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500字换一生平心静气
内容
试读章节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告子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我们先来解释什么是“言”?一般人只把言解释成说话,但这言字不只代表说话,有时一个人不必说话,也能清楚传达所要表达的意念,那些通称为言。

例如:你的举止、作为、眼神……等,都可以充分地表达出你的意念,这些都可以称为言。好比我们看到一个人,两手插腰,眼睛斜斜地瞪着你,你马上知道他心里可能对你有所不满了!有时人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在的声音(言),比直接通过语言说明还要清楚、还要具体。因此,你的肢体语言也在言字的范围内。

又如你走在狭窄的路上,看到一位年长者,也许你们俩人都没说话,但是你马上躬身退步让路,这个举止在表达什么?这个举止已完整地表达出你的谦让与恭敬的心意了。如果你与年长者相遇,却站在路中央一动也不动,眼睛瞪着他,虽然你没说话,这又代表什么?这已充分地说明你的不敬、你的目中无人了!

所以,外在的举止,往往比直接说话更能完整地表露你内心真正要说的声音,这就是告子所说的言。所以,言不只包含语言,也包含身体的肢体语言、表情、作为,甚至包含了还未说出口的起心动念在内。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告子所说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是什么意思?“得”是有所成就的意思。告子把言和心放在一起,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内涵,举止不中规矩,动容周旋不中节度,那你说他的心能修得多好,这是不可能达成的。”

告子的意思是说,修行从哪里开始?第一步就是外在的言行举止、规矩、礼貌、作为,起码要像个样,这个人才有可能修出善良的心地。

这话听起来似乎无可疑议,但反过来说,我们也常看到一些修为多年,礼貌规矩一流,外相及功业皆堂堂的人,然而内里实在只是个伪君子而已!所以,如果只靠外在的言语、举止、穿着、礼貌、作为等征兆,来判断一个人内在的心性是否有所成就的话,有时固然会准,但岂不闻古人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吗?可见很多时候表里并不是一致的。

告子这话虽也有不错的立意,但也有疏漏之处,就是硬把属于内在心性的成就与否,完全交给外在的言去决定了!这把内外本末给颠倒了,弊端便是让后世有志于心性修为的人以为只要努力地修饰外面的言行举止,或是经营功业上的伟大成就,就等同于是在修持自己的心性了!

这种把心与言的本末倒置,不从内里扎根,只去雕饰外在末节的修法,沦落到最后,岂不是变成专门在训练一批虚伪造作的人吗?

所以,孟子说告子的这前两句话是有问题的,这种失去根本的修为若不导正,对后世有志心性修为的人,将是一场大浩劫。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质疑孟子是不是认为外在的礼貌、规矩、功业都不重要了昵?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孟子并非否定外在的修持与作为,他所要表达的是,这些外在的修为,如果不以内在的起心动念为根本的话,内外一失联,则虚伪生矣!其所训练出来的,尽是一批批的花拳绣腿了!(P33-35)

作者简介
张庆祥,1962年生于台湾地区地区省台北新店中岭山,自幼慕道,好圣贤书,少年时好游于宗派之间,叩求人生解脱真理。三十九岁奉先师之命,重回儿时故乡,开山建设中岭山禅院,每月兴办“黄庭禅修”课程,宣讲源自本心本性的解脱之道。
至今著有《失落的内心》《心即是气》《清静经释义》《拨云见日》《发而中节》《中庸首章释义》《净相系列》《误会集》《直指人心》《含爱的饮食》等书籍,及录制《六祖坛经》《金刚经》《心经》《道德经》《庄子》《论语》《黄庭禅坐》等有声光盘。
2009年初,应作家张德芬之邀,将中华文化的精髓“黄庭禅修”课程带回大陆,为宣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国粹而努力。
现任:台湾地区地区地区中岭山黄庭书院院主;台湾地区地区地区中岭山内心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地区地区地区中华黄庭禅学会理事长;台湾地区地区地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国学禅修培训基地主任。
书评(媒体评论)

张老师所创立的“黄庭禅”,是他根据古圣先贤的典籍而体悟出的实修方法,它不仅实用、可操作性强,往内去印证更是清楚明了、正确无误,更宝贵的是符合历代各教圣贤在经典中所交付之最高原则,让人修行起来特别安心踏实。我奔波这么多年,踏破铁鞋,所缺的就是这个领域,真的很高兴能找到我修行地图中的最后一块拼图!

