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现代法治视野下荀子礼法思想述评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樊晓磊著的《现代法治视野下荀子礼法思想述评》试以对荀子礼法思想的研究作为基本的视点。一方面,系统反思荀子思想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其思想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梳理,揭示其对形构“仁学”等儒家修身、治国核心思想的逻辑理路,进而结合现代中国法治理念和实践的变迁,发掘二者的关联性,以期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即法治文化基础的建设提供一些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思考。 作者简介 樊晓磊,河南鲁山人,1979年5月出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讲师,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法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社会学、经济法基础理论。已有成果:“马克思主义法学正义观的多元视角”,载《法学杂志》;“霍贝尔法人类学的方法论转向”,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权利平等的限度——国家所有权立法目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经济研究导刊》;“从‘权力清单’看政府行为的进与退”,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参与撰写付子堂主编的《文本与实践》的第二部分,等等。2012年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法治背景下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2012年主持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公民参与’视野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2014年主持立项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中原经济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治化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荀子礼法思想溯源 一、孔子论仁 二、孟子“仁政” 三、孔孟仁学的困境 第三章 《荀子》的体系框架 一、荀子著作问题 二、《荀子》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 荀子礼法思想的基础:天、人、道 一、三代的天命观 二、老子、孔孟的天命观 三、制天命:荀子天命观 四、性伪合:荀子人性论 小结 第五章 荀子礼法思想的逻辑展开 一、荀子之前礼法思想溯源 二、隆礼重法:苟子对礼法思想的发展 三、荀子礼法思想的历史延续 第六章 荀子礼法思想的现代法治价值 一、现代社会中的儒学 二、法律的道德化或道德的法律化 三、主体性问题 四、方法论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荀子生平 附录二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附录三 《荀子》摘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法治视野下荀子礼法思想述评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樊晓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7740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2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0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 印刷时间 | 2017-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2.65,K89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