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飞出生于天峨县八腊瑶族乡纳碍村。从小父母离异的他很自立,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的岁月,让他知道了感恩;年少辍学的他四处打工,社会底层人民生存的辛酸艰难,让他懂得了同情;胸怀大志的他奔向军营,逆境不弯腰穷途不掉泪的艰苦磨练,让他学会了坚忍;退伍当保镖的日子,心中那条做人的底线不为诱惑所动,让他选择了正直;在110工作中,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中,让他懂得了忠于职守的荣耀;在记者生涯中,深入赌场、打进黑窝的暗访经历,让他感受到了仗义执言的豪迈。
《我是男儿当自强》用一半篇幅记录了他自己拼搏的艰苦岁月,一半记录了他在记者岗位上的奋斗历程,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个逆境中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场命运抉择的传奇,传递着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一个农村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社会背景,面对失学的彷徨、打工的苦涩和无奈,他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凭着一顾不服输的闯劲,顽强地一步步向前爬行。《我是男儿当自强》是一部记录了作者黄鹏飞从一名打工青年到优秀士兵、私人保镖、110队员、法院干警到记者的精彩、幽默、惊险、传奇而又震撼人心的真实力作。
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不堪回首的1994年初春,那个改变我一生命运的年份,将永远载入我生命的史册。17岁,是人生的豆蔻年华,有钱人家的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同龄的孩子还在校园嬉戏。而一场莫须有的“罪名”骤然降临到我的身上,我开始了生命中一段苦涩的爬行。
那一年春天,还在读中学的我,因为班主任的一则“桃色新闻”在同学问传来传去,班主任以为是我带头传播的,最后他不问青红皂白地跟我吵了起来,上课的时候,他把我的书本从课桌上全部扔到了门口,然后叫我“滚”出校门不要上他的课,年少无知加之性格倔犟的我随后与他吵翻了,此事迅速在校园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后,学校把一切错误全都强加给了我,并将我冠以“调皮捣蛋”之名勒令退学。
那时,在我故乡母校师生们的眼中,我是一个因“调皮捣蛋”而被开除的学生。学校老师把我当作反面教材去教育学生时,总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你们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读书,就会像黄鹏飞一样,回家去‘修理地球’……”
依然记得离开学校的那天上午,天阴沉沉的,我也悲伤到了极点。望着学校每一张熟悉的脸孔,看着自己每天进出几趟的教室,再看看自己已打好了的背包,一阵酸楚之感瞬间涌上心头,眼睛好像被雨水打湿,我舔了舔滑落在我嘴角的“雨水”,却是一丝咸咸的味道……
回到家里时,农村正进入耕田耙地的农忙季节,由于自小以来我很少摸过劳动工具,而且家里的田地都是租给别人来做,我根本不会操持那些笨重的家伙。有一天,我到外公外婆家里看小说,正在我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梦想自己将来也成为一名作家,写尽人间喜怒哀乐时,却被村里人看到了,本来看不起我的他就对我指指点点说:“都被学校开除了,还看什么小说呢?你现在就像拔了毛的鸽子——看你咋飞。”随后他向我挑衅道:“有本事去田里跟我比试比试?”我听后很不是滋味,心想,你这沟渠之水怎能映我明月之心!但我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气愤地对他说:“比就比,我就不相信比不过你这个文盲!”
耙地,这是个笨重而危险的活儿,人要抓着耙子,手牵牛缰绳,驾牛在田里来回耙地。两排锋利的耙齿就在脚下,如果稍微不慎,被耙齿扎住,脚就可能被刺穿。而此时正是烈日当空,炎热难奈,也让我深深体味到了那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滋味。没想到村里的人看不起我,连耙田的牛也牛眼看人低,见我一副瘦弱的身躯,那只耙田的小公牛竟对我发起了威风,拉着我在田里飞跑,让我差点被耙田的工具犁伤,无奈之下,我只好弃耙而去。
真是“读遍诗书千万卷,却从邻父学春耕”。没办法,我只好向村里的前辈们学习耕作方法,但那些连文盲都会做的事,我这个起码也读了几年书的人却无从下手,真是够讽刺的!
