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茵梦湖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继续了作者《茵梦湖(原始版)》的比较文学研究,包括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的影响以及与宋代笔记小说《放翁钟情前室》类比。简评施托姆早期小说《玛尔特和她的钟》、《大厅里》、《身后事》、《茵梦湖》、《一片绿叶》、《阳光下》、《安格利卡》和《在施塔茨庄园》,着重了解写作手法在《茵梦湖》前后的演变;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配合翻译了《大厅里》和《身后事》;讨论与《茵梦湖》写法有相似之处的同期几本德文小说;大幅改写了原有“《茵梦湖》小说里的暗示、象征和引用”;介绍了施托姆的宗教观和情感观;盖尔特鲁德的《我父亲是怎样经历‘茵梦湖’的》。为深入理解施托姆写作《茵梦湖》时个人生活对其创作影响,附录收入施托姆与初恋贝尔塔绝大部分通信;写给第二任妻子朵丽斯的信以及她的回信;《施托姆与康士丹丝通信》和《施托姆与未婚妻通信》两书导言。 作者简介 梁民基,出生上海,就读北京大学。曾在德国生活两年余。《茵梦湖背景及施托姆的情感经历》《茵梦湖(原始版)》二书作者。 目录 前言 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对《茵梦湖》的影响 《茵梦湖》与宋代笔记小说《放翁钟情前室》比较 《茵梦湖》和施托姆的早期小说 几部与《茵梦湖》相似的德文小说 《茵梦湖》里的暗示、象征和引用 施托姆的宗教观和情感观 盖尔特鲁德:《我父亲是怎样经历‘茵梦湖’的》 结语:《茵梦湖》,一首历久弥新的德国民歌 附录 施托姆与贝尔塔的通信 施托姆与朵丽斯的通信 法索尔特《施托姆与康士丹丝通信》导言 盖尔特鲁特《施托姆与未婚妻通信》导言 喜欢《茵梦湖》(“施托姆周年诞辰特刊”) 《大厅里》(ImSaal) 《身后事》(Posthuma) 注解、译名对照和参考资料 注解 译名对照 参考资料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茵梦湖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民基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5525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5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4 |
| 出版时间 | 2018-06 |
| 首版时间 | 2018-06 |
| 印刷时间 | 2018-06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64 |
| CIP核字 | 2018074456 |
| 中图分类号 | I516.0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