就销售一万册,当年就印行一百多次、三十五万册,这在19世纪中叶可是个天文数字了。该书在国外也大受欢迎,在英国当时有四十家出版社出版该书,销售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册。该书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也受到著名作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乔治·桑、海涅、狄更斯等的高度赞扬。它曾被改编成戏剧、音乐剧等在美国各地舞台上演多年,现已被译成世界上四十多种文字。其魅力经久不衰,时间充分证明了这是一本经典名著。
《汤姆叔叔的小屋(专家名师导读版)》(作者斯托夫人)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小说主人公老黑奴汤姆在奴隶主之间几经转卖,最后落到极端残暴的奴隶主莱格里手中。他为掩护两个女奴逃亡而惨死在主人的皮鞭下。女奴伊莱扎的孩子同时也将被卖,她带着孩子冒死潜逃,在废奴派人士的协助下与丈夫会合,奋力抵抗追捕,最终到达加拿大,获得自由。《汤姆叔叔的小屋(专家名师导读版)》赞扬女奴伊莱扎夫妇所代表的黑人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同时也推崇汤姆所体现的逆来顺受的基督教博爱宽恕精神。
“嗯,那么在汤姆之外,再加上一个小男孩或小姑娘,行不行?”
“唉!不瞒你说,卖黑奴是我万不得已的决定,只要有一点儿办法,我是一个也不想卖的。”
这时,房门开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混血男孩走了进来。在谢尔贝先生的吩咐下,这个叫哈利的男孩以清亮的嗓音唱起一支在黑人中间非常流行的歌曲,并手舞足蹈,逗得两位绅士哈哈大笑。
最后,那男孩装出一副严肃而神圣的模样,表演罗宾斯长老领唱诗篇的情景。
“精彩极了,这小把戏真了不起!”海利拍着谢尔贝先生的肩膀说,“把这小家伙给我算上,那笔债务咱们就算了结了。你说说看,还有比这更公道的吗?”
房门又被轻轻推开,一个25岁上下的混血少妇走进屋来。她有一对乌黑的眼睛,卷曲的黑发衬托着棕色的脸庞。
她站在那儿正进退两难,谢尔贝问:“有事吗,伊丽莎?”
“对不起,老爷,我是来找哈利的。”于是,那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到他母亲跟前。谢尔贝便打发他们走了。
“哎呀!”海利对谢尔贝称赞说,“刚才这件货色可真不错,如果送往奥尔良,保你发大财。”
谢尔贝冷冷地说:“我不想靠她发财。”为了转移话题,他又打开一瓶酒,并问海利味道如何。海利只好说道:“好吧,那你总得把那个孩子给我吧,我已经一让再让了。”
谢尔贝问道:“我不明白,你要那孩子干什么?”
“我有一个同行想买一批俊俏的小男孩,把他们养大后高价拍卖给阔佬们当听差。”
“海利先生,我不忍心拆散人家的亲骨肉。”
“是啊,强行拆散也不是办法,但为了生意,我们不妨采取一些人道主义的法子……”海利说完一大堆关于人道主义的话语后,便往椅子上一靠,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
谢尔贝听了他的说教,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得应了一声。
“在我看来,你们肯塔基人把黑奴都惯坏了。你该知道,一个黑奴一辈子都得颠沛流离,整天给他们讲什么白人的生活方式呀,什么理想抱负呀,只会害了他们。我敢说,你家里的那些黑奴已经没了奴性。这对你和他们都没有好处,你说对吗?”
谢尔贝先生耸耸肩膀,有点厌恶地说:“也许吧。”
双方暗自盘算了一会儿后,海利先开口说:“好,你说怎么办吧。”
“我还得考虑一下。”谢尔贝先生说,“如果你想让事情顺利的话,那就得对我家的仆人保守秘密。不然,想弄走我家的黑奴是不可能的。”
“那当然,我保证只字不提。不过,我得跟你声明一句,我的时间有限,希望能尽快得到你的回音。”海利说完,站起身来披上大衣走了。
房门关上后,谢尔贝自言自语道:“可怜的汤姆,看来我不得不卖掉你啦!”
正巧,伊丽莎刚刚走到客厅门口时,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知道那个黑奴贩子想买她的儿子,在跟她的东家讲价钱。她越想越不安,干活时也魂不守舍了。
在谢尔贝太太面前,伊丽莎打翻了水壶,碰掉了做针线活的小盒子。
太太又一次问:“伊丽莎,你这是怎么啦?”
“啊!太太,”伊丽莎瘫坐在一张椅子上突然哭了起来,“有一个黑奴贩子在客厅里跟老爷谈话,说要把我的哈利卖给他。”
“傻丫头,不会的,老爷从来不跟南方那些黑奴贩子打交道。来,替我把下面的头发往上梳梳。”
“可是,太太,您绝不要答应。”
“孩子,当然不会,我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卖掉,也不会卖掉你的哈利的。”并不知情的谢尔贝太太很有自信地安慰她的女仆。P5-7
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古人对阅读图书情有独钟。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机会,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外经典阅读系列。
阅读可以让学生见多识广,拓宽知识面;阅读可以让学生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自己的写作添色;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写作之间是厚积薄发的关系,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包括新的字词、语言、精彩的句子、段落、新颖的构思等,凡是能够激发、促进学生写作的东西都是宝贵的。
本套中外经典阅读系列在编写上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转换能力下工夫,增加了各段落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借鉴,在帮助理解文段的同时告诉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既有让学生加深记忆的知识要点练习,又有可以比较和参考的读后感。
总之,阅读对于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提倡学生大量阅读,但不是泛泛而读。读的时候老师或家长要适当指导,多而不乱,要有读的方向,要有适当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