人生在世,世态炎凉,家境贫穷,备受欺凌。我突然明白了要想受人尊敬,就必须为自己争一口气。争气不是与别人比高低,而是为改变自身命运去搏击。
父亲知道我被退学后非常震惊,但他并没有过多地责怪我。我知道,父,亲在我的身上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一直以来。他都认为我是一个能有出息的人,从小到大,他把光宗耀祖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我的身上,希望我长大后能有一官半职,不要再受农村生活的悲苦。因此,自小以来父亲总是要求我多看书,教导我在学习上要“流水不废点滴,方能汇成浩瀚江海;学习抓紧分秒,方可成就学问”。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从小就喜欢上了看书,经常将父亲堆在枕边的书本偷偷地拿来看,尽管那时对书本里的故事并不十分理解,有的字句也不认识,但依然如痴如醉。
在学生时代,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发现好书就买,见到同学或朋友有一本好书我就千方百计地找他借,有时连别人丢在厕所里的小人书我也会不失时机地捡回来。在我进人中学后,父亲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到我家小住,发现我满满一书柜的课外书籍,如《红楼梦》、《西游记》、《唐诗宋词》以及各类小人书等。当他看到我的读书笔记时,惊讶不已,他万万想不到,一个才10多岁的农村小孩能拥有这么多的课外书,而且大部分都已阅读过,有点不可思议。事后,他用“必成大器”四个字来形容我,并在我的一本笔记本上写下这么几个字:“怀揣锐器,终有脱颖而出之时。”
这次被学校勒令退学后,我知道父亲很伤心,尽管父亲要求我转学,但我却拒绝了。看到我如此固执,父亲也就不再强迫我,而是对我说:“树经风雨方成材,人多磨难才成器。孙悟空在炼丹炉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才能排除万难,或许你也要在人生的路上历经重重磨难,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上有所作为!”
我想也许吧!自从呱呱落地我的生活就没有平静过,曾无数次从死神手中逃脱。
在我不到1岁时,有一次母亲去地里干农活,因家里无人看管,她把我带到了地里,为了方便干活,母亲把背带垫在地上,然后将熟睡中的我从背上放在了地上,再用背篓把我罩在一个平地上,一是担心我被太阳晒,二是怕我从地上滚动,因为那块地是在一片呈80度的陡坡上,一旦滚下坡去,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令人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就在母亲埋头干农活时,不安份的我抓住背篓的边沿爬了起来,哪知背篓失去重心,一下子就将我连同背篓向坡下滚去……
“那背篓就像一个球似的,从我身边滚过,速度非常快,我想抓它都来不及,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你在背篓里滚动,我想这孩子完了。”母亲当时吓坏了,她一边呼喊我的乳名,一边连滚带爬地追下去。由于我个子太小,背篓滚了50米远,我竟然没有从背篓里抛出来,最后背篓被两棵树给挡住了。让母亲倒吸一口凉气的是,两棵树的下面则是一个深100多米的悬崖,如果再滚下去,小命肯定完了。当母亲将我从背篓里抱出来时,我虽然已遍体鳞伤,哭闹不停,但总算没有大碍。P9-11
2002年的秋天,桂西北天峨县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给我寄来一封信,诉说自己在部队坚持笔耕不辍,退伍后回到家乡法院做了一名书记员,非常渴望做一名法治新闻记者。这位未曾谋面的小伙子对法治新闻工作的热爱之情,让我深受感动。
2003年,报社新招一批采编人员,这位未曾谋面的小伙子从大山深处来到了首府,连过笔试、面试两关,终于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他就是黄鹏飞。当时觉得他在部队锻炼过,又在政法部门工作过,文字功底比较扎实,具有法治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回望他所走过的路,我欣慰当时的“考官”们慧眼识珠,成就了他人生旅途的一次华丽转身。
黄鹏飞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成长于残缺的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中学时因故辍学,为了生存,他进过工厂、做过矿工,从部队退伍后当过私人保镖,凭着自身的努力又进入公安、法院等政法部门工作,然后靠自己的实力成为一名为公平正义呐喊的法治新闻记者。踏上法治新闻之路后,黄鹏飞与报社其他记者一样,每天忙碌于各种采访活动,不遗余力地为党的法治新闻事业努力工作。