——张德芬

目录

推荐序: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修身之道

自序:净化心头一股气

第一部分:关于黄庭禅

 何谓黄庭

 黄庭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什么是“黄庭禅”,为什么要提倡“黄庭禅”

第二部分:孟子《心气说》

 一、不动心的层次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二、“志”与“气”有什么关系

夫志,气之帅也

气,体之充也

 三、“志”与“气”孰轻孰重

夫志至焉

气次焉

持其志

无暴其气

 四、“志”与“气”如何相互影响

志壹则动气

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五、何谓“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六、“义”该从何做起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七、“观自在”心法的诀窍

必有事焉

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长也

 八、养气,顺其自然!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九、自古圣贤一条心,人性真理只一个

诐辞知其所蔽

淫辞知其所陷

邪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发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知言”举例

黄庭禅修的五个步骤

第三部分:《中庸首章》

 新解《中庸》首章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序言

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修身之道

2002年,我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我的感觉是:对世界上外在事物的追求都是虚空的,不能给我最终的满足。我到底该怎么办?于是我走上了心灵成长、往内探寻的道途。

这些年来,我读遍了中英文心灵成长的书籍,在世界各地寻访名师、学习各种心灵成长疗愈的方法。到了写《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时,我觉得我找到了一条明径,于是便和大家分享这份修身地图。

但是,继续修行下去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修身地图还是缺了一块。我有很多的疑惑但没有老师可以为我解答。我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虽然都大有改善,可是,我总觉得我所学习到的都究竟不是根本的途径。

此外,当我在国外学习的时候,看到西方人大谈我们东方的哲学,在印度看到老外虔诚地学习印度的修身法门。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很多好的老师都是外国人,需要通过翻译来学习。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说中文的好老师,他们所学习的东西也都是在国外学的。

我不禁要问: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不谈修行,只谈一些空无的清修(我观念中的道家、老子)或是八股的仁义道德(我观念中的儒家),要不就是佛家(源头也是印度),而且佛学有的时候真的很深,带着浓厚的宗教读色彩,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那年去台湾地区,无意间看到了一座禅院的禅修营,在台北近郊不远的新店山区,风光秀丽,而且收费比起现今市面上灵修的课程,实在是便宜太多了。老师看起来道貌岸然(我很挑剔禅修老师的样貌及精神),我抱着度假和想借由团体静坐来加强自己打坐功夫的心情和目的,和先生一起报名参加三天的黄庭禅闭关禅修。

我当时觉得禅修我听得多了、学多了,难道还有什么特殊的?黄庭禅是什么啊?听都没听说过,就去玩玩吧!可没想到,三天的课程学下来,真是觉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我的故乡”!

黄庭禅的创始人张庆祥,与我同岁,但却有一个很老的灵魂。他教的禅坐方法,是我至今见过最好、最简捷的。经由他,我才终于明白打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打坐才会得到理想的进步。

这位张老师的学问素养真是深厚,他熟读各教典籍,包括儒家、佛家、道家、《圣经》,甚至新时代的经典,所以讲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让人信服。不过,这种人我也见多了,实修与否,我其实一看也知道。张老师真是一个实修的人,并且,张老师解读四书五经的方法,令我叹为观止。那些从古至今的经典篇章,在他的诠释下,竟然充满了极为深远的灵性意义,以及触类旁通的惊喜,真是让我喜不自胜,原来我们的老祖宗真的是禅修高手,境界高到后人都无法立刻理解出它的真意。啊!原来梦寐中所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活生生地印证在张讲师所阐述出来的性理心法中啊!真是太棒了(以前我对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真的是充满偏见和无知啊)!

