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逄增玉主编,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汉语靠前教育中心)科研成果,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文化研究、语言本体研究、汉语靠前教育研究、传媒语言研究等四个角度,呈现中国当前汉语靠前教育与中国文化靠前传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体系框架严谨、全面,案例丰富,论述翔实,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为教育界同仁、相关政府部门等提供了生动且具有现实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逄增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CSSCI刊物110篇,国外刊物5篇。出版《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东北现当代文学与文化论稿》《文学现象与文学史风景》《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满映:殖民主义电影政治与美学的魅影》等著作7部,编著多部。承担与国家社科项目及靠前合作项目16项。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老舍研究会理事、东亚汉学会理事、《抗战文艺研究》编委、《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编委。 目录 部分 文化研究 “满映”——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机器的建立与运转 “语”的表达与运用:中外文化比较之一面 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微观解析——特效字幕 脱离历史语境的留学生文化教学之商榷 中国电影文化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策略研究 说不尽的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戏仿”的狂欢——后现代语境下“戏仿”的盛行 第二部分 语言本体研究 “当年”习得中偏误和回避现象原因解析 朗读语体的重音特征研究 “比较好”和“好”的级次问题 也论句尾“了”的语法意义 汉语语体的多角度考察 助动词“能”的产生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的分类 供用句的语义特征及制约因素 第三部分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慕课时代的大学教学改革——谈谈“翻转课堂”带给我们的启发 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韵律问题 再谈中不错口语课的“精讲多练” 中不错阶段的语篇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语音课程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为例 初级汉语教材中补语项目编排顺序的考察与分析 第四部分 传媒语言研究 历史文献纪录片话语中的转述语研究——以《敦煌》为例 消极修辞的几种手段——以广播新闻话语为例 话语与影像在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的协作机制研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逄增玉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2228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1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6 |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195.3,G1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69.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