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名著诞生记
内容
试读章节

《孙子兵法》

一直秘而不宣的“十三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十三篇,六千字左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一前470),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孙家本姓田,曾祖田无宇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宠信,官至大夫。祖父田书也官至大夫,齐景公赐姓孙,田书遂改名为孙书。父亲孙凭在景公朝中为官,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家人希望他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给他取名“武”。

孙武8岁进正规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家人欣喜地看到,孙武果然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他勤奋好学,爱好看书,尤其喜欢兵书,遍览《黄帝兵法》《太公兵法》《军志》《军政》《军礼》,以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竹简。

齐国尚武,从国君到士兵,莫不以勇武为荣。射和御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齐人首练的武技。每年九月,齐国都要举办一次全民射、御竞赛,从中选拔将才。要想出相人将,为国家重用,就要练好这两门技艺。孙武对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

齐景公二十二年(前526),19岁的孙武赴蒙山求学。两年后开始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通过考察,孙武对春秋末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感受更为深刻,觉得有必要写一部兵书,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战争行为。齐景公二十六年(前522),孙武回到齐国,研究历代兵法理论,为写兵书作准备工作。

齐景公三十三年(前515),高昭联合栾、鲍、田三家反对晏婴为相。孙武也参与到这场“谋反”当中,结果以失败告终。为避免遭到株连,他逃到了吴国,在这里完成了兵书的写作。他运用道家与兵家的哲学,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提出了自己的战争战略和战术,写下了十三篇兵书。归纳起来,这部兵书所讲兵法的主要原则有:出兵前要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制订好作战计划后进行必要的战争动员;攻城不必专用武力,而是要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战争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也会有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等;在战术上要采取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弱,以多胜少。

这年,阖闾夺取吴国王位,任用伍子胥做行人(相当于宰相)。伍子胥向吴王推荐了孙武,孙武就带着十三篇兵书去见吴王,吴王看了之后大为欣赏,但实际运用如何,还要看孙武在实战中的表现。吴王戏请孙武将兵法“试以妇人”,在宫中挑选了180名美女,分为左右二队,让两位宠姬担任队长,命令孙武依兵法操练。孙武先约法三章,申明军纪,而后击鼓行令,然“妇人大笑”,不成体统;孙武再次申明军纪,违者斩!然后再次击鼓行令,“妇人复大笑”,全场哗然。孙武毅然下令,斩左右队长!军纪就是军纪,不是玩笑,即使是阖闾的宠姬也不能例外。孙武的严格执法立竿见影,妇人闻风而动,俨然成军。阖闾虽然心痛二位宠姬,却也不得不相信了孙武的军事才能。

孙武和伍子胥一起辅佐阖闾治理内政和军事,并帮他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

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吴军攻克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准备接着进攻楚国,孙武认为“民劳,未可”,阖闾不能急于求成。伍子胥提出了“疲楚”战略,反复袭扰楚国,却不急于进攻。孙武得知楚国令尹子常生性贪婪,因索贿得不到满足而拘留了蔡、唐两国国君,致使蔡、唐两国对楚国萌生怨恨,就联合蔡、唐,共同对付楚国。蔡、唐虽是小国,但居于楚的侧背,为吴军战略迂回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506年,吴国袭扰楚国已达六年之久,楚军疲于奔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他们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再趁楚国北部边境守备薄弱之际,从义阳三关直插汉水。吴军的千里奔袭取得奇效,数万吴军顺利到达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楚军主帅子常为了争功,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胜,占领了楚国都城郢,差点灭了楚国,取得了争霸进程中的第一个重大胜利。P1-3

作者简介
宋炳禄,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1991年起,陆续在《大众日报》《文艺百家》《文学自由谈》《济南日报》《新闻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报刊发表论文、杂文多篇,曾获山东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50强。
吕月兰,山东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新校园》执行主编,有多篇文章在《中华读书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山东外语教学》《传播与版权》等报刊发表,合作出版《思与行》《守正出新》等著作。
目录

前言

《孙子兵法》:一直秘而不宣的“十三篇”

《老子》:逃乱途中的“无奈”之作

《论语》:拆墙拆出来的经典

《孟子》:不断被“升格”,终成“经典”

《庄子》:“在泥水中摇尾而行”留下的痕迹

《荀子》:“最为老师”的不忿之作

《墨子》:“鄙人”的文雅之作

《韩非子》:因书死于师弟之手

《史记》:忍辱负重,终成正果

《汉书》:一家四人的“接力”作品

《文心雕龙》:梦境催生的经典作品

《文选》:皇室选编的文学作品集

《资治通鉴》:被毛泽东批注过17次的史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西厢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启蒙书

《窦娥冤》:男人成功的一半是女人

《水浒传》:师徒合作的典范作品

《三国演义》:中国第一位“职业作家”的作品

《西游记》:猴与猪的神魔历险记

《金瓶梅》:原是影射奸臣的“闲书”

《本草纲目》:一生只为一本药草书

《牡丹亭》:读来让人“断肠”的剧作

《天工开物》:从日本找到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游记》:寡母治家资助儿子出游

《聊斋志异》:“不务正业”结出的正果

《桃花扇》:因剧成名,因剧落魄

《儒林外史》:败家子的人生写照

《红楼梦》:一本未完成的自传

《曾国藩家书》:向朝廷表白心迹的公开信

《阿Q正传》:写作的初衷原为寻“开心”

