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使望故乡
内容
编辑推荐

《天使望故乡》讲述了本世纪初期发生在中南乡村的故事,浓缩了我们这个躁动变化而又极度膨胀的社会中许多重大而又深刻的矛盾。

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纠结感和复杂性,写出了在时代巨变和乡村转型中青年男女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裂变,及其对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世俗生活的深刻而又显著的影响作用。

内容推荐

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农村不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80后大学生党员胡建涢和徐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返乡创业。他们传承老一辈的善良、质朴、勤劳、智慧,用科学的方式和低碳环保的理念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纠结着荡气回肠的悲悯情怀和爱恨情仇,它们构成跌宕起伏、凶险激烈而又拷问灵魂的矛盾纠葛,催人泪下。本书同您一起分享恬淡的农村生活和励志故事。

目录

上篇 创业

 第一章 生命如此脆弱

 第二章 走还是守

 第三章 伤逝

下篇 拓业

 第四章 知识就是生产力

 第五章 与幸福牵手

 第六章 爱,无奈

 第七章 春暖花开的幸福

试读章节

“胡德华,龙尾滩你也敢挖?你就不怕遭天谴?瞧瞧,这是国家发给我们的林权证,你凭什么动我们的山地?”一个体态臃肿、满脸雀斑、怒气冲冲的老年妇女拿着一个草绿色林权证在一个50来岁、中等身材的男子面前唾沫飞溅。

“合同签好了,我们已经交了租金。”胡德华明显底气不足。

“那个逑合同?”这个妇女气得用林权证使劲抽了一下胡德华的左脸。

“君子动口不动手。”胡德华用手捂着左脸,一股无名之火蹿起了来。

“几个伢们不懂事,你也跟着胡闹?跟谁签的合同就去挖谁家的山,我们有跟你签,也有收你的钱。”一个40多岁的妇女拿着林权证指着胡德华的鼻子尖吼道。

“你怎么连基本常识都不懂?50年的饭吃进汉水河去了么?”一个60多岁、瘦高的老伯放下扛在肩上的锄头平静的质问胡德华。胡德华不敢正视群情激奋的乡亲,将目光投向那片正在被十台挖土机毁容的荒滩上。

远处隆隆的机车声和村民们的嚷嚷声打破了这个千年山村的宁静。

“胡德华,你昨天把我家山上几十棵黄松砍掉了,卖树的钱比你给我们的租金多,你心也忒黑了吧?你把谁放在眼里了?这谢黎村还轮不到你做主!”一个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刚毅的老头声不高,语气却异常坚定有力,他是村里有名的“儒公”黎明亮。有时候人们背地里也叫他“愚公”,孝城话“儒”和“愚”同音,也有人喊他“黎先生”,有尊重也有讽刺的味道。时间长了,尊重的成分占据了全部,他不但不生气还很乐意享用这一称呼。

胡德华被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了,心里不免有些慌,再顶下去自己难逃皮肉之苦。胡家在以姓氏为村名的谢黎村单门独姓形同外来户。近几年,几个堂兄弟通过各种渠道离开了村子,连祖屋倒塌了也没有修建,他们根本不打算再回到这个村里来。还有几户通过与本村人通婚,积极加入到谢黎村的“主流社会”中,即便这样也都搬离了这里。在这个村里,没有多少人会替他说话,祖祖辈辈都夹着尾巴做人,现如今虽有些改变却也依然不能同其他大姓人家那样挺直腰杆做人。

面对这情形,他只好敷衍道:“我回去跟村里商量一下,恩依们先莫激动。”

“村里能代表我们吗?能代表就不会干出这种扯淡的事!先叫挖土机停下来,把个好好的龙尾滩和西山弄得跟你爹头上的瘌痢一样。”还是那个满脸雀斑的妇女,她叫谢桂兰。

愤怒的人群传出一阵笑声,这笑声像刀子一样刮着胡德华的心和他家族的尊严。父亲胡道斌去世8年了,居然还要被人拿出来奚落。他扬起了颤抖的手给了这个女人一记耳光,一记响亮的掌掴声将笑声僵在空中,空气瞬间凝固了。

