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篇小说选粹(2016北岳中国文学年选)
内容
试读章节

白茅岭之狼一夜

蔡骏

那座监狱,远在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交界的深山,有个恐怖片式的名字——白茅岭。

白茅岭是上海管理的农场,有许多说沪语的干警,教化劳改犯重新做人。上海人管被释放的劳改犯叫“山上下来的”,说的就是这座山。从前我一直以为那叫“白毛岭”,听起来更阴森更有想象力,仿佛跟白毛女存在某种联系。

那年冬天,每逢日落,就是白茅岭最漫长的一夜。东边和北边,连绵不绝的白茅岭,早已降下白霜。西边和南边,是宽阔的无量河。四面无处可逃,天然的大监狱。刚过十二月,无量河蜿蜒的水面,结了一层薄冰,多年未见此景。监房、宿舍、兵营还有农舍,均无暖气,只能依靠烧山上的干柴。囚犯们盖着薄薄的被子,互相搂抱取暖。值班的干警最难熬过长夜,唯有痛饮劣质白酒。清晨,隔着铁窗向外望去,是屋檐底下长长的冰,开春的油菜花地和茶园,盛夏的稻田和果树,秋天郁郁葱葱的山岭,远看都像涂抹过一层白石灰,仿佛整个白茅岭被移植到了西伯利亚。屋里屋外,每寸空气,潮湿刺骨,钻进毛细血管,潜入七情六欲。

比冬天更可怕的是狼。七十年代的白茅岭,同时出现在所有人噩梦中的,便是这种动物。狼会吃人。除了农家牛羊,狼最爱吃小孩。白茅岭有所学校,家长多是干警与农场职工。枫林染红的时节,有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放学路上被狼吃了,只剩残缺的骸骨。传说中的大灰狼,并不只是大人们用来吓唬小孩的。农场职工决意复仇,向部队借了自动步枪,在深山掏到狼窝,掳获七只小狼崽。刚出生的小狼,满嘴奶味,像一窝毛茸茸的小狗。它们被剥皮处死,血淋淋地吊在农场门口。当晚,整个白茅岭的囚犯、干警、职工还有士兵,都听到荒野里的狼嚎,从午夜持续到天亮,让人心里潮湿得发霉,生出密集的狼毛来。

次日早上,挂在农场门口被剥了皮的七只狼崽,消失不见了。不久,一个职工晚上出门解手,迟迟未归。老婆拖着众人去找,发现在茅坑边的尸体 — —喉咙被咬断,差不多放光了血。大家都闻出了狼的气味。隔了一日,午后的太阳下,有个职工独自在茶园干活,突发惨叫。等别人赶到,他已被咬得面目全非,鲜血染红了茶树枝干。整条大腿都不见了,连着命根子咬断,被狼拖到林子里做了午餐。自此以后,大白天没人敢落单。下地干活必须三人一组,随身携带猎枪,最起码得有镰刀之类的防身。猎狼队使用部队的五六式自动步枪,在方圆几里内严密搜捕。

白茅岭有对夫妇,夏天有了第一个孩子。怀孕时就被看准是男孩,生下来足有八斤四两。十月初一,寒衣节深夜,夫妻俩被某种声音惊醒,发现襁褓里的孩子没了。窗户被顶开一道缝隙,残留几绺灰色狼毛。女人疯狂尖叫,左邻右舍提着猎枪赶来,搜索到鸡叫天明,有人在山林边缘,找到两块染血的襁褓碎片。年轻的妈妈哭晕过去,大伙却不敢进山捕狼。最近一个月,有十个男人命丧狼腹。几具残缺的尸体旁边,自动步枪未曾放过一弹。白茅岭的狼动作极其迅速,目标还没反应过来,已被咬断了脖子。

一九七六年末,白茅岭农场发回上海的报告,将之形容为“狼灾”。

冬至,纷纷扬扬的大雪降下。每逢这种年景,狼群出没最为频繁,人与家畜也更易成为狼的猎物。狼嚎经常光临白茅岭。监狱岗亭打开探照灯,瞄准风中声音的方向,小土丘上,发现那头狼的影子。狼毛蓬松垂落,像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斜眼放着绿光。

