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医学基础
内容
目录
章 中医理论体系概述
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中医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生理学基础――藏象
节 概述
一、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中医生理学基础――气、血、津液
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二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
三、津液的输布
四、津液的排泄
五、津液的功能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五章 中医生理学基础――经络
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六章 中医病理学基础――体质
节 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四、体质的评价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见体质分类及特征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治疗
六、体质与养生
第七章 中医病理学基础――病因
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过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先天因素
四、医源性因素
第八章 中医病理学基础――病机
节 发病
一、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二、发病机理
三、发病类型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第九章 中医诊疗基础――诊法
节 概述
一、诊法的基本原理
二、诊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望诊
一、整体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儿示指络脉
五、望舌
第三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四节 问诊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七、现在症状
第五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十章 中医诊疗基础――辨证
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四节 其他辨证*
一、六经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三、三焦辨证
第十一章 中医诊疗基础――养生防治康复
节 养生*
一、养生的概念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三、养生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三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第四节 康复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康复
二、辨证康复
三、综合康复
实训一 中医舌象
实训二 中医脉诊
实训三 病情采集
实训四 八纲辨证
实训五 脏腑辨证
实训六 病历书写
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第二轮)"之一。教材内容包括中医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生理学基础(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中医病理学基础(体质、病因、病机)、中医诊疗基础(诊法、辨证、养生防治康复)及实训六大部分。毎章明确学习目标,正文前以案例导入,正文中适量设知识链接、知识拓展、考点提示,章后设目标检测等栏目。教材中部分内容明确标示为自学内容,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本教材主要供髙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中药学类等专业使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医学基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主编白正勇
译者
编者 编者:白正勇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409482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08000.0
出版时间 2019-7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高职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64
CIP核字 2019115825
中图分类号 R2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5
211
29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55.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