谢桂兰今年53岁,丈夫黎光旭比她小两岁,是个木匠,忠厚老实,做事条理清晰,农活干得漂亮,会挣钱,对这个脾气暴躁的彪悍妇人百依百顺。他们有一个年满31岁在深圳打工的“剩女”和一个已育有一儿一女的儿子。家庭经济状况很糟,儿子黎梓涛吃喝嫖赌样样占尽。有剩女的家庭大凡不幸福,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人们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你淹死,想要保太平最好低眉顺眼的做人,但是谢桂兰偏偏不这样。

“你敢打老子?跟你拼了。”谢桂兰扔掉攥在手中的林权证,夺来瘦老伯手中的锄头朝胡德华屁股挖过去。

一阵钻心的痛令胡德华顷刻倒地。众人还在惊慌中,谢桂兰再一锄头朝他头部砸去,站在谢桂兰一旁的黎明亮这才慌忙将锄头挡在离胡德华头部不到一公尺高的地方。众人逐渐清醒过来,抢走了谢桂兰的锄头,将这头发疯的老母牛拉开,她嘴里还在不干不净的骂着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胡德华。

“淑芳,快点快点,德华受伤了,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去!”60多岁的老伯朝王淑芳喊。  王淑芳气喘吁吁地跑到胡德华跟前,在老伯的帮助下将他扶起来:“你怎么样了,痛不痛?怎么流了这么多血?”她带着哭腔,一边问一边扶着他走向远处的板车。众人和王淑芳一起推着板车朝村公路上走,有人建议打120,让急救车在316国道上等,胡德华血流不止,这样下去不到医院他就没命了。

谢桂兰还在号叫,骂声不绝于耳,见惯泼妇的村民也无法容忍她这种下三烂的作风,老伯返回来呵斥她:“行了,他死了,你也莫想活。”

谢桂兰已经丧失理智,将脏口疯狂的对准了这个老伯。扶着她的肩膀劝慰她的几名妇女见状纷纷散开了。

胡建浸和徐敏手拉着手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出来,他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喜悦。30万元的贷款一个星期就办下来了,凭着与村里签订的600亩山地开发承包合同和大学毕业证、农业开发规划书以及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就能到这里迅捷办理无需抵押的农业项目开发贷款。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两双年轻的手有些抖。这个装着30万元的存折就是棵摇钱树,有了它,谢黎村今后会发生不小的改变,胡建浸坚信这一点。

他毅然放弃到巴黎大学孔子学院当中文教员的工作返乡创业,就是想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相信自己能给家乡带来一些改变,至少能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他要让人们看到,到底是打工赚钱多,还是搞生态农业赚钱多?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会颠覆历史,不再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它有着青春的朝气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国家一个接一个的惠农强农政策像天上掉下的金砖砸得人们晕头转向。如果不好好享受这种颠覆历史的政策,就是对历史的犯罪。

城市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比着劲往上长,这个世界上的楼高在不断被刷新,冰山在不断消融,海平面在不断上涨,以至于某些国家将从这世上消失。人们在高呼低碳生活的同时依然在排放大量废水、废气、消耗能源、制造污染。

21世纪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生态。于是一些精明的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用各种所谓的“绿色”、“无公害”、“有机”等概念赚足了钞票。而零星散落在田问地头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却被当成大路货廉价批给了市场。赔了钱的农民不想赔得更多,纷纷转产或者弃下田产到外地打工摆摊谋生。市场上真正的纯生态农产品成了稀罕物,堪比国宝。胡建浸觉得以自己的见识、能力和胆量能改变这一现状,至少趁年轻的时候为此努力,今生无悔。

看着父亲苍白的脸和血染的衣裤,胡建浸的心快跳出来了。胡德华被直接推进了急救室,大家在门口焦急等待,陪王淑芳一起来的有村民张翠芬、村长黎明华和他的妻子秀萍。

手术室里,医生们正在给胡德华清理伤口,据他的情况还需要输血。当医生让王淑芳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的时候,她悲痛欲绝,瘫倒在地上。胡建涢快速接过协议书,扫了一眼内容,便签了字。

7月的天气异常炎热,难闻的药味弥漫着整个医院。走廊上焦急等待的人快要窒息,王淑芳哭得昏过去了。医生给她挂上吊瓶,徐敏帮她擦着脸上的污垢,翠芬打来一盆热水为她敷着鼻孔,让她通气。她的脸逐渐转红,神志逐渐清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胡德华总算脱离了危险。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舒了一口气。