张老师所创建的“黄庭禅”,是他根据古圣先贤的典籍而体悟出的实修方法,它不仅特别的实用,可操作性强,往内去印证更是清楚明了、正确无误,更宝贵的是符合历代各教圣贤在经典中所交付之最高原则,让人修起来特别安心踏实。我奔波这么多年,踏破铁鞋,所缺的就是这个领域,真的很高兴能找到我修行地图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三天的课程中,我和我的先生不断地利用老师教的方法来实践《当下的力量》一书作者所说的境界。这些境界及名词以前都读过,但是实践起来实在困难,而张老师提供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弥补了这个缺憾。

……

接着,我又问张讲师说:我要练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的情绪永远不再发动呢?张讲师却出人意料地说:“喜怒情绪的发动也是正常的呀!”啊?喜怒也可以发动哦!讲师说:“中华文化里,《中庸》不是有‘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说法吗?这不是明白地告诉我们喜怒哀乐都可以发吗?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发才中本性的节而已呀!回想一下这三天我所教你的黄庭禅,不正是教你在喜怒情绪中怎么中节的学问吗?”是啊!这三天我所学的正是这个啊!张讲师的回答永远是那么精辟有力,符合圣人的教诲,让你修起来安心踏实,并且立刻可以在自己的身中检验证明,这点对我来说,真是太令人惊喜了。原来喜怒可以发,至于喜怒怎么发才不会伤身也不会伤人,这正是黄庭禅的精髓,有缘的人一定要体验看看哦。

中岭山禅院是个清净禅修的地方,张讲师有一群衷心追随的志愿者,禅院就是他们一瓦一木自己盖的。禅院办活动收费都非常低廉,每一分钱都是用在发扬这件博大精深的中华国粹上面,而且张讲师把自己很多的著作,放在网站上让大家免费下载,如此真是无私的分享。

不过,禅院总是有开销的,我知道一直以来禅院的经济并不宽裕,在我去到中岭山以前,禅院的收入都是靠上山修禅的人的随喜乐捐,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上完禅修班时,会有一个随喜奉献的活动。老师特别说:“驼负千斤,蚁负一粒,量力奉献,便是真心。”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发心来随喜奉献,不需要有任何压力。虽然张讲师对此甘之如饴,但还是让我对中岭山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放心不下。于是我向张讲师建议,应该可以对参加课程的学员酌收场地及食宿费用。这样对于以后的推广也是有帮助的。但张讲师又怕一些人因此上不了课,两难之下,最后张讲师裁示,酌收场地食宿费,并且还说有经济困难的人依然允许他们随喜奉献。说实在,这么多年,我没碰过一个教得这么好、这么简捷、这么不私藏,又这么不爱钱的老师。

最近我邀请张讲师来开课,谈到收费问题——因为要负担老师和几位助教及小队伍的机票食宿,而且,说实在的,主办单位(不是我啦,我没时间办活动)也需要有一些收入吧,人家就是靠办活动吃饭养家啊。而且中岭山也应该有些收入来支持教室的扩建吧!讲师说他理解,可以合理收费,有点利润来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也是应该的,但是他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让穷人无法修行,一定要比正常行情便宜才好。”你说,让人感动不感动啊?

——张德芬

内容推荐

张庆祥著的《读500字换一生平心静气》中,作者妙解两部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孟子心气说》和《中庸首章》,从而开悟到心与气的关系,并推崇这两部经典作品为修心者首选。两篇经文相加不到500字,很快就可背诵,是令人平心静气的“心灵万金油”。

作者妙解经典,帮助你理解古人的思想脉络,了解什么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阐述喜怒哀乐发动时要如何对治情绪,是每个人一生中重要且困难的功课。

编辑推荐

张庆祥著的《读500字换一生平心静气》不只是现代人想达到解脱无尽烦恼目标时,所不可或缺的认识,更是所有有志修为的人,想要扫三心飞四相,直入心源性海的明确指引。不论是对一般社会大众,或是有志修为者来说,都是一篇非常值得一再品味的绝妙文章。

期盼大家都能从这篇短短的文章中,学习到古圣先贤教导众生们从烦恼挂碍中即刻解脱出来的助益,进而验证到各教圣人所提倡的安心之道,原来是这么的切身,这么的息息相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500字换一生平心静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庆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337925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2
CIP核字 2018039913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