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也能战胜糖尿病
内容
编辑推荐

80岁老人讲述与糖尿病抗争30年的奋斗历程。

作者细致地阐述了“我”的病程道路是如何曲折坎坷,艰难地争取驾驭好五套马车和如何争取办好五件事的。

医学专家有句名言,“缺少糖尿病知识比缺少胰岛素还可怕”,在“我”30年的病程中真真实实地证实了这一点。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一个与糖尿病抗争近30年的患者身份,介绍了自己如何以 “三多一少”(多监测、多学习、多运动、少摄入)为准则,驾驭好“五套马车”(药物控制、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健康教育、心态平和),办好五件事(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血黏和体重),到耄耋之年仍健康、快乐的曲折经历和切身体会。她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发掘自身潜能、科学防治是战胜糖尿病的根本所在。

目录

第一章 药物控制——驾驭糖尿病的第一套马车

 第一节 我被确诊患了糖尿病

 第二节 全方位控制糖尿病

一 对2型糖尿病病理机制的认知

二 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控制

(一)我对血糖控制及有关医学知识的认知

1 血糖控制的标准

2 我的血糖控制过程回顾

(二)我对血压的控制及有关医学知识认知

1 高血压与糖尿病像一对亲兄弟

2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危害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

4 糖尿病患者血压自测窍门

5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事项

(三)我对血脂的控制及对有关医学知识的认知

1 血脂及其来源

2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类型

3 我患糖尿病后的血脂状态及自我调查

4 对脂肪酸的认知

5 监测血脂,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四)中西医结合用药控制糖尿病

第二章 饮食控制——驾驭糖尿病的第二套马车

 第一节 饮食控制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糖尿病病人在饮食上的糖类——碳水化合物控制

一 糖类认知

二 糖尿病病人碳水化合物控制的标准

三 医生只能管住我们的用药,管不住我们的嘴

(一)主食控制

1 我的主食控制误区

2 我最终选择的谷物种类

3 我的主食控制量

4 糖尿病病人主食的烹煮方式

(二)我对糖类的控制及代糖

(三)糖尿病病人进食水果的“三把握”

(四)糖尿病病人对蔬菜的控制

1 选择含糖量低的蔬菜

2 对糖尿病有益的蔬菜

3 南瓜降糖质疑

(五)果蔬及其他副食品含糖量测定

 第三节 食品的营养成分及生糖指数

一 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热量及生糖指数

二 食品中维生素C及胆固醇的含量

三 我对肉、蛋、奶等营养品的掌握

(一)松花蛋

(二)黄鳝

(三)奶蛋类

1 牛奶

2 鸡蛋

(四)肉类

四 我对饮品类的掌握

(一)饮料

(二)茶

1 绿茶

2 黑茶

(三)咖啡

(四)酒类

五 血糖生成指数认知

六 糖尿病病人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总热量

(一)碳水化合物的热量控制

(二)脂肪的热量控制

(三)蛋白质的热量控制

(四)每日总热量计算

七 糖尿病病人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营养素的补充

一 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营养素的重要性

二 我多年来补充的营养素(保健品及药物)

(一)抗氧化的勇士——辅酶Q10

(二)血管清道夫——卵磷脂

(三)有益脂肪酸——鱼油

(四)免疫调节剂——蜂产品

1 作用全面的蜂胶

2 “尊贵”的蜂王浆

3 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蜂花粉

(五)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食品——螺旋藻

(六)我每日吃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

(七)养阴补气的西洋参

(八)帮助入睡的退黑素

第三章 运动锻炼——驾驭糖尿病的第三套马车

 第一节 运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病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一 运动对糖尿病病人的重要性

二 糖尿病病人运动锻炼的意义

 第二节 糖尿病病人科学掌握运动尺度是关键

一 没有科学掌握运动要领对我的伤害

二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

三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应掌握的细节

(一)糖尿病病人的运动力度

(二)糖尿病病人体力自测

(三)血糖水平与运动力度

(四)有糖尿病并发症时的运动

(五)糖尿病病人运动中要预防的问题

1 防运动中低血糖

2 防运动猝死

3 防长时间过度脑力劳动

四 我晚年的运动锻炼

第四章 掌握医学知识——驾驭糖尿病的第四套马车

 第一节 假如你是糖尿病知识通,定是百岁翁!

