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初中写作教学实践指要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有名语文教师吴欣歆结合自己二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写作的写作教学指导用书。作者分析了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及目标要求,着重介绍了写作教学的实践要点,建构了多要素立体结构的写作序列,包含了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训练方法诸多要素。本书对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吴欣歆,教育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著有《高中语文选修课选择性的实现——执行课程层面的探索》《十年了,停下来思考》。 目录 第一章 课标研读:目标要求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理解目标,把握任务完成的标准 二、拆分目标,厘清具体的内容要求 三、转化目标,明确教学行为的方向 第二节 践行课标倡导的核心理念 一、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 二、写作要关注目的和对象 三、有创意的表达源自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四、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第二章 写作指导课:序列建构与内容组织 第一节 探索立足精神成长的写作教学序列 一、线性推进的写作教学序列评析 二、多要素立体结构的序列建构 第二节 合理组织写作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一、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 二、文章结构的布局和安排 三、写作技巧的借鉴与完善 第三章 语文学习中的写作活动:多元激发,多维发展 第一节 建设常规写作课程 一、协商开设 二、系统设计 三、持续跟进 第二节 创造教学过程中的练笔契机 一、创作变式阅读的文本 二、实现听说读写的转化 第四章 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实践:任务驱动下的能力发展 第一节 随笔化写作的价值探析 一、多元对话,引领成长 二、随时记录,阶段梳理 三、记录生活,积累素材 四、整理思想,形成个性 第二节 现实生活写作的课程化探索 一、研究性写作课程:学术规则与文字规范 二、应用性写作课程:实际需求与体式要求 第五章 作文评改:调整或创立认知图式 第一节 每处改动都有充分的理由 一、大改:立足文意集中,解决主要问题 二、小改:回归生活实际,关注言语实践 第二节 创设对照反思的认知环境 一、学生是更为重要的诊断者 二、兼顾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 三、可视化工具的设计与使用 第三节 用表现性评价内化标准 一、评价目的 二、评价标准 三、评价方式 四、评价过程 第六章 写作测试: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实施方式与测试内容 一、写作测试的实施方式 二、国内外写作测试内容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命题趋势与测试形式 一、写作测试的命题趋势 二、写作测试形式的创新 第三节评分标准与评分机制 一、写作测试评分标准的制定 二、写作测试评分机制的变革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初中写作教学实践指要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欣歆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10793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4000 |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33.34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