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东编著的这本《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是时代学术坊丛书之一,收录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三曹及魏晋文学的论文十九篇:《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经学盛衰与曹操诗歌革新》、《建安诗歌形态论》、《支遁与晋末玄言、山水诗之变》等。论文观点新颖,资料丰富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三曹及魏晋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图书 | 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时代学术坊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怀东编著的这本《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是时代学术坊丛书之一,收录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三曹及魏晋文学的论文十九篇:《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经学盛衰与曹操诗歌革新》、《建安诗歌形态论》、《支遁与晋末玄言、山水诗之变》等。论文观点新颖,资料丰富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三曹及魏晋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经历了重要的调整或转型。《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作者吴怀东长期致力于中古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亲身经历了这个历史调整、变化,其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试图在研究思路和选题视角方面有所革新和开拓。《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所收录的就是作者吴怀东多年来按照上述理路开展研究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研究三曹及魏晋文学的近二十篇论文。这些论文因其观点比较新颖,资料丰富翔实,多篇被全文转载或作为重要论点介绍,曾引起学术界关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三曹及魏晋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目录 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1 曹操的魅力/33 经学盛衰与曹操诗歌革新/71 文化之演进与诗学之自觉——曹丕“诗赋欲丽”说抉微/79 论曹植与中古诗歌创作范式的确立/89 曹、孙集团在江淮地区的战争与建安战争文学/102 论建安文学新变与发生的地域文化背景/113 建安诗歌形态论/126 建安乐制及拟乐府诗形态考述/134 诗与歌的分野——试论中国古代文人诗的发生/140 支遁与晋末玄言、山水诗之变/153 心灵的挣扎与生命的超越——论陶渊明的人生问题及其田园咏怀诗创作/165 审美超越与艺术创新——陶渊明田园诗与时代主潮关系论略/184 论陶渊明隐逸思想之继承与创新/220 陶、杜异同及其诗史意义/23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简评陈美利《陶渊明探索》/247 论晋宋之际的政治转型与文学革新/254 颜延之诗歌与一段被忽略的诗潮/270 民歌升降与刘宋后期诗风/28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时代学术坊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怀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355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