清晨,大墙内的某间牢房,十几个犯人陆续醒来,发现他们中的一个,平日里健壮的大块头,已成血肉模糊的一团。喉咙被咬断了。监房里弥漫着血腥味,还有狼身上特有的臊气。铁栏杆上粘着几撮灰色狼毛。这意味着昨晚,那头狼秘密潜入监狱,成功躲过各种防范,没发出任何声音,杀死了熟睡中的囚犯。它不是来吃人的,死者虽然肥壮,但没缺多少肉,只有浑身狼爪的伤痕。

白头发的老狱警,接连抽掉半包大前门。案发现场烟雾腾腾。幸存的犯人们挤在角落,贪婪地吸鼻子,吞下充满烟味的空气。躺在中间铺位上的死人,是白茅岭唯一的胖子,却像具被吸干了的僵尸。老狱警操着一口黄酒瓮味的南汇话,令人颇感费解。相比警察后生们,他就是个乡下土鳖。他的真本事,只有两个最老的犯人知道,只有蹲了大半辈子监狱的人,才能从他后半夜巡逻慢悠悠的脚步声中,听出那个名侦探的节奏……

三十多年前,提篮桥监狱幽长的甬道两边的铁栏杆里,人满为患,喧嚣骚动,散发出死尸与粪便的恶臭。彼时,他还不是狱警,更不老。他专办各种杀人大案,登上过《申报》,被百乐门的小姐们献过花。他常到监狱提审犯人,穿着灰色风衣,笔挺的皮裤,锃亮的靴子,偶尔戴上呢质礼帽,嘴里叼根烟斗。他很容易被认出来,有人向他吐口水,笑声邪恶。他穿过甬道,仿佛经过动物园,他把杀人犯看作野狗,把绑票团伙当成黑鱼,扒手大王被视为猴子,但他没看到过狼,也没有看到过狮子样的罪犯。一九四九年,许多警官去了台湾,唯独他留在上海市警察局,完成与解放军的交接。他为什么不走?因为那是福州路啊,有他喜欢的书店和姑娘。几年后,这条路上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都搬去了北京。而作为前名侦探,他走出福州路185号,踏上去白茅岭的卡车,带领五百名少年犯,从此再没回家。

老狱警又踩灭一个烟头,看着监房床铺上的死尸。为子复仇的母狼,或许只是示威——它能轻易杀死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但他仍有疑惑,在狼杀人的同时,这间牢房里还有十二个人,难道都没有任何察觉?P1-3

作者简介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诗人,批评家。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评论集《分裂的想象)等。曾获中国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第四届冯牧文学奖,2015人文社科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奖等。曾担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老舍文学奖评委。
目录

白茅岭之狼一夜

福地

万兽之夜

大学

琴声何来

张南山

天蝎

大鱼的模样

序言

序一重新回到“人物”的写作

我曾经在当代文学史课堂上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让学生们说出当代文学中令其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学生们大概能说出的几个人物形象是林道静、梁三老汉、高加林和许三观。据我进一步的了解,林道静和梁三老汉、高加林之所以被记得,大概是因为中文系的文学史教育,这几个人物都是文学史教材中的重点。而对于非中文系的学生来说,知道的大概也就是一个许三观了。这是一个让我担忧的现象。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魅力所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提供 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对于西方人来说,《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贵族和平民,一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人物的谱系可以源远流长: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少年维特、约翰·克里斯朵夫、高老头、于连等等。中国文学同样如此,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也会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人物,并能轻易将其比照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但是正如我的随机调查所折射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下写作在塑造人物方面变得越来越弱,能满足大众想象的典型人物庶几为无。这个中的原因很复杂,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对社会主义文学“高大全” “假大空”式的人物塑造的一种反驳。出于对这种人物形象的排斥,当代写作在有意规避那种虚伪的现实主义。第二,在80年代现代主义写作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写作开始强调某种情绪化、符号化的写作倾向,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这一写作思潮中被放置在非中心的地位。第三,虽然当代写作依然有人坚持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的写作方向,但是因为对于当下社会把握的能力有限,这些人物形象并没有塑造成功。这种种原因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严肃文学写作几乎没有提供具有公共影响力的人物形象,文学由此变得越来越圈子化,没有能力与社会互动。与此同时,社会又非常渴求这种文学性人物的参与,于是,通俗文学(好菜坞式的电影和中国式的网络文化)占据了社会讨论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严肃文学写作是否该反躬自问呢?

