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化概论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在编写理念方面,试图做到既体现通识课程的基本特点,又关注各个专业的知识背景;既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又不忽视文化的地方性;既考虑文化的通俗性,又不失文化的严谨性;既强调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课外学习与思考的延伸性。在编写思路方面,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概说——发展历程——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核心内容分项介绍和分析的思路来安排内容结构,较为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内容选择方面,正确把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特点,从总体上认识该课程在具有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等不同专业背景下整体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作用,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育对象等因素,合理优选教材内容。
作者简介
孟建安,河南叶县人,现为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理事。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赴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进修访学,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苏文兰,山西翼城人,现为广东肇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12至2013年在暨南大学师从宋剑华教授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先后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省级科研教研项目;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和参编教材2部。
目录
讲 绪论
节 文化界说
第二节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上)
节 中国文化的发生
第二节 文化初兴——殷商西周时期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节 中国文化的一统整合——秦汉时期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多元走向——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隆盛强音——隋唐时期
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下)
节 造极于两宋的传统文化
第二节 沉暮与开新——明清时期
第五讲 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节 中国文化生存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二节 中国文化植根的农耕自然经济基础
第六讲 中国文化依托的社会政治结构
节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展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第七讲 中国古代哲学
节 《周易》
第二节 儒释道的哲学思想
第八讲 中国文字与史学
节 中国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书籍形态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
第四节 中国古代史学
第九讲 中国古代文学
节 中国古代诗歌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词曲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
第十讲 中国古代艺术
节 中国书法艺术
第二节 中国绘画艺术
第三节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
第四节 建筑与雕塑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
第十二讲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节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节 肇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西学东渐
第四节 东学西渐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化概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建安,苏文兰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15569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00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2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