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第2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女钢琴家鲍蕙荞十多年来利用一切机会,例如参加国际钢琴比赛担任评委期间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中外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进行了访问。她于2001年出版的第一本《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在她又将出版两本新的访谈录。本书是第二集,这对广大钢琴师生和音乐爱好者又是一个大喜事。

通过鲍蕙荞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家们的成长过程、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了解到艺术家们的奋斗精神和毅力,他们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内容推荐

通过鲍蕙荞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家们的成长过程、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了解到艺术家们的奋斗精神和毅力,他们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作为同行,鲍蕙荞还问了一些有关钢琴演奏风格和钢琴教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想了解专家们对我国钢琴学生演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一些外国专家很坦率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鲍蕙荞的访谈对象还包括我国的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让年轻一代也了解中国的钢琴历史。

目录

“音乐的基本功能是表达感情,至于用什么风格来写,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著名作曲家王建中访谈录

“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

 ——著名作曲家黄虎威访谈录

“我在国外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自信!”

 ——旅德青年钢琴家刘雪甦访谈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艺术教育是不能当成商业来搞的。”

 ——著名钢琴演奏家、教授李名强访谈录

“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爱心,学生会一辈子都爱音乐、感觉到音乐的美好。”

 ——上海音乐学院前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教授郑曙星访谈录

“弦上跳动的音符就是宇宙!”

 ——日籍著名钢琴教授、作曲家郭志鸿(佐藤志鸿)访谈录

“只有对事业热爱,才能永远有所创造!”

 ——世界级青年钢琴家郎朗访谈录

“我的演奏风格是趋向于“变”,因此在做学问时更需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否则就是哗众取宠。”

 ——旅美著名青年钢琴家韦丹文访谈录

“我每场音乐会都像第一次弹一样。”

 ——钢琴大师阿那托尔·乌戈尔斯基(Anatol Ugorski)访谈录

“西方的评论家说:听我的演奏明显地感到我是一个中国人!”

 ——钢琴大师傅聪访谈录

“教师不要把学生变成猴子,让他们完全模仿自己!”

 ——钢琴大师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Vladimir Krainev)访谈录

“我的职业每天都给我带来新的快乐!”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赵晓生访谈录

“现在我准备去看一看真正的黄河,向黄河致敬!”

 ——著名澳大利亚钢琴家杰佛里·托萨(Geoffrey Tozer)访谈录

“钢琴博物馆是我永远的家!”

 ——旅澳著名钢琴收藏家胡友义访谈录

“我爱黑白分明,如琴键;我爱彩色缤纷,如琴音。”

 ——著名作曲家汪立三访谈录

“也许我应该预想到更多的困难和牺牲吧?!”

 ——两访著名青年女钢琴家陈萨

“人是需要长大的,经历会让一个人成熟起来,真正长大。”

 ——访谈录(一)

“音乐就是语言、语言就是音乐!”

 ——访谈录(二)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

 ——著名钢琴教授郑大昕访谈录

“情感是心、结构是脑、技术是手,要把这三者结合为一体!”

 ——著名法国钢琴家米歇尔·布敦克(Michel Bourdoncle)访谈录

“把追求到真‘道’的喜悦和大家分享!”

 ——旅加著名作曲家黄安伦访谈录

“后来的人如果不能超过前人,就太可悲了!”

 ——著名青年钢琴家沈文裕访谈录

“我不怕花时间组织各种活动,因为这有意义呀!”

 ——旅加著名钢琴家李淇访谈录

“有人说:‘我有很多钱,还有房子、有股票。’但我说:‘我有很多曲子,这就是我的财富!’”

 ——奥地利钢琴大师约格·德莫斯(Jorg Demus)访谈录

“我喜欢和观众沟通,我是一个桥!”

 ——旅美著名青年钢琴家安宁访谈录

“人才到了高级阶段、到了顶峰、到了‘拼刺’的时候,就要比灵魂的强和弱了!”

 ——旅法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周勤龄女士访谈录

“中国钢琴音乐要走向世界,或许是艺术不灭律动的另一个变奏。”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崔世光访谈录

试读章节

鲍:我觉得我的处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我想尽量不要突出门∏这种“探戈”式的节奏,而是在诗意和音色的明暗对比上做点文章,有点像德彪西的《月光》那种弹法。我第一次演奏《彩云追月》,是在广州演出《蓝色狂想曲》后返场时弹的,沈湘先生听后说:“我原来认为这是一首特别俗的曲子,想不到钢琴曲这么好听。”其实,原先我也认为这是一首特别俗的曲子。你知道吗?我小的时候,音乐学院附中在天津,每次寒暑假回家或回天津,火车一开动就会播放这首曲子或是《步步高》。好像每列火车都是就只有这么一张唱片,不是先放这一面就是先放那一面,火车一开,唱片就摇摇晃晃地响起来了,听得真烦。后来看到您的钢琴曲《彩云追月》,我觉得原来这首曲子也可以不那么俗的,也可以弄得挺有意境的呀!所以几乎是我返场必弹的一首曲目了。

王:但我就怕一般的人不会像你这样去“处理”它啊。

鲍:您对中国钢琴作品里的“改编曲”,有些什么看法?