 第二节 我对糖尿病并发症医学知识的认知

一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一)大血管病变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2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

3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4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5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

(二)微血管病变

1 糖尿病性肾病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三)皮肤病变

二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一)酮症酸中毒

(二)非酮症性高渗昏迷

(三)乳酸性酸中毒

(四)低血糖昏迷

 第三节 糖尿病与多种疾病的相关性

一 脂肪肝

二 胃麻痹

三 腹泻

四 感染

(一)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二)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

(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五 高尿酸血症

六 失眠

七 口腔疾病

八 甲状腺功能亢进

九 糖尿病患者是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

 第四节 我患糖尿病近30年来遇到的并发症的防与治

一 高血压症

二 高血脂症

三 心血管病变

四 早期肾脏损害

(一)我对早期肾损害的认识和筛查

1 我对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2 早期肾损害的筛查及控制

(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1 严格控制“三高”

2 改善微循环

3 控制蛋白质摄入

(三)保护肾脏的药物

(四)保护肾脏,严防尿路感染

五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一)我对神经病变的认识

(二)神经病变的药物控制

六 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

(一)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对糖尿病病人牙周的损害

(二)高血糖对牙周的危害

(三)我对牙周疾病的控制

(四)我的牙齿保健

1 口腔卫生

2 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

七 糖尿病足坏疽的预防

(一)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二)我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九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第五章 心态平和——驾驭糖尿病的第五套马车

 第一节 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第二节 面对疾病的心态

一 建立信心,遵医嘱是关键

二 科学监测,早检查是关键

三 消除恐惧心理

四 增强保健意识

五 培养豁达人生观

六 “童心”永存

七 情志调养

八 营造和谐家庭

(一)情绪是和谐家庭的命根子

(二)营造美满的家庭氛围

(三)我的婚姻家庭

1 夫妻之间离不开真情

2 疾病监护,老伴优先

3 夫妻之间离不开“忍让”二字

4 和谐家庭离不开儿女孝顺

九 旅游观光,调节心态

十 琴棋书画,陶冶情操

 第三节 无家族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心态调整

结束语

感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2型糖尿病病人,多数属于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餐后血糖反过来又影响了空腹血糖。产生餐后高血糖的原因,是进餐时胰岛素释放时间延迟,峰值降低,这种异常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可使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最终引起全天24小时血糖水平失控,再加上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就越发不可收拾!糖尿病人一天中以早餐后和午餐后血糖升高最为明显,这与人体早晨分泌较多一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及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

这里还要顺便提醒一句,糖友们尽量少喝或不喝稀饭,因为稀饭需长时间加热,淀粉容易在水中分解,也就是糖化更多,进餐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使葡萄糖被大量吸收。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餐后高血糖所致的24小时血糖失控,可通过慢性糖中毒作用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管壁粥样硬化。餐后高血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卒中(中风)的独立风险因素之.。同时,餐后高血糖也直接引起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糖尿病病人除了监测空腹血糖外,还要强制自己,不厌其烦地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当然也不要忘记每隔2~3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再加上严格的饮食控制、适量的锻炼、合理的用药等,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好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于控制好血糖的上述有关糖尿病的医学知识,我是从发病初期开始,逐步学习得来的。在我近30年与糖尿病斗争的过程中,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2)我在控制血糖时的药物使用历程

①第一阶段:三种口服降糖药及黄连素的妙处

我在病程的前10多年间,用过的降糖药有消渴丸、D860、达美康(格列奇特)、优降糖(格列苯脲)、降糖灵(苯乙双胍)、糖适平(格列奎酮)、二甲双胍等。这些降糖药物,在历史进程中逐步更新,对于良好控制我的血糖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其中有的药物对我的病情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第一次不良反应是在我发病初期,医生给我的处方是消渴丸,消渴丸具健脾益气,滋肾养阴生津之药效,其成分中的地黄、葛根、黄芪、山药、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等都有辅助降糖功能,是调理机体之药,不是“鞭打病马”之药。与此同时它含有西药优降糖、(格列本脲),每粒消渴丸含优降糖0.25毫克、10粒优降糖就含2.5毫克优降糖,相当于1片优降糖,消渴丸中主要起降糖作用的是优降糖,优降糖降糖作用强而持久,药效可持续16~24小时,而优降糖有许多副作用,其中主要是发生低血糖反应,而且经肝脏代谢,如有肝肾功能不全、酮体阳性及肝炎患者忌服。关于消渴丸的用量,初服者应5粒/次,3次/日。逐步增加到10粒/次,一日3次。当时我已是中年,医生给我的处方量8粒/次,3次/日,我服药几天后,血糖猛地下降很低,由初查出糖尿病时的高血糖14毫摩/升,一下降到3.1毫摩/升,产生了较低的低血糖反应。当时我还不知道低血糖有些什么症状,只是突然感到心发慌、手发抖、走路困难,当时我对低血糖一无所知,出现症状后,手足无措,只是感到心发慌而产生了强烈的求食欲。胡乱地进了一些食物,赶紧喝适量糖水,慢慢地才得以缓解。没有造成低血糖昏迷。后来得知患者要掌握糖尿病低血糖自救的方法,当低血糖发生时,患者应迅速尽早进食至少10~15克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3~5块糖果,2~3汤匙蔗糖或一杯果汁茶。一般当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时,及时进食,可在15分钟内得到缓解。

