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精)
内容
试读章节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民国时期北京城的人力车夫祥子从奋斗到堕落的辛酸故事。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一生共写了800余万字的作品。

《骆驼祥子》创作于1936年至1937年期间,于1936年9月16日在《宇宙风》半月刊上与读者首次见面,至1937年10月1日载完,出版后一直获得各方面好评。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认为,《骆驼祥子》是到抗战为止的最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

新中国成立之前,《骆驼祥子》印刷了很多次,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各种原因又修改、删节了多次,版本较为复杂。岳麓书社此次选用的《骆驼祥子》是完整无删节的版本,能让我们一睹这部名著的真实面貌。

《骆驼祥子》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关于这点,赵园先生曾提出,《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破产农民如何逐步市民化的过程。这一判断的价值就在于它真切地表达出了现代中国发展的巨大问题:传统乡村经济的衰退,城市化进程的开始,大量的中国农民不得不进人城市,在城市生活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换句话说,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个“农村人进城的故事”。

在老舍先生笔下,祥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他在城市里不断奋斗,想靠拉车改变生活,完成自己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小说多处告诉我们,进城之后的祥子依然保留了农民的特点、习惯、趣味和生活方式。他也是这样来看待生存工具——洋车的。老舍说:“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

但问题是,祥子的身份转变是否顺利完成了呢?小说后半部分写到,祥子似乎失去了他所曾拥有的农民的特征。但是他却成为了城市边缘的游荡者——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稳定的收入,连生活来源都没有真正的保障,连属于自己的拉车工具也失去了。作为人力车夫这一体力活儿,他甚至失去了基本的条件——健康的身体。

老舍在书中描绘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他没有直接书写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祥子这个具体人物的经历来仔细透视,其关怀之处落实到对人的命运的深切理解和痛惜,显示出了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力量。

老舍给主人公取名“骆驼祥子”,使祥子沉默、坚韧乃至木讷的性格更加形象化。祥子用三匹骆驼换回三十五元,因此“骆驼祥子”作为他的命运符号也颇为贴切:没人关心,无所谓姓名。老舍写道: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骆驼事件”折射出了一个乱世中人的命运的不确定性:祥子卖骆驼的故事,被人视作“发邪财”,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机。然而问题在于,这一转机究竟是“好转”呢,还是进一步“劣化”呢?祸福相依,祥子自己也难以把握,根本说不清楚。

小说还饶有意味地描写了“革命”与祥子的关系。老舍抓住了中国现代史非常重要的特性,不仅呈现了“革命”现象,而且发现了“革命”的复杂性。他笔下既有曹先生这样善良、真诚,有理想、有原则的“社会主义”信仰者,也有如阮明这样的投机者、动摇者,这种对“复杂性”的关注不是对“革命”的歪曲,恰恰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其对普通百姓的复杂影响。

《骆驼祥子》一书中,老舍通过对北京民俗的记录、京味语言的表达展现了浓浓的老北京风貌。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理清基本的情节和线索,关注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细细体会那些“情景交融”的场面描写,每一个景物和场面当中都蕴含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思想;我们还可以感受小说中传神的心理描写,例如祥子面对虎妞的诱惑,既抗拒又沉沦的纠结过程,这种微妙的心理,被老舍用三言两语勾勒出来了,体现了老舍对于人物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我们更应该特别留意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性。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元素原本是最丰富的,但这部小说却有不同,整体显得灰暗、压抑。叶圣陶指出:“老舍的幽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只是‘笑’,不只是‘事事有趣’,而是从‘心怀宽大’这一点就可以达到一种悲天悯人的境界。”悲剧性的《骆驼祥子》体现了老舍作为文学大家的丰富追求。

美国新闻处前总编辑华思,在《评(骆驼祥子)英译本》一文中特别指出:“在本书的朴素风格中,一个好人的形象被不朽地雕型出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和一个伟大城市的心灵被描绘出来了,一个阶级的悲剧,忍受长期痛苦的勇敢被表现出来了,一个动荡变乱的国家的狼狈之况也被具体而微地表现出来了。假若我说,你读过本书以后,你对于中国普通人民再不会感到陌生,这不是过奖,是对本书应有的评价。”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骆驼祥子》就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开始。

李怡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序言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民国时期北京城的人力车夫祥子从奋斗到堕落的辛酸故事。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一生共写了800余万字的作品。

《骆驼祥子》创作于1936年至1937年期间,于1936年9月16日在《宇宙风》半月刊上与读者首次见面,至1937年10月1日载完,出版后一直获得各方面好评。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认为,《骆驼祥子》是到抗战为止的最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

