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
内容
亮点展示

2-商详.jpg

内容简介

文化金融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书以作者五年多来在不同媒介上发表的论文、评论以及演讲稿为基础内容,搭建了一个文化金融观察与分析的合理框架,记录了作者对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系统思考。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时代芳华:演进中的文化金融”,主要论述文化金融的基础逻辑、理论演进以及政策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静水流深:变革中的文化金融”,主要内容是文化金融前沿与热点观察,以及发展趋势分析。第三部分是“基业长青:体系构建中的文化金融”,是从文化金融体系视角上对文化金融发展的一些思考,主要分析了相关工具、产品、机构、市场、基础设施等关键问题。

本书综合反映了多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在研究、政策、产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和开创性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继续借助文化金融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金巍,字子枫,文化经济与产业金融观察者。毕业于吉林大学,高级经济师,智库研究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所长。2016年主持创立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并担任秘书长;2017年起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连续五年出版《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 时代芳华:演进中的文化金融

第一章 文化金融的逻辑

文化金融的演进及意义

产业金融视角下文化金融的特征

关于文化金融研究的几点思考

文化金融的理论视野与研究路径

警惕文化金融发展中的“虚拟经济”

文化金融的“天职”:服务文化生产

从产业金融视角认识和发展文化金融

第二章 文化金融政策

近年金融政策环境影响及文化金融政策深化

文化金融政策体系化十年演进之路

金融服务文化实体经济需走出认识误区

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需要战略视野

金融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

抗疫常态化下的产业“冰期”与文化产业政策路径优化

在区域金融改革中促进文化金融进一步发展

第二部分 静水流深:变革中的文化金融

第三章 文化金融前沿与热点观察

文化金融发展趋势、前沿及三元动力结构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文化金融新形态

文创产业爆发,IP金融静水流深

文化、科技与金融:三元动力结构下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文化金融“筹投贷模式”势在必行

区块链在文化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金融如何突破

第四章 文化金融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文化金融在发展中迎来调整期

文化金融的三个宏观关注点及趋势分析

金融政策环境收紧,文化金融发展路径面临调整

无生态,不金融:文化金融开启生态演化模式

我国文化金融呈现“五个并重”新特征

文化金融发展背负多重压力

资本结构、政策与技术变革下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

文化产业投融资:不积极应对,则将进一步恶化

文化金融十年:在创新与变革中成长

“双循环”背景下文化金融发展需提升五种能力

第三部分 基业长青:体系构建中的文化金融

第五章 文化金融工具、机构与市场

文化企业要认识和用好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

天赐之机下的“冰火之恋”关于资管与新文化经济

财富管理是艺术品金融的基础性机制

银行服务文化产业的创新路径

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否再现昨日辉煌

文化产业保险不是“伪命题”

文化企业如何利用融资担保工具

第六章 文化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

文化金融发展中亟须取得突破的三大领域

发展文化金融亟待构建两大支柱

无形资产评估是文化金融体系的支柱

文化金融数据与专项统计制度

文化数据资产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

在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视角下进一步发展文化金融

精彩书摘

自 序 写在不寻常的2020

金巍

2020年12月6日

于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畔

2020年,注定会成为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世界仿佛在这一年停顿下来,而这种停顿背后又孕育着各种暗流,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时代》周刊把2020年称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2020年1月,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疫情。但我们的政府表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力,我们的人民表现出了惊人的自信和自律。9个月后,中国开始“重启”,现在基本恢复了以往的样子,正常上班,正常出差,正常开会,这真是一个奇迹。但这仍是“抗疫常态化”下的一种复苏,人们仍对疫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在将近9个月的时间里,大多数线下的学术活动都暂停了,我有更多时间写点文字,同时也可以整理以往文化金融方面的文章,对我在文化金融方面的观察做一个回望和总结,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呈现给大家。

文化金融是一种基于文化生产的金融服务活动,更具体来说,文化金融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活动。在不同角度上,文化金融表现为一种业态、一种体系或一种机制。过去十几年,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可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体呈现了“政策驱动与市场创新联动、整体规划与分业实践共举”的特征。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通过不断推出政策进行的努力,看到了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基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创新;我们看到了主管部门在文化金融整体规划上的严谨和整合能力,也看到了资本市场上电影、艺术品、传媒等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实践路线;我们看到了2016年前后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呈现的热度,也看到了近些年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在金融严监管周期中的挣扎。

早些时候只有极少数的文化产业学者撰文讨论文化金融问题,这些年已经开始受到主流金融学界关注,因为文化金融正通过服务文化产业展现着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创新魅力。这些年,我有幸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同时也通过组织文化金融学术活动、参与建立专门研究机构、承担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辑出版文化金融蓝皮书、编写文化金融教材等形式,参与了这个令人激动的历史进程。

