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探索与实践--博物馆学研究论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博物馆教育,回顾中国博物馆走过的历史印迹,讨论转型时期中国博物馆教育的走向,实地考察部分当代博物馆的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本书内容包括历史钩沉篇、教育新论篇、实践反思篇三个部分。 作者简介 庾华,女,土家族,生于1968年7月,湖北长阳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师。文博研究馆员,民族学博士,中国民盟盟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曾在湖北、北京长期从事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展览策划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先后出访日本、韩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参与靠前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动。出版学术专著《钟铃象征文化论》《钟铃文物探微》。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亲历文博实践之后对博物馆学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反思的新尝试。 目录 历史钩沉篇 傅振伦的博物馆实践及其博物馆学贡献 民族文物征集的先驱 民国时期报刊中涉及国外博物馆的文献史料分析 中国博物馆教育历史分期 教育新论篇 博物馆资源课程化与博物馆教育转型 博物馆资源课程化的时代背景与实施策略 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博物馆教育 站在世界博物馆学的前沿——评介《博物馆学的新趋势》 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实践反思篇 武陵山区博物馆传统文化传承探析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博物馆传统文化传承的成效 武陵山民族地区儒学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以贵州铜仁思南为例 数字化时代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展示和人类学解读——以西藏工布江达县秀巴古碉楼群遗址为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的乡村博物馆建设问题研究——以湖北当阳市清溪民俗博物馆为例 关于丰富和优化夷陵区博物馆和图书馆文化产品供给的研究 无锡博物院的教育实践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探索与实践--博物馆学研究论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庾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1695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3 |
| 出版时间 | 2017-12 |
| 首版时间 | 2017-12 |
| 印刷时间 | 2017-12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14 |
| CIP核字 | 2017312766 |
| 中图分类号 | G26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69.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