2016年的中篇写作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虽然那种习惯性的、陈规式的写作依然占据了各大期刊的大部分版面,但是仍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倔强地露出头来。这些作品一个总体的倾向是,都试图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塑造出饱满、有个性、富有张力的人物形象。蔡骏的《白茅岭之狼一夜》是首先值得注意的作品。蔡骏以传奇小说的方式处理历史题材,以悬疑、侦探的手法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最后的目的,指向的却是一个类似于“英雄人物”的塑造。在老狱警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笔下人物的影子,只不过稍微复杂的是,蔡骏将这个人物安置在1930年代到1980年代漫长的历史中进行叙述。虽然小说的重点只是“一夜”,但这“一夜”却是漫长的一生,背后的命运浮沉和人世变迁,使得这部中篇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以通俗的方式来处理历史和现实的题材,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传统,这一传统这些年正得到复苏。南飞雁的《天蝎》当然可以放在所谓的“官场小说”这个概念下去进行讨论,但是我觉得这反而遮蔽了南飞雁小说的复杂性。与其说南飞雁是在写官场,不如说南飞雁不过是想通过“官场”这一典型的中国环境来塑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人物,这些人物如此之独特,其心理逻辑和行为逻辑几乎离开了这一语境就完全不成立。在这个意义上,南飞雁的人物是不可通约的,这与那些“现代派”人物完全不同。因此,南飞雁的故事和人物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物,在竺方平和丁婧蓉这类人物身上,深刻地烙印着一种中国的当下性。《天蝎》用两套语言来描述这种当下性人物,一套语言是叙事者的语言,典雅而又戏谑;一套是人物的对白,完全口语化,近乎透明。这两套语言形成一种张力,它使得南飞雁既深入其中又出乎其外,这正是南飞雁的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官场小说”的原因。他并没有陶醉在那一套“厚黑”的规则中,也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地予以简单地批判和谴责,而是写出那个唯一的、具有内部精神维度的人物。杨小凡最近几年的创作有长足的进步,《大学》虽然是一个中篇,但从内容的丰富性而言,实际上已接近一部小长篇。杨小凡善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展示人物的性格。赵大嘴这一类人物形象,是当下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产物,他们身上所呈现的道德价值观念,也是一个混乱的“利益”时代的聚焦点。杨小凡正是在赵大嘴身上,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

相对而言,孙频笔下的人物更加分裂、勇力,更加具有歇斯底里的气质和破坏性,这是其一贯的风格。在这个谱系上,孙频已经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万兽之夜》中的李成静是这一方面的典型,那种对情感的强烈渴望使得李成静变成了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她敏感、多疑、胆怯而又疯狂。孙频的决绝之处在于,她永远不让这些人物完成其自我,而是一直以一种撕裂的方式存在于世——这也是孙频小说能够带来强烈冲击力量的秘密之所在。盛可以的《福地》有一种明显的变化,她似乎对那种决绝和冷酷有了厌倦,所以在《福地》这部小说里,竟然有了很多的平静和温暖。同时她也试图与“现实”拉开距离,所以虽然从题材上看这部小说有其现实的起源,但是在处理方式上,使用的却是带有寓言意味的“象征手法”。文珍这些年致力于一种现实意义上的“北京书写”,她的《张南山》可以放在这一谱系中予以确认。对于城市小人物的“看见”,是文珍情怀之所寄,也正是通过类似于张南山这样人物的观看、书写和形塑,北京城以及北京所代表的现代生活才落实了其具体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总体来说,这个选本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即使在如此表面化的当代生活和当代写作中,对于典型人物的书写和塑造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学和历史功能。能否塑造出这样的人物,不仅关系到某个具体作家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当代写作的成败。

2016年1O月26日

内容推荐

杨庆祥编著的《中篇小说选粹(2016北岳中国文学年选)》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期刊的最优秀的八部中篇小说。分别为蔡骏的《白茅岭之狼一夜》,杨小凡的《大学》,浦歌的《大鱼的模样》,盛可以的《福地》等。这些中篇小说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编辑推荐

杨庆祥编著的《中篇小说选粹(2016北岳中国文学年选)》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即使在如此表面化的当代生活和当代写作中,对于典型人物的书写和塑造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学和历史功能。能否塑造出这样的人物,不仅关系到某个具体作家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当代写作的成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篇小说选粹(2016北岳中国文学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庆祥 主编
译者
编者 杨庆祥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50810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40
CIP核字 201700705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