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丹溪心法(大字版)/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朱丹溪,字彦修,元婺州义乌人,生于1281年(至元18年),殁于1358年(至正18年),家居赤岸镇丹溪,后世皆尊其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目录 十二经见证 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足阳明胃经见证 足少阳胆经见证 手太阳小肠经见证 手阳明大肠经见证 足太阴脾经见证 足少阴肾经见证 足厥阴肝经见证 手太阴肺经见证 手少阴心经见证 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不治已病治未病 亢则害承乃制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治病必求于本 卷之一 中风一 中寒二 中暑三 中湿四 瘟疫五 火六 ……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附录 内容推荐 朱震亨,字彦修,元婺州义乌人,生于1281年(至元18年),殁于1358年(至正18年),家居赤岸镇丹溪,后世皆尊其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丹溪先生亲订自撰存世医籍仅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及《本草衍义补遗》三种。经其传人整理之存世医籍有《金匮钩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手镜》等,其中《丹溪心法》一书对后世医家影响最大,书中所创方剂如越鞠丸、补阴丸、左金丸等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至今,为研修丹溪学术之重要著述。《丹溪心法》初成稿于1347年,后为丹溪先生弟子戴原礼、赵以德、刘叔渊搜辑业师遗文,参以戴思恭等人论述编撰成书,历经杨楚玉、王季(王献)增补刊行,最终由程充参合朱氏家藏本校订而流行于世。《丹溪心法》中各篇中问有随证附戴元礼之说,及称“附录”“附方”,多为杨、王二人所增,或偶附“充按”之语,皆非丹溪先生原文。又《丹溪心法附余》一书,为后人方广所辑撰,以《医学读书志》中曹禾之语论之则为:“方广集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庞杂不伦,大失丹溪之旨。”与《丹溪心法》似为一体系之医著,而实则不同,读者当自别之。本书是以明嘉靖三十三年养正书馆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的。 《丹溪心法》为历代研究朱丹溪先生医学经验及丹溪学派学术思想之主要著作,适合在读中医学子、临床中医师及有一定中医学基础知识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丹溪心法》是朱丹溪弟子赵以德、刘淑渊、戴元礼整理丹溪之心得,并附以己意而成。内容丰富,首记有医论六篇,次论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近百则。每病均首载丹溪原论,次为原礼之发明,再为方药、附录说明等内容,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朱丹溪临床治疗经验的医著,被公认为研究丹溪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本书最早由杨楚玉于明·成化初年刊行,王季(王献)又增入方剂再次刊行,程充又根据朱丹溪曾孙朱贤家藏版本,重新订正刊行。此次整理以明·成化十八年壬寅程充校刊本为底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丹溪心法(大字版)/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元)朱丹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7985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5 |
出版时间 | 2018-06 |
首版时间 | 2018-06 |
印刷时间 | 2018-06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8 |
CIP核字 | 2017311002 |
中图分类号 | R2-52 |
丛书名 | 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35.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