王:我觉得“改编曲”的出现,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的,也就是说改编曲的出现有着必然性。但是对“改编曲”又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我认为,对那些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能在离开原作后仍能“独立”存在的改编曲,是应该承认的。只要是能被比较多的听众所接受、所喜欢的作品,而不是只在专业的小圈子里得到承认的,都是有意义的作品。当然,如果不是改编曲,是自己创作的、又能让听众喜欢的,那就更好。但改编得好的曲子,也是好的,比所谓“很专业化”、而又让人听不懂的作品更有意义。

我这次写了一个《小奏鸣曲》,技术程度只是车尔尼849到299吧,但是创作上用了些跟过去不完全相同的手法。

鲍:中国的老百姓比较喜欢听旋律清楚的曲子,而现在年轻作曲家则比较喜欢运用更新一点的手法。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呢?

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一个观点是:“有些作品,要到作曲家放了很多年之后,才能被人听懂、被人喜欢。”我对此存疑,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否定,但至少是存疑。诚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所有的作品立刻就要被所有人接受、喜欢,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最高的境界是既让别人能听懂、又有新意。但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

过去的“改编曲”,像肖邦、李斯特的时代,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旋律更歌唱化。

鲍:肖邦的作品是最钢琴化的,但他的旋律又非常歌唱性,不过这种“歌唱性”是很难唱出来的。

王:好的花腔女高音完全可以唱出来。贝多芬的作品更具有“器乐性”,但都是很容易被听众接受的。

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你喜欢吗?

鲍:我听得不算太多,听过里盖蒂的一些作品,感到非常神奇!

王:里盖蒂实在太聪明了,能想出这样的钢琴音响效果。你用了“神奇”二字,用得很好、很对,的确是非常神奇的。

还有鲁托斯拉夫斯基,现在已经受到世界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他除了钢琴作品,还有《乐队篇章》、《大提琴协奏曲》等。有些作品非常动人,像《大提琴协奏曲》就是,很有新意,但又非常打动人。

鲍:去年是法国作曲家普朗克诞生100周年。我演了他的一些作品。他有些作品很好听、很容易接受,但我觉得他的作品风格似乎不太统一,有些手法比较新、有些又完全像浪漫派风格。

王:是的,他的风格很多样化,有些比较“老”、有些又非常新。而且,合唱、乐队、钢琴,每一种形式的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

我觉得,音乐的基本功能是表达感情,至于用什么风格来写,我认为都是可以的。创作,不一定非要强调某种风格、技法、体系或者语汇,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19世纪,人们强调“感情”;20世纪,许多东西也许更“科学”化了。有些作曲家寻求到、掌握了一些新的东西,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如果非要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那就不好了。如果固步自封到了这种地步,认为只有自己的_套是最好的,而别人的都不值一提,我看,那就没意思了。如果你的作品老百姓都听不懂,他才不理你那些什么“技法”、“语汇”呢!

鲍:谢谢,您讲的许多东西,都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启示。P10-12

序言

中国著名女钢琴家鲍蕙荞十多年来利用一切机会,例如参加国际钢琴比赛担任评委期间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中外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进行了访问。她于2001年出版的第一本《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在她又将出版两本新的访谈录。这对广大钢琴师生和音乐爱好者又是一个大喜事。

通过鲍蕙荞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家们的成长过程、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了解到艺术家们的奋斗精神和毅力,他们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作为同行,鲍蕙荞还问了一些有关钢琴演奏风格和钢琴教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想了解专家们对我国钢琴学生演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一些外国专家很坦率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鲍蕙荞的访谈对象还包括我国的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让年轻一代也了解中国的钢琴历史。我认为,从访谈录中学到的知识有时比从教科书中更切合实际。我非常感谢鲍蕙荞老师为那么多访谈录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她的劳动体现了她对祖国钢琴事业的关心。

我衷心地祝贺鲍蕙荞的两本新的访谈录的出版。

周广仁

2009年10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第2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蕙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68035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6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