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的家训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认真研究这些家训,探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些家训类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朱用纯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丰富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家教典范”。《朱子家训》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被后人尊为“治家之经”。

内容推荐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颜之推生于531年,原籍琅琊山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跟随东晋渡江,寓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侯景之乱后,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颜之推任散骑侍郎。三年后,西魏攻破江陵,颜之推被俘虏到北方。他逃奔到北齐,准备从北齐返回江南。此时,南方陈朝取代了梁朝,颜之推只得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没过多久,北周灭亡北齐,接着隋朝又取代北周,颜之推又在隋朝为官。《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是颜之推对自己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颜氏家训》丰富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家教典范”。由于篇幅所限,在进行编译时,编者删减了《颜氏家训》的部分篇目。

《朱子家训》的作者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致力于读书,曾考取秀才。明朝灭亡后,他不再求取功名,而是在家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研究程朱理学。《朱子家训》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全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具有韵律之美,被后人尊为“治家之经”。

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认真研究家训,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目录

颜氏家训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勉学第八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书证第十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朱子家训

试读章节

序致第一

本篇是全书的总起篇目,用来说明写作《家训》的原因和目的。作者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学习和治家的心得,希望这本家训能对子孙后代的成长和教育有所帮助,体现了一位长者的拳拳苦心。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③,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④。业以整齐门内⑤,提撕子孙⑥。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⑦;同命而行,行其所服⑧。禁童子之暴谑⑨,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⑩,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⑾。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⑿,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叫杨忠,隋人为了避讳,改“忠”为“诚”。

②检迹:检查自己的行为。

③斅:同“效”,效仿。

④轨:规范。

⑤整齐门内:整顿家风。

⑥提撕:提醒教诲。

⑦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样的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所说的。

⑧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同样的命令,人们总是按照自己佩服的人所发出的去执行。

⑨暴谑:过分地胡闹。

⑩斗阋: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⑾诲谕:劝导。

⑿汝曹:你们。

【译文】

古代的圣贤们所写的书,教导人们做人要忠诚孝顺,说话要小心谨慎,行为要收敛检点,要有良好的品德,保持美好的名声,这些书中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自从魏晋以来,那些阐述古代圣贤们思想的著作,都不过是互相模仿,讲着同样的道理,就好像在房屋里面再建一所房屋,在床上面又放一张床一样。我现在之所以写这本书,不敢把它作为所有人的行为规范,只是用来整顿自家的门风,教育后代子孙。同样的话,有人会信从,是因为说话的是他亲近的人;同样的命令,有人会服从,是因为发布命令的是他信服的人。制止孩童们的打闹,师友的劝诫可能不如保姆的命令;制止兄弟之间的争斗,尧舜的教导可能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你们能信从我讲的这些道理,希望它能比保姆和妻子的话更有价值。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②,规行矩步③,安辞定色④,锵锵翼翼⑤,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⑥。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⑦,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⑧,性与情竞⑨,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⑩。

【注释】

①龆龀:儿童换牙,这里指童年。

②温清:冬天为父母暖被子,夏天为父母扇席子,形容子女侍奉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温,暖被子;清,扇席子。

③规行矩步:指言行举止规矩端正。

④安辞定色:言辞稳重,神色平和。  ⑤锵锵翼翼:走路时恭敬有理,举止恭敬而小心谨慎。

⑥恳笃:态度诚恳。

⑦丁荼蓼:意思是父亲去世,家境衰落,生活困苦。丁,遭遇,古时称父母丧亡为丁忧。荼蓼,苦菜,比喻困苦艰辛。

⑧心共口敌:嘴上轻易说出来,心里就立即警觉并控制。

⑨性与情竞:理智与感情相互对立,处于矛盾之中。

⑩后车: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之意,即借鉴的意思。

【译文】

我家的门风和家教,向来都很严格细致。从孩童时代起,我就受到大人们的教诲;我常和两位兄长日夜小心地侍奉双亲,行为端正,说话稳重,神色和顺,走路恭敬小心,态度十分庄重,就像在给父母请安一样。长辈们则常常用良言来勉励我,关心我的喜好,鼓励我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态度非常诚恳。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衰落,人口萧条。慈爱的兄长抚养我长大,费尽了辛劳;但他只有关爱而缺乏威严,对我的引导和教诲不够严厉。我虽然读了《礼传》,喜欢写些文章,但因为受到身边世俗之人的影响,所以行为放纵。说话轻狂,而且不修边幅。到了十八九岁,才稍微懂得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但习惯已经成为自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正。二十岁以后,我很少犯大的过错。我常常口里说的并不是心中想的,理智和感情往往互相矛盾,夜晚察觉到白天所犯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的过失,自己常常感叹这正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管教,所以才会这样。回想起自己平时体会到的那些道理,真是感到刻骨铭心,不像古书中的那些告诫,只是看看听听而已。所以我写下这二十篇《家训》,让你们作为借鉴。

P2-5

序言

古代的时候,学校教育不发达,主要由家庭对子女进行教育。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摸索、积累、总结教育经验,于是产生了一批“家训”类的著作。

历代家训都很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倡重德轻利,遇事为他人着想,这些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协调人际关系都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家训大多出自封建士大夫之手,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糟粕和腐朽的封建观念。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颜之推生于531年,原籍琅琊山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跟随东晋渡江,寓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侯景之乱后,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颜之推任散骑侍郎。三年后,西魏攻破江陵,颜之推被俘虏到北方。他逃奔到北齐,准备从北齐返回江南。此时,南方陈朝取代了梁朝,颜之推只得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没过多久,北周灭亡北齐,接着隋朝又取代北周,颜之推又在隋朝为官。《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是颜之推对自己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颜氏家训》丰富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家教典范”。由于篇幅所限,在进行编译时,编者删减了《颜氏家训》的部分篇目。

《朱子家训》的作者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致力于读书,曾考取秀才。明朝灭亡后,他不再求取功名,而是在家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研究程朱理学。《朱子家训》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全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具有韵律之美,被后人尊为“治家之经”。

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认真研究家训,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齐)颜之推//(清)朱用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0446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3.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3
14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