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物理学咬文嚼字(卷1增补版)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物理学需要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其载体。不幸的是,这门语言不是我们的母语。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会塑造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用中文表达的物理学,因为其间还要经过一个翻译的过程,则那些物理学概念本来的一些内在关联,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有些概念甚至会被接近曲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本书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靠前-30篇(有所增补),是一本值得物理学研习者珍藏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曹则贤,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7年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编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两卷)、Thin Film Growth等书。 目录 前言 作者序 我为什么要写《物理学咬文嚼字》? 开篇词 之一关于物理学 之二量子与几何 之三万物衍生于母的科学隐喻 之四夸克,全是夸克! 之五谱学:关于看的魔幻艺术 之六“半”里乾坤大 之七那些物理学家的姓名 之八扩散偏析费思量 之九流动的物质世界与流体的科学 之十心有千千结,都付画图中 之十一质量与质量的起源 之十二各具特色的碳异形体 之十三缥缈的以太 之十四正经正典与正则 之十五英文物理文献中的德语词 (之一) 之十六荷 (hè) 之十七英文物理文献中的德语词 (之二) 之十八平、等与方程 之十九体乎?态乎? 之二十准、赝、虚、假 之二十一Dimension: 维度、量纲加尺度 之二十二如何是电? 之二十三污染、掺杂各不同 之二十四 Duality: a telling fact or a lovable naiveté? 之二十五无处不在的压力 之二十六阳、光 之二十七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之二十八温度:阅尽冷暖说炎凉 之二十九探针、取样和概率 之三十载 外一篇 作为物理学专业术语的Plasma一词该如何翻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物理学咬文嚼字(卷1增补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曹则贤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204442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6 |
| 出版时间 | 2018-05 |
| 首版时间 | 2018-05 |
| 印刷时间 | 2018-05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12 |
| CIP核字 | 2018067072 |
| 中图分类号 | O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