黄鹏飞的人生如小桥流水般潺潺流淌,看似柔弱,但却有自己坚定的流向。在记者生涯中,他以军人的果敢和正直,以一名中国特种兵的胆略和身手,用笔作剑,与不公不义抗争,为弱者说话,为底层呼喊:为了将野外赌博窝点公之于众,他与不法分子展开生死搏斗;为了揭开黑店的骗人面纱,他深入“虎穴”身临险境而不惧;为了山区里的贫困学子,他跋山涉水将孩子们的处境告知人们而换来社会的帮助;为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他承受压力将拆迁“钉子户”的状况呈现给读者……纵观黄鹏飞采写的新闻稿件,相当大的部分属于舆论监督范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个法治新闻记者的担当与使命。
法治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民主法治进程中,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在彰显公平正义中,法治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舆论监督成为一个热词,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官员乃至政府工作报告,“舆论监督”频入公众视野。这既表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环境、新闻语境的宽松,也表明在利益博弈下公众对公开透明知情权的渴求,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舆论监督是有风险的。从全国近期发生的多起记者因采写舆论监督报道而被殴打、被恐吓乃至被非法拘留、逮捕来看,舆论监督任重道远。正因如此,黄鹏飞采写的大量舆论监督稿件实在难能可贵。
黄鹏飞,一个普通平凡的退伍军人,一个敢于挑战困难的法治新闻记者,用责任、正义和执着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读者可以从书中那流畅的笔触、飞扬的文采、传奇的人生,倾听到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激流勇进的精彩人生赞歌。
是为序。
又是一年丰收季,人生难得几度秋。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的这本小书,历经三年时间的创作和修改,现在终于出版了。
此书在未出版前,我曾经在一些网站论坛、博客上作了发表,在网友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大家纷纷留言说这部作品“精彩、激情、感动、鼓舞”,红豆论坛还将这部作品作为“精华”向网友推荐,一度成为网站的热点作品,这让我非常激动和兴奋,也激起了我写作的欲望。
很多人都说我是在刀尖上舞蹈,因为我所经历的职业都充满了危险性。其实,我这人没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如果谈得上有的话,那就是我从小到大吃的苦头可能比同龄人多一点,经历丰富一些。所以,我的人生带有点颜色也不足为怪。
在这座城市里,我像一只小虾在海洋里觅食一样,如果我稍不注意或游离了方向,自己不仅找不到东西吃反而会成为强者之食,所以,我必须像小时候拎着油灯赶夜路一样小心翼翼。
产生写这部书的念头,少说也有两三年了,却迟迟不肯动笔,现在我才.明白,我其实是不敢动笔。
2007年秋,我决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出来,当作我生命中的“半年总结”。然而,在这个浮躁的都市里,要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很不容易,在忙完每天的采访和写稿任务后,人早已变得困顿和疲惫不堪,我只好利用夜静更深的夜晚、或是独自仰望星空的黑夜,一边品味着夜的孤独,一边在浓郁的咖啡里慢慢地忆起我曾经的过往。面对夜静如水,心情却奔涌如潮,在写作中有时竞有一种“作文夜未眠,披衣坐床前。小屋灯不亮,一怒扯窗帘”的感慨。
时光流逝,当我的思绪回到纷乱的红尘往事中,那些早已碎裂成泥的过往依然沉淀在我内心的最深处。当我回首的刹那间,时光在我的脑海里停滞不前,永不逝去。所有的悲歌与欢颜、冷漠与热情扑面而来。纵然十几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往事依然在心海里盘旋,气息依然在周身回荡,旋律依然美妙动人,感觉也是依然可触,我本只想在记忆的大海里触摸一些关于自己梦想和成长的回忆,却不曾想到会蜂拥而来……
在文稿即将付印之前,谨以此书献给我伟大的父亲母亲,还有纪念已经逝世的外公外婆,是他们给了我大山般的脊梁和不遏的动力,让我在寒风苦雨中挺直腰杆,不断跋涉、不断地超越自己。
感谢《法治快报社》社长、总编辑李峻峰先生,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给予我师长般的教诲,在生活中还给我兄长般的关怀,在这本书完稿后,他在百忙之中不吝地给我这本小书欣然作序,并对书中不足的地方提出个人的建议;感谢报社的全体领导和同仁,感谢他们对我日常工作的关怀、生活的关照、精神的鼓励,同时,感谢南宁市天域茶业有限公司(天域茗茶)的大力支持,关怀厚爱之情至深至重,才使这本书顺利地与读者见面。
对领导和同仁以及广大朋友的莫大关心及支持,感激之情,确实难以用语言所能表达的。知遇之恩,刻骨铭心。在此,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作者2010年初秋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