上面已经提到低血糖危害胜过高血糖,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缓慢发生的,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引发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从而发生心脑、肾、足、眼底视网膜等严重并发病。而急性低血糖对人体的摧残是相当快速的,可能在短暂的几小时内发生。如果不紧急施救,就会很快进入危急状态,在6小时内抢救不过来,将危及生命!因为低血糖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缓解,将会减少对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使脑细胞严重缺氧而出现意识模糊、语无伦次,进而昏迷、引发脑卒中(中风)。同时,还会引发心脏功能异常,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除以上急性低血糖的危害外,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慢性无症状低血糖是引发糖尿病患者严重痴呆的因素,因此,防痴呆应先防慢性无症状低血糖。因为当无症状慢性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会发生无症状感觉的低血糖)反复发作,且历时较久时,脑组织可出现水肿、出血及缺血性坏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直接造成痴呆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约有4%~5%的糖尿病病人会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常影响到脑部,易导致多发性脑梗死和脑萎缩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加速痴呆的发生。

糖尿病老年痴呆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6倍。日本九州岛大学清远裕教授对826名65岁以上的糖尿病老人进行了15年的跟踪调查,其中有188人出现认知障碍,145人死亡。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切莫忽视低血糖的危害。为了减少血糖波动,特别是低血糖的危害,国际上提出了“精细降糖,平稳达标”这一新的治疗理念,提出血糖控制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P8-10

序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我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耄耋老人。

当我人到中年时,突发了终身疾病——糖尿病。从患糖尿病开始,我就用坚强的毅力,坚持求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控制,饮食控制,加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对有关糖尿病知识的认知能力,走出糖尿病的一个又一个的盲区、误区!并随时注意心态平和。全方位地对病情加以控制,使其日趋稳定。从中年(52岁)到耄耋之年(79岁),糖尿病伴随我度过了近30个春秋。目前,我的病情控制较好,身体各方面情况尚可,一切生活自理,行动自如,并热衷于琴棋书画,陶冶情操,益寿延年。可惜的是,在我们单位,有其他4名50岁以上的同志,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他们论年岁比我小,论病情比我轻,却由于缺乏严格控制和高度的毅力,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先后去世。有的糖友经常在床头上放一大盘冒尖儿的油炸花生米,等到午夜时分,尽情“享受”。天哪!如此大量的高脂肪(41.8克/100克)、高热量(2470千焦/100克)食物吃下去,血糖会忽悠一下高量飚升的呀!还有的糖友好吃甜食,平常不严格忌口,比如在中秋节时,瞒着家人,自己悄悄地吃好多月饼!所以他们就因糖尿病并发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肾病。“管住嘴!勤迈腿!”这是一句对糖友们的多么诚挚的忠告啊!从以上实例看来,患了糖尿病,如果不拿出高度的毅力严格加以控制, 这样的不幸将何止发生千千万万!长寿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自我保护不善,不严格克制自己,就会造成严重的恶果!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内部的各组织器官,如心、脑、肾、神经等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和损害,很容易合并慢性或急性并发症。因此应尽力加以控制和监测,努力做到不发、少发、晚发!一旦出现苗头,就早发现早治疗,严密监控,争取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我虽已患病近30年,但现肾功能及肝功能监测基本正常,无严重脑血管病变,无糖尿病足,尚未发现严重的眼底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同时,也没有发生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和急性严重低血糖昏迷等。但是,毕竟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资深糖尿病人了。我从年轻时起原本很健康的身体由于病程太长,身体各组织器官也被糖尿病魔摧残得千疮百孔了,所以并发症不可避免,如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超高限、糖尿病性白内障视力减退、早期神经病变和记忆力显著衰退等。由于我对自己的病情密切关注,严格监控,所以病情基本平稳。

总的来说,我在漫长的糖尿病历程中,曲曲折折地走过来,其中有不少教训,甚至误区和盲区,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有一些点点滴滴的体会。当然在我的经历中,有关药物、饮食、锻炼、心情和监控等方面,只限于我个人的情况,糖友们个体都有差异,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我愿意把我个人控制病情的诸多方面,提供给广大糖友们参考、共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迫切希望能得到广大糖友们的帮助,渴望得到新的启发。人生百岁好似梦,但也不是梦!特别是老年糖友们,我们的路程已短,但也还很长!

祝愿糖友们,拿出勇气和毅力来,加强信心,驾驭好药物控制、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医学知识和心态平和这五套马车。在这个基础上做好五件事,即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血黏和体重。面对现实、乐观进取,战胜疾病,益寿延年。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调理自己的疾病,那么,生命之树就会常青,生命之花就会常红!亲爱的糖友们,“但愿人长久”,让我们都争取在百岁线上,携起手来,尽情享受美好的人生吧!

附:2008年作者体检表及健康评估报告

糖友:杨天波

2010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也能战胜糖尿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天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90928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87.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