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盐文化 |
内容 | 作者简介 曾凡英,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不错职称评审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理工学院首届历史学学术带头人。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6部(含合著),主编“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获得省市成果奖励18项。 目录 第一篇盐务·盐政·盐法 南部县票盐的兴起及其问题 宋代四川盐官机构的设置与盐权博弈 清代四川的“计口授盐”改革 唐代私盐的形态及产生的原因 第二篇盐文化与传播 川滇盐文化比较研究 论绿色盐文化构建的理论和方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盐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研究 “抢盐”危机恢复中的传播策略研究 第三篇盐文化与地方社会 谱牒与明清盐场地区社会研究——以1934年编修的《南浔粘氏皆山家谱》为例 清代川盐对四川地方社会的影响 中央苏区盐况与九攻吉安 第四篇盐文化与产业发展 巫溪和自贡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比思考 基于盐文化品牌的旅游城镇经营模式探讨——以四川大英县为例 运用“互联网+旅游业”模式,推进盐运古道旅游发展 四川盐文化遗产调查及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宁厂古镇盐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路径 盐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对自贡盐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期权契约在大工业盐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 盐文化在川滇旅游业中的运用比较 盐文化在旅游景观规划中的传承与运用 第五篇盐文化与文学艺术 南荣“义门王氏”世系及交游述略 川盐文化的艺术再现与形象传播 论罗淑井盐小说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 井盐文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村”聚落景观研究——以云龙县诺邓村为例 城镇更新中黑井盐文化遗产建筑空间保护与设计 盐文化在自贡城市公共景观中的运用 川南盐文化融A地方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思考 第六篇盐业遗迹与地方文化保护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白贡井盐运输遗产研究 抗战催生的自贡名校——旭川中学 史说范公堤 丙安古镇空间形态与景观风貌保护初探 川南盐运古镇聚落景观保护更新研究——以李庄古镇为例 第七篇盐文化与盐业人物 张士诚运盐举义旗 内容推荐 《中国盐文化》(第9辑)主要内容涵盖盐务盐政盐法、盐文化与传播、盐文化与地方社会、盐文化与产业发展、盐文化与文学艺术、盐业遗迹与地方文化保护,以及盐文化与盐业人物等,并收录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本书汇集了国内本领域专家、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也适当收录了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盐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曾凡英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646758 |
开本 | 21cm |
页数 | 3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7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盐业史研究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426.8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6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5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