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斑斓的童话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本书是“方仁工教育文选”中的一本,不仅是作者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他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全书除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还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内容推荐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方仁工教育文选”,是上海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作者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本书为其中一册,主要围绕“童话”这个主题展开论述,涉及童话作家、葛翠琳、童话名篇、童话诗等,文字朴实流畅,值得广大喜爱童话的 教育工作者和作家阅读。

目录

童话漫谈

童话与现实生活/3

建国初期的童话创作概况/15

1956—1966年童话、寓言创作概况/19

新时期(1976— )的童话创作概况/24

坚实的脚印 宽广的道路/37

——读1949—1979年儿童文学《童话寓言选》

漫谈寓言诗和童话诗/42

大朋友眼中的《小朋友》/44

从读书到写书/47

走进童话作家群

叶圣陶:“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51

叶君健:扩大童话领域的新尝试/58

张天翼:讲“真的事情”和“真的道理”/65

陈伯吹:精神粮食中的美味和营养/71

严文井: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诗体/76

贺宜:发挥“独特的艺术说服力”/82

金近:趣味性,教育性/90

黄庆云的童话/96

洪汛涛:离不开一个“人”字/99

包蕾:精通十八般武艺/103

孙幼军的童话/11o

金江的寓言/115

申均之的寓言/120

郑渊洁的童话/124

陈玮君的童话/128

葛翠琳与童话

难忘的童年:根深才能叶茂/137

学生时代:进取,不停地进取/147

登上文坛:把美的东西教给孩子们/156

源头活水:一串闪闪发光的“野葡萄”/165

意想不到的“考验”:生活中的“松树”和“雪娘”/176

磨炼:她在读一本“生活”的课本儿/184

灾难:从“金花路”到“半边城”/195

新的开始:让幻想和现实结合/205

真实的童话:祖国,在我们的心中/218

面对“会说话的镜子”:永远是儿童亲密的伙伴/228

童话名篇赏析

为了人生/251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败在骄傲,胜在用功/255

——任溶溶《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

脑袋是不能代替的/259

——刘厚明《聪明牌铅笔》

前进,永远前进!/263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

为人们的需要而歌唱/266

——严文井《笛子的故事》

谦逊和友爱的颂歌/269

——贺宜《天鹅的孩子》

要倣真正可爱的……/273

——贺宜《哼哼和珍珍》

当心“西瓜皮”/277

——包蕾《猪八戒吃西瓜》

猎人为什么会挨“打”?/281

——金近《狐狸打猎人的故事》

意志·心愿·力量/284

——洪汛涛《神笔马良》

一定要实事求是/287

——洪汛涛《白头翁办报》

从“笑”中得到教训/291

——张天翼《不动脑筋的故事》

荒唐,但有哲理/294

——王晓玉《虎斑猫与鼠末头》

一株植根于生活土壤的芳草/297

——杨书案《含羞草》

思想·情节·形象/300

——秦文君《啊——玛玛——衣哟》

童话诗及其他

小猴子学本领/307

爬墙草和松树苗/309

倒霉的小气球/311

小树苗治病/312

一片冬青叶儿/314

螃蟹和蚯蚓比赛/315

小气球和大轮胎/3T7

知了并没有知道/319

青蛙搬家/321

为啥不一样/323

好马变成了蛤蟆/326

神奇的眼睛/328

时钟的脚步/330

精彩的演出/332

让票/334

两把扫帚/336

钻进蜂房的苍蝇/338

老狼送礼/341

试读章节

  从读书到写书

小时候,读过一些童话。安徒生、格林的童话,至今还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脑际浮现;《木偶奇遇记》、张天翼的童话,那幽默风趣的情节,仿佛构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优秀的长篇小说成了我阅读的主要内容,但童话留给我的美好与想象始终无法从记忆深处消失。

十多年前,应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的邀请,我开始写一些有关童话的评论。要写评论,首先要熟悉评论的对象。这样,我就有机会去读一些当代的童话,特别是我国作家所写的童话。叶圣陶、陈伯吹、张天翼、严文井、叶君健、洪汛涛、葛翠琳、贺宜、包蕾、金近……还有年轻的童话作家如周锐等的作品。从这些童话作品中,我发现了许多过去没有悟及的东西,也自然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美好的对童话的认识。

我觉得,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在虚幻的情节中展示着生活的真实,用大胆的夸张与想象揭示了人世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进而歌颂了进取,歌颂了真诚,歌颂了人世间应有的美德与品行。与童话中的人物“交谈”,能唤起你对生活的渴望;在童话的世界里遨游,能激发你对创造的热情。它可以陶冶人的灵魂,开启人的心智,激发人的想象,引导着人们为美好的生活与未来而奉献,而奋斗!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童话也是一种先导,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就是从童话中获得了想象的翅膀进而扶摇高翔的。

