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那一天, 我们发现宇宙 |
| 内容 | 作者简介 \t玛西亚·芭楚莎,首位且两度荣获美国物理学会科学写作奖的女性、太平洋天文学会克里普克·罗伯茨奖得主,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职记者,《发现》杂志主编、《自然历史》杂志专栏作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研究学会会士。其著作有《通往黑暗的宇宙》《星期四的宇宙》《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交响乐》和《宇宙的结构》等。 目录 \t序言1925年1月1日/01 \t启航 \t章小小科学共和国/002 \t第2章基勒的众多星云/015 \t第3章比事实更强大/045 \t第4章这就是在荒无人烟的西部所取得的天文学进展/071 \t第5章请转达我对南瓜的问候/089 \t第6章值得关注的是……/114 \t探索 \t第7章帝国缔造者/128 \t第8章太阳系并非银河系中心,人类亦如此/141 \t第9章他看起来的确就像第四维度!/171 \t0章针尖对麦芒/188 \t1章阿多尼斯般迷人的哈勃/216 \t2章处于伟大发现的边缘——或者可能是个佯谬/233 \t发现 \t3章无数个完整世界……遍布星空/252 \t4章让100英寸望远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84 \t5章你的计算没错,但你的物理洞察力糟糕透顶/302 \t6章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318 \t不论发生什么……/332 \t致谢/343 \t译后记/347 \t缩略语/351 内容推荐 \t1925年1月1日,35岁的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向世人宣布了他的发现:宇宙要比以前所认为的大千万亿倍,充满了无数与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这一发现是天文学目前的一个里程碑,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知。六年后,哈勃和其他人的后续研究迫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放弃了自己的宇宙模型,并很终接受了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膨胀的。 \t正因为有了这些对科学有着近乎执着的科学家的不断探究、纠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才不断更新和完善,不得不说,科学的发现并非一两个天才就能完成,而是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幕后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t本书中,这些才华横溢的人物一一现身:发现了测量宇宙巨大尺度方法的亨利埃塔·莱维特;宇宙膨胀的一位发现者、怀才不遇的维斯托·斯里弗;正确解释了爱因斯坦关于宇宙的理论的耶稣会神父乔治·勒梅特;只受过八年教育,就成了世界有名星系运动专家的米尔顿·哈马逊;以及哈勃的宿敌——哈罗·沙普利,因其对宇宙的错误看法,将宇宙真实本性和惊人大小的发现推迟了十多年……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那一天, 我们发现宇宙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 玛西亚·芭楚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10496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5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8-8 |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P1-09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太原 |
| 长 | |
| 宽 | |
| 高 | 23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7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