《家》:一曲献给大哥的挽歌

《子夜》:一部“半肢瘫痪”的作品

《金粉世家》:为了实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爱情理想

《边城》:爱情来了,文风就变了

《雷雨》:被好友锁进抽屉的经典

《骆驼祥子》:一部作者辞职后专心写作的小说

《京华烟云》:一部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红楼梦”

《呼兰河传》:寂寞心境里寻找的寄托

《倾城之恋》:对爱情幻想的不屑与嘲弄

《围城》:一部“大孩子”的成熟作品

《三毛流浪记》:有形的“三毛”,无声的呐喊

《红日》:创作过程就像发“神经病”

《林海雪原》:创作过程绝对保密

《白发魔女传》:“共产主义战士”中的异类

《青春之歌》:创作等于治病

《射雕英雄传》:为金庸赢得“武林至尊”称号

《创业史》:写农民就要变成真正的农民

《小兵张嘎》:老实的小兵写淘气的小兵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叶永烈的提亲礼物

《红岩》:故事来自作者亲身经历

《几度夕阳红》:字纸篓里捡回来的小说

《楚留香传奇》:其貌不扬的古龙的生活理想

《撒哈拉的故事》:有爱情,一切都是美好的

《哥德巴赫猜想》:源起外宾的见面要求

《天安门诗抄》:公安干警也提供了手稿

《朦胧诗选》:“朦胧”不气闷,自成一派

《平凡的世界》:用生命谱就的土地赞歌

《年轻的潮》:发行量最大的“非主流”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唯一在央视做过推销广告的书

《文化苦旅》:旅行不苦,苦的是文化

《活着》:就是为活着而活着

《废都》:一本被“废”16年的“禁书”

《痛并快乐着》:明星自己操刀的自传

《狼图腾》:不被看好却极其成功

《品三国》:“学术超男”的明星作品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序言

毛泽东读了17遍的书是什么书?

《金瓶梅》真是王世贞写的吗?他为什么要写《金瓶梅》?

蒲松龄科举梦做了50多年,为什么一直考不上?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怎样取得康熙的好感?

《倾城之恋》的作者张爱玲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大汉奸?

《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发生过怎样的爱恨情仇?

《十万个为什么》里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吗?

荷西是三毛的初恋对象吗?

《废都》描写的故事是作者贾平凹的亲身经历吗?

读过本书,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当然,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曾几何时,书是影响人类最深的媒介。人类从书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书是人类思想的来源、智慧的渊薮。但有人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消解文字、消解纸媒的时代。2014年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除去工作和学习时间,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平均是2.55小时,其中至少50分钟用在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25分钟的时间在看电视,15分钟的时间在进行纸媒阅读。

置身于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置身于物欲横流、奢华浮躁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以现在人均年读书不到5本的水平,纸媒恐怕得让位给电子媒体了。可我想说的是,阅读,特别是对纸媒的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衡量人类精神领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衡量所谓知道或不知道的智商指数(IO);另一种是衡量如何感受,又如何行动的情商指数(EQ)。IQ是指在我们的大脑拥有的120多种能力中,负责记忆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的能力。IQ高的人通常在记事、计算、理解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比起记忆力及计算能力,我们更需要忍耐心、同情心、持久心、自我抑制冲动心以及道德心。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就算在学校是成绩优良的好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也很容易变成无法适应社会的劣等生。

阅读是提升EO最有效的方法。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可以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淡泊,转促狭为开阔,易偏激为平和。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我们就会站在他人的立场,间接体会作者或是主角的经验。这种间接的经验能够提升读者的感性及想象能力,进而拥有更多耐心与勇气。

人类的安全感并不完全依靠物质上的欲望满足,而是要在心中生成健全而且真实的价值观。没有真实的价值观,人就会被现实生活中的五颜六色所干扰,盲目随别人起舞,或因为错误的判断而毁掉一生。而书籍则会在非常时期带给读者锚一般的力量。

看书多的人碰到问题或挫折时,便会自然地借鉴从书中看过的故事,“他碰到这种情况,是这样处理的”“像这种情况,应该要这样处理”,就等于是把世界上伟大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

书籍可以给我们连接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智慧。历史是一种记录,把过去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传承给子孙后代,让他们可以了解过去,进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书着重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书的来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书名是怎么一回事,这本书曾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探入中国文化的森林,撷英拾趣,有所收获。如果本书让您对读书产生了兴趣,那是我莫大的荣幸。

内容推荐

通过读书,人在幽幽书香的潜移默化下,可以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淡泊,转促狭为开阔,易偏激为平和。念及于此,宋炳禄、吕月兰编著的《中国名著诞生记》从古今书海中拾取明珠,向读者介绍古今名著的主要内容、来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书名是怎么一回事,这本书曾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深入中国文化的森林,撷英拾趣,有所收获。

编辑推荐

宋炳禄、吕月兰编著的《中国名著诞生记》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自古至今中国历代名著名作的故事,涉及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经典名作,诠释了名作策划、编辑、出版、销售及其所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书稿文字流畅,波澜起伏,信息量丰富,是一部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文化普积累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名著诞生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炳禄,吕月兰 编
译者
编者 宋炳禄//吕月兰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20362
开本 32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80
CIP核字 2016217765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8
15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