童话,对于少年朋友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有莫大的帮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固然要写,但看了童话作品之后,何不也学着编一些童话呢!用写作童话开路进而提高写作水平,这已经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种事实了,不少学校都通过这方面的教学试验而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少年朋友们!喜欢童话吧!去认真地选读或创作一些童话吧!我在十年前通过阅读童话,写成了一本《童话十家》的书。我相信,少年朋友们从童话的阅读写作中,收获的会比我更多。

          P47-P48

序言

   五十而不惑(自序)

     方仁工

我是1956年秋季从学校毕业后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先在共和中学工作了五年(当时的校名是上海市第十三初级中学),后因培训教师的需要,1961年被调到了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文革”期间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关门,我被安排到了一所新建的以当时英雄模范“门合”的名字为校名的中学里教语文。“文革”结束后,又回到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当时叫教育学院),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进修和备课服务,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函授的辅导老师。后来,我被任命为区教研室的副主任。1986年入党后不久,我便被任命为市北中学校长。校长当到1999年,由于已经“超龄”,便不再担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我为市北中学名誉校长。现在,我担任民办沪北中学董事长;区教育局批准了我所设立的“方仁工作文教学传习所”为闸北区的名师工作室之一,我继续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作一些思考和实践。

这一套“方仁工教育文选”,是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我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我感谢沈校长,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爱好语文,喜欢写作,而且希望将来能当一名作家。但由于当了教师,我的业务是教书,我无法用更多的时间去搞教书以外的事,因此所写的东西,大都离不开教育,而且显得很“杂”。“杂”,一是因为不少文章都是“有感而作”,存在决定意识,时代在发展变化,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当然也不能不“与时俱进”,因而显得并没有什么专门的研究和专一的主攻方向。二是不少文章为受人之约,属“完成任务”,如有关童话的研究等等,原先根本一窍不通,但既然接受了任务,便只能勉为其难,边学边写,边写边学。编历史故事也是如此。因为接受了相关的选题,那就要集中精力,找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编排或进行改写。在我写的东西中,直接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如阅读分析和写作教学,大都是教学实践的总结。给青年学生的书信,也是根据自己与中学生的接触和过去当班主任的体会而写出来的。一些有关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文章,则是当了校长之后的学习心得和认识。

除了一个“杂”字,我觉得我写的东西比较“浅”。根基不深,当然深不了,而“浅”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我喜欢写自己的确有切身体会的东西,并且喜欢至少用自己懂得的语言来写作,故作高深,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是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几个“禁忌”,千万不要去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样一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个“浅”字。但聊以自慰的是,我觉得自己说的话大都出自内心;即使有些文章有些话不正确甚至错误,在当时,也不能说不是出于内心。这些不正确与错误,要等到事后,才有可能回过来重新加以认识,并反思自己不正确与错误的来源。回看五十年来走过的脚印,我对此有着十分深切的体会。正确,错误,错误,正确,一个人的前进,仿佛就是在这种坎坷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幸好我们今天真正重视了“实践”,真正重视了“科学”,也真正重视了“和谐”,我们也才有可能真正静下心来,多研究些问题,多考虑一些实在的东西,从而也可以使自己真正少一些犹豫、彷徨、迷惑甚至担心与害怕。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庆幸的事。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他是圣人,他当然能够做到。我们凡夫俗子,如果能够到了五十而“不惑”,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从年龄而言,我已快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但从我的教龄而言,我只有五十。我希望自己到了这样的教龄,能够真正做到不惑,或者说,到了这样的教龄,自己一定要用“不惑”作为自勉、自测与自励。

有鉴于此,我便将这篇自序名之为“五十而不惑”。我衷心希望得到大家对我的帮助,尽可能在不惑的路上走好。

吴敏康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资料选编工作,陶东生同志为本书提供了不少照片。在此深表感谢。          2005年11月6日

后记

    一份金秋的收获(代跋)

        陈军

在春雨潇潇之夜,在夕照抹亮柳色的时分,或者是在雪朝的鸟鸣声中……当你阅读这部“方仁工教育文选”,我想,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浸润在朝气蓬勃的智慧之海里。

仁工先生是一位智者。美丽的校园,分明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园中的一枝一叶,一语一笑,一疑一思,分明都化成了先生的思想颗粒。近二百万字的论著,又分明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治校、治教、治学,根,始终深植于校园沃土,而这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又分明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仁工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先生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

这,便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2005年金秋的一段生命体验的感怀。

仁工先生是我的导师。为了编辑这部书稿,上海教育出版社盛情邀请我参与了具体的编务。因此,我也有了一份金秋的收获。

         2005年1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斑斓的童话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仁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04945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8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