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自己的语言艺术,它是最古老的文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始终受到亿万人民的喜爱。从世界上最长的长诗到最短的谚语,民间文学有众多的体裁,它的优秀之作可以同第一流大作家的作品媲美。

序言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自己的语言艺术,它是最古老的文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始终受到亿万人民的热爱。从世界上最长的长诗到最短的谚语,民间文学有众多的体裁,它的优秀之作可以同第一流大作家的作品媲美。鲁迅先生曾经盛赞民间文学,他说:“乡民的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这是符合事实的。我们看到:许多神话和史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诗经·国风》与乐府民歌确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无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集中了群众的智慧,是如此深刻而精美,令人不能不惊叹劳动人民创造力之伟大。

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学形式,不管是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还是词、曲和戏曲、小说,几乎都无例外地起源于民间文学之中;历代的文学高潮,不管是诗经、楚辞、建安文学、唐代诗歌,还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同民间文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都受过民间文学的哺育……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民间文学是多么重要啊!对民间文学有深刻研究的革命文豪高尔基说得好:“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的惟一永不涸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就创作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学家和诗人:他们创作了一切伟大的诗歌、大地上一切悲剧和悲剧中最宏伟的悲剧——世界文化的历史。”然而,由于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处在被压迫的悲惨境地,他们的文艺创造常常受到压制和迫害,他们在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作品不能得到及时的记录和公正的估价,以致在不少人心目中。民间文学是低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由于这种传统偏见的长期影响,民间文学的巨大艺术价值常常不为人们所知。这种情况对我们文艺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试问:离开了民间文学,如何能总结出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离开了民间文学,如何能实现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创造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不是在当时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他的骚体诗的吗?“诗仙”李白如果不是对古乐府民歌和当时的唐代民歌进行过全面刻苦的学习,能写出那么广受欢迎的华美诗章来吗?杜甫最有代表性的名作“三吏三别”不正是运用乐府歌行的形式和笔法来创作的吗?《窦娥冤》、《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等最著名的戏曲、小说,哪一部不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红楼梦》吸取民间文学成果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伟大作家需要民间文学的哺育,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规律——雅俗结合律。中国如此,外国亦然。古希腊最早的作家——悲剧诗人和喜剧诗人,在创作中都离不开希腊神话、史诗、民间歌舞等民间文艺的“土壤”。经典作品《神曲》、《十曰谈》以及莎士比亚、莫里哀的名著都同学习和运用民间文学成果有密切关系。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威廉。退尔》以及拜伦、雪莱的一些长诗、诗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等著名作品,也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裴多菲、法国最负盛名的民众诗人贝郎瑞,都是运用民歌形式写作的。俄国民族诗歌的开山大师普希金,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终生都热爱并学习民间文学。在欧洲小说家中,不用说自幼热爱民间文学的斯各特和果戈理了,就是巴尔扎克,不也把他最伟大的“人间喜剧”称为“西方的《一千零一夜》”吗!列夫.托尔斯泰早在创作初期就盛赞民间文学说:“人民自己的文学——这是优美绝伦的。”在他晚年所写的、总结他一生文学创作经验的重要著作《艺术论》一书中,又把情真意切的民歌作为“真正的艺术”的“优秀范例”,认为它们真挚感人、动人心弦,是“最高级的艺术作品”。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从小就是一个民间歌手和故事家,他非常熟悉民间文学并对民间文学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始终强调青年作家要学习民间文学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高度的语言技巧。他说:“你们在这里可以看见惊人的丰富的形象、比拟的恰切、有迷人的力量的朴素和描写的动人的美。深入到民间创作中去——这是很好的。它好像是山涧的清水、地下的甘泉。接近民间语言吧!寻求朴素、简洁、健康的力量,这力量用两三个字就造成一个形象。”民间文学体裁很多,各类作品在民间广传,浩如烟海,五光十色,各有特点。难道这样丰富的民间文学还不够开一门课吗?

然而,遗憾的是在1958年以后,全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把民间文学课取消了。当时在口头上很重视民间文学,怎么会取消这门课呢?这段曲折的历史值得总结。从教育部说并未下令取消此课,但在教学计划中却把“民间文学”由基础课改为高年级的专题课或选修课了。既然不是基础课了,于是民间文学教师就被调去教现代文学、文艺理论、写作等基础课了。这样,在绝大多数院校中都不开民间文学课了,教员也都改教别的课,连北京师大也不例外。北大中文系的民间文学课虽然没有停开,但我们的压力也不小。感谢一些可敬的师长和同学们的热情支持,我们的民间文学课得以坚持下来。当时中文系总支书记程贤策同志、系主任杨晦以及张仲纯、向景洁等同志和副校长魏建功教授、游国恩、林庚、吴组缃、王瑶、冯钟芸、彭兰等教授都是民间文学课的有力支持者。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许多同志也曾给以很大支持和帮助,像贾芝同志亲自给我具体的指导,他和李星华等同志的许多热情鼓励与教诲,坚定了我讲好民间文学课的决心。在教学与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也曾向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其芳同志、曲艺家协会陶钝同志、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教授和我系游国恩、魏建功、吴组缃、林庚教授等前辈专家请教,得到他们很大的帮助。王瑶教授曾经指导我进修与教学,当时审阅过我的全部讲稿,冯钟芸、彭兰等文学史教研室的许多老师,都对讲稿提出过宝贵的改进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支持也曾给我巨大的力量。在1959年,文学专门化1956级部分同学和我合作编写《民间文学概论》教材,他们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我教学的重要参考。1962年,在社会上“民间文学”课纷纷下马之际,五年级同学上了此课之后纷纷反映:“民间文学课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异常广阔的新天地,使我们不禁吃惊地感到民间文学宝库简直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它是劳动人民的心声,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曾经看不起民间文学的同学也认识到“过去的盲目轻视主要是因为无知”,“马恩列斯毛主席和许多大作家都很重视民间文学,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呢?不了解民间文学,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人民。”所有以上这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鼓舞我克服困难,在孤军奋战的形势下,把民间文学课坚持下来。  

这本书就是在“民间文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在北京大学,民间文学课是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任务是:“系统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代表作品,培养同学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端正对劳动人民创作的态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民间文学打好初步基础。”这样,它的内容还是引论性的。我们不是光讲理论,也不是只讲民间文学史,而是将史、论和作品三者熔为一炉,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在体系上以论为纲,但在具体论述中则尽量做些历史分析与介绍,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大量具体事例和作品来说明理论问题,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力图避免同文学史、文艺理论等课程的重复。 由于学时和篇幅的限制,只能对精选过的材料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论述,以系统介绍我国民间文学的全面情况和重要论点为主,对较抽象的理论问题,一般不作过多的发挥。因此,此书在内容和体例上都不同于《民间文学概论》,故名之曰《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说来惭愧,本书的写作,前后拖了二十余年。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所修改,但问题仍然不少。为了广泛征求意见以提高质量,也为了普及民间文学知识以利于“抢救”民间文学遗产,并以实际行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许多师友的热情鼓励与督促之下,我将这本讲义整理出来发表,聊作引玉之砖,恳切地希望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发祥地,“五四”时代的北大歌谣研究会和《歌谣》周刊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为社会主义的民间文学事业多作贡献。

在此书出版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张钟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钟敬文教授为本书题签,是对我的很大鼓励,在此谨致谢意。

段宝林

1980年2月4日夜

2001年10月略有改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宝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01615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2-07-01
首版时间 2002-07-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4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