新中国成立之前,《骆驼祥子》印刷了很多次,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各种原因又修改、删节了多次,版本较为复杂。岳麓书社此次选用的《骆驼祥子》是完整无删节的版本,能让我们一睹这部名著的真实面貌。

《骆驼祥子》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关于这点,赵园先生曾提出,《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破产农民如何逐步市民化的过程。这一判断的价值就在于它真切地表达出了现代中国发展的巨大问题:传统乡村经济的衰退,城市化进程的开始,大量的中国农民不得不进人城市,在城市生活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换句话说,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个“农村人进城的故事”。

在老舍先生笔下,祥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他在城市里不断奋斗,想靠拉车改变生活,完成自己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小说多处告诉我们,进城之后的祥子依然保留了农民的特点、习惯、趣味和生活方式。他也是这样来看待生存工具——洋车的。老舍说:“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

但问题是,祥子的身份转变是否顺利完成了呢?小说后半部分写到,祥子似乎失去了他所曾拥有的农民的特征。但是他却成为了城市边缘的游荡者——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稳定的收入,连生活来源都没有真正的保障,连属于自己的拉车工具也失去了。作为人力车夫这一体力活儿,他甚至失去了基本的条件——健康的身体。

老舍在书中描绘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他没有直接书写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祥子这个具体人物的经历来仔细透视,其关怀之处落实到对人的命运的深切理解和痛惜,显示出了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力量。

老舍给主人公取名“骆驼祥子”,使祥子沉默、坚韧乃至木讷的性格更加形象化。祥子用三匹骆驼换回三十五元,因此“骆驼祥子’’作为他的命运符号也颇为贴切:没人关心,无所谓姓名。老舍写道: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骆驼事件”折射出了一个乱世中人的命运的不确定性:祥子卖骆驼的故事,被人视作“发邪财”,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机。然而问题在于,这一转机究竟是“好转”呢,还是进一步“劣化”呢?祸福相依,祥子自己也难以把握,根本说不清楚。

小说还饶有意味地描写了“革命”与祥子的关系。老舍抓住了中国现代史非常重要的特性,不仅呈现了“革命”现象,而且发现了“革命”的复杂性。他笔下既有曹先生这样善良、真诚,有理想、有原则的“社会主义”信仰者,也有如阮明这样的投机者、动摇者,这种对“复杂性”的关注不是对“革命”的歪曲,恰恰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其对普通百姓的复杂影响。

《骆驼祥子》一书中,老舍通过对北京民俗的记录、京味语言的表达展现了浓浓的老北京风貌。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理清基本的情节和线索,关注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细细体会那些“情景交融”的场面描写,每一个景物和场面当中都蕴含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思想;我们还可以感受小说中传神的心理描写,例如祥子面对虎妞的诱惑,既抗拒又沉沦的纠结过程,这种微妙的心理,被老舍用三言两语勾勒出来了,体现了老舍对于人物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我们更应该特别留意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性。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元素原本是最丰富的,但这部小说却有不同,整体显得灰暗、压抑。叶圣陶指出:“老舍的幽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只是‘笑’,不只是‘事事有趣’,而是从‘心怀宽大’这一点就可以达到一种悲天悯人的境界。”悲剧性的《骆驼祥子》体现了老舍作为文学大家的丰富追求。

美国新闻处前总编辑华思,在《评(骆驼祥子)英译本》一文中特别指出:“在本书的朴素风格中,一个好人的形象被不朽地雕型出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和一个伟大城市的心灵被描绘出来了,一个阶级的悲剧,忍受长期痛苦的勇敢被表现出来了,一个动荡变乱的国家的狼狈之况也被具体而微地表现出来了。假若我说,你读过本书以后,你对于中国普通人民再不会感到陌生,这不是过奖,是对本书应有的评价。”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骆驼祥子》就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开始。

李怡

内容推荐

老舍著,郭英德主编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精)》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老舍通过对北京民俗的记录、京味语言的表达展现了浓浓的老北京风貌。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理清基本的情节和线索,关注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细细体会那些“情景交融”的场面描写,每一个景物和场面当中都蕴含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思想。

编辑推荐

老舍著,郭英德主编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精)》描写了民国时期北京城的人力车夫祥子从奋斗到堕落的辛酸故事。老舍在书中描绘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他没有直接书写某种社会事件,而是通过祥子这个具体人物的经历来仔细透视,其关怀之处落实到对人的命运的深切理解和痛惜,显示出了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郭英德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02619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7-02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9
CIP核字 2017015681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6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