我在文化金融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是从2013年开始的,我在那一年开始编写并于第二年出版的《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一书中讨论了“文化产业金融与投融资创新”问题。2015年我参与主编并出版了《中国文化金融合作与创新》。这个时间,在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学者交流活动中,一些学者筹划建立一个连接文化和金融界的交流平台。2016年1月23日,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CCF50)成立了,创始成员集聚了王永利、贾康、姚余栋、杨涛、黄剑辉等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包括侯光明、张晓明、魏鹏举、刘德良等文化产业专家,很荣幸我被推举为论坛秘书长。此后我们连续举办了十几场有影响力的论坛、峰会,这对加强金融界和文化产业界的沟通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6年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杨涛老师邀我一起策划主编“文化金融蓝皮书系列”,第一部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蓝皮书(2017)》于2017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至今我们已经连续四年编写“文化金融蓝皮书”,这个系列的蓝皮书已经成为国内较有权威的文化金融研究报告。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我编写一本供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使用的专门教材《文化金融学》,这也是文化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首创吧。这本教材最终由我和杨涛老师合作完成,将于2021年上半年出版。

2018年3月,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老师的支持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成立,我开始在这个国家高端智库从事文化金融研究工作。中心的成立为文化金融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几年承接部委文化金融专项课题、组织学术交流、开展培训活动,取得了各方面的认可。2020年,依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立,研究院设立了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我有幸担任所长,可以为文化金融研究继续努力。

五年来,我们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文化企业及研究机构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文化金融方面做的工作也有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个时间段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时期,也是文化金融发展与成长的重要阶段。我的文化金融方面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几年来我对文化金融的观察可以分为主要的三个方面,这成为了搭建本书架构的基础。所以,我将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主题词分别是“时代芳华”“静水流深”与“基业长青”。

一、时代芳华:演进中的文化金融。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这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其后发赶超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由于文化产业实践和政策语境具有整体性,文化金融也是作为一种整体性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构建的,这个构建几乎是从无到有一点一点推进的,在初期很多基础性的概念性的东西都需要厘清。学者们关于文化金融内涵、本质等方面具有基础理论意义的观点,现在虽然看起来依然零散,但仍是极有价值的。另外,由于文化金融的整体性推进与我国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很多理论和研究成果都体现在了文化金融政策当中,而很多理论和观点的演进也离不开对政策的解读和深化。我在文化金融概念、逻辑、理论演进,以及关于我国文化金融政策方面写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主题词是“时代芳华”。

二、静水流深:变革中的文化金融。文化金融是新兴领域,必然会出现很多新事物,有很多前沿性和趋势性的问题需要研究。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金融领域也出现了很多创新,如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文化金融中的应用。我在其他领域的经历帮助我更早地意识到了一些前沿性的问题,我写了一些文章或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宣讲,比如文化金融区块链这个话题。当然,文化金融是在金融服务于文化实体经济过程中形成的金融业务领域,在服务实体经济这个逻辑基础上,文化金融的创新需要在合理的曲线上运动,真正的变革来源于有价值的创新。在文化金融趋势观察中,政策环境、资本市场结构、技术变革、生态、区域文化金融等都是重点观察角度,其中总体金融政策环境和文化政策环境构成了文化金融发展趋势的主要风向标。我写的关于文化金融前沿热点分析以及发展趋势方面的文字构成了本书的第二部分。

三、基业长青:体系构建中的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是体系构建问题。在文化金融发展中,金融机构始终都是更具话语权的一方,这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从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视角研究体系构建问题。我很多文章是从这个视角上阐述的,包括文化金融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问题,也包括文化金融基础设施这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如何通过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质量的文化金融,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写的这些方面的文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三部分。这部分应用性、系统性强。

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界的努力,也需要金融界的支持和参与。多年来,文化金融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这个领域专门的研究人员仍然不多,我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出版,为推动文化金融的研究做一点贡献。能以文字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近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在研究、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是一个文化金融研究者的荣幸。

本书的出版,得到很多专家和朋友的鼓励和肯定,李扬、王永利、姚余栋、杨涛、管清友、刘双舟等老师拨冗为本书写了推荐语,我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感谢中译出版社社长乔卫兵先生、责任编辑于宇与黄秋思的大力支持!感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起的“文化金融城市学院”平台,本书将作为“文化金融城市学院丛书”的第一本与大家见面。

和许多经济领域一样,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在2020年有了一个令人沮丧的V型低谷,有了一个不情愿的休止符,但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地重启。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设计中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文化金融任重而道远。在通往文化金融的世界的路上,有美丽,也有风霜,我们会一直前行。向所有在2020年坚持了理想并继续砥砺前行的人致敬,向2020年致敬。

本书献给我的妻子和今年4月刚刚出生的儿子宇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66283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498
CIP核字 2021044465
中图分类号 F830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7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