“你们在外面工作多轻省、体面,非要回来搞什么种养业?你爸爸要是有个好歹,我们家的天就塌了。”王淑芳带着哭腔埋怨道。P3-5

序言

《天使望故乡》讲述了本世纪初期发生在中南乡村的故事,浓缩了我们这个躁动变化而又极度膨胀的社会中许多重大而又深刻的矛盾。它看起来只是两个青年建设者创业者的故事,却纠结着两代人对于家庭、事业、观念的敏感神经系统,也纠结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无数蓝图、憧憬和怨怼、焦虑。不过,最让读者纠结的还是故事中包含的主要人物在互动过程中精神价值的冲突,这包括诸如爱情、理想、婚姻、家庭、欲望、利益、尊严、人格等种种社会生活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关键词,它们互相纠结,常常混淆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和戏剧性,它们让我们经常感叹生活有时候高于文学,比小说更加具有不可思议的虚构和巧合的特质,或者说生活中的故事常常比小说的故事还要精彩。当作家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

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纠结感和复杂性。作者梅莎具有乡村生活和新农村建设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感受力以及综合性的内在把握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感佩。在大轮廓和主流性的乡村故事的细密生态中,满满地蕴蓄着生活的实感和作家的穿透力,夹带着方言俚语的亲切感和泥土味,尤其是在似乎普通而又日常的乡村生活中,回旋着荡气回肠的悲悯情怀和爱恨情仇,它们构成跌宕起伏、凶险激烈而又拷问灵魂的矛盾纠葛。这样的生活场景如同在不明水域中游泳,暗潮涌动,浪花飞溅,漩涡隐蔽,锐石嶙峋,杀机时现,遇险呛水如同家常便饭。

文中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浓浓的中华孝道,处处体现着“家庭有孝,尊老爱幼,其情融融;单位有孝,上行下效,竭忠尽智,事业兴旺;社会有孝,人人抱有一份尊重情怀,社会和谐”的精神。孝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一切生机,融人每个人的生命,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它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纽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内涵。小说用鲜活的生命诠释了大孝之美,在这个躁动不安的时代为人们点亮一盏心灵之灯。主人公用勤劳、智慧、善良、真诚践行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主旋律,是大美、大孝、大成之典范,为我们低碳、健康、美丽的明天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

小说写出了在时代巨变和乡村转型中青年男女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裂变,及其对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世俗生活的深刻而又显著的影响作用。到农村镀金的大学生村官谢婷婷是老村支书谢正才唯一的女儿,她爱恋胡建■很多年,欲望变质,最终用卑鄙的手段陷害胡建■和美女主播杜迪的父亲,副市长杜云平。经过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调查,谢婷婷被送上审判席,而故事带给人们的思考还在继续。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和乡村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先天的或人为的弊端,作者对此进行了冷静地反思,而这样的反思纠结着人性的拷问。

作者不仅不断深入思考创业的含义,表现出它的现代内涵,特别是同父辈基手传统农耕文明和自然经济的发家创业完全不同的科技理念和全球化下的现代文明因素,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创业的人文意义及其政治关系和家族价值。胡建■和徐敏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不仅成功地积累财富,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成立合作社和销售公司,将产品行销国际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捐款补助乡亲们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低碳别墅群,过起了新生活。作者内心深处那抹淡淡的乡愁和对于故乡的期盼隐约流露,寄托着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切期盼和坚定的信念。城镇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进程,都市与农村的守望将越来越模糊,农强则国富,中国的农村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革,在这个大潮中,受惠的不仅是农民,也不仅是中国人。

小说写到了乡村政治和民主选举的曲折多变,表明作者能够在一个比较宽阔的视野中穿透乡村经济、家族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复杂而内在的关系,把包括乡村宗法制度和习俗演变在内的乡村巨变和家族价值同孝道传承及其发展演变、创业艰辛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大学生所执著坚守的深埋内心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乡村信仰。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被人们质疑的80后们散发出的璀璨光芒将照耀历史长河。

是为序。

马相武

2010年9月1日于颐和园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使望故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4018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