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看社会百态,观风土人情,曾绍抡等人编著的『民国人文地理』丛书《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带你穿越民国。

『民国人文地理』丛书是带有『穿越』丛书性质的历史人文类旅游图书,他通过选编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著名教育家侯鸿鉴、著名民族学家田曙岚、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等民国名人所写的十二部游历考察游记,带读者『穿越』七八十年前的民国时期,看当时名人笔下新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西、海南以及东北等地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视角独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既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考价值,更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内容推荐

曾绍抡等人编著的『民国人文地理』丛书《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该书为著名化学家曾绍抡一九四一年带领西南联大社会、政治、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系十名学生组成的川康科学考察团从昆明赴当时的西康和四川考察的考察报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行程和收获,很好地反映了沿途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本书共包括《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和《入康记》两部游记。

目录

滇康遣上

引言

第一编 鲁车旧道

第二编 会理及其附近

第三编 西会道上

入康纪

自序

一 地方报

二 雨中别山城

三 成都怀古

四 两种成都人

五 “人海”

六 雅安的新工业

七 “擦尔哇”

八 雅安一月记

九 建筑中的雅富路

十 大相岭

十一 马的行列

十二 逃亡

十三 茶叶包

十四 飞越岭

十五 冷碛

十六 桥

十七 关于川康路

十八 风的故事

十九 仙人掌

二十 康定拾零

试读章节

自倒马坎茶棚前进,路却盘旋循石头路陡上山去。此一段路,几如上梯子一般,马行非常困难。“倒马坎”一名,即系由此而来。这座山系由暗红色的大块砂岩所构成;与原来的泥页岩山,颇有区别。半里不足,砂岩级路盘完,上到山顶,路改缓上,穿小松树林走。(山顶一带,是一片小松林,中以云南松最为显著。)绿林和豪杰,在我国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一到这里,同来的两位自卫队,面部表情,马上紧张起来。原来背着的枪,此刻拿在手里。低着头,弯着腰,持着枪,东张西望,以一种冲锋的姿势,摸着向前推进;一面吩咐我们,务必紧跟在一起走。途中走过一面高插的哨旗,我们想停下取一次气压记录,他们也不答应,连说此处过于危险,千万不可逗留。弄得我们没办法,只好一面走,一面拿出气压表看记录。一路唐老板和四川商人,哭丧着脸,如大祸之将至。

如此紧张了两里多路,总算是到了有名的新山寺。此处山顶,是一片颇不算小的平地,在树林中光秃秃地露出来。平地将尽处,大路右边不远,有一座小庙挺出,那就是所谓新山寺了。不顾护送人强烈的反对,我们停下去逛此庙。这庙据说完全是一座空庙,连强盗也不住在这里面。庙的大门,背着大路。靠路的那一面,是它那粉刷很白的后墙。墙上用彩色画有一只小麒麟。旁边有拙劣的字迹,题着两句诗,说道:“来到新山寺,敬神要诚心。”我们想,大概强盗在附近杀多了人,特地来此拜神以求保佑。

走到此庙门前,顿觉杀气森森。我第一个摸进大门去。此门半开半关。进门地上满是血迹,不免令我一惊。劈面在地上蹲着一座大香炉,四周血迹模糊,沿边插着许多鸡毛,骤看真是惊心惨目。问兵士说,这是本地人敬神的习惯,心里方才略为放下一点。继续向前摸进,一路提心吊胆,随时都期望有匪徒直蹿出来。一路平安无事,进到庙里唯一的一座殿,里面供的原来是送子娘娘,神像上依然披锦挂红。我们想不到这位娘娘与强盗有何关系,除非是保佑他们多养几位小强盗。

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庙后草地上合照了一张团体相。强盗们如果知道了,一定以为这一种莫大的侮辱。从庙前行,下到鹧鸪河边边,不过两华里的路。最初路在山顶地带,继穿小树林走,缓向下趋。此刻细看,本山山顶树林,主要地系由云南松、油杉与蛮青杠(本地人称为背栗树)所构成。途中护送的自卫队指给我们看,路旁便是前年工程师被剥光的地方。穿林缓下里余,路改陡 趋下山,两旁树木渐小。不到一里,即下到鹧鸪河滨,乘渡船过河。此处河 水泥浑,流得很慢,方向系由西北向东南流。自拖梯来,计三十九华里到此, 一直是溯此河而上。过河前进,则旋即离河行。过河后路右有一村,即名“鹧鸪”,亦称“小鹧鸪村”。今日途中,此处为餐站。但是村中并无饭 卖,所以我们又继续前进。  山歌应答

在云南各地,乡下老百姓,都有一种唱山歌的习惯。这种习惯,和所唱的调子,大约原来系由当地土著学来,可是现在业已完全变成一种汉人的风俗,歌词也纯用汉字。每逢农忙,乡下男女,下田工作,往往会自行唱和起来。路过行人,如兵士等,也常会参加。此次途中,我们就亲身碰见过好几次。其中最有趣的一次,是在刚过鹧鸪河以后。

新山寺脱险,渡过了鹧鸪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不禁轻松起来。 此处鹧鸪河,是禄劝县第二区与第三区分界的地方。过河即入第三区,路穿一片坝田前进。走了一里多路,看见田中有女子正在扯草。护送我们的自卫队,便对她们唱起山歌来。几次挑不动,正要向前走,一位穿着大红袄子的女郎,却白田中突然站起,停止工作,尖音高唱,以作回答。兵士们此番反而不好意思,倒想避开。还是我们做好事,叫他们不要躲,停下对唱一会儿再说,行程耽误一点也不要紧。于是这面开口便是一声“小妹”,那边唤以“冤家”。用一种四句一段的七字唱,彼此搭讪起来,互诉衷肠。女的问男的,是何职业。男的答说,年纪轻轻的,就当了兵,真是可怜。女的便唱:“当兵莫当大理兵,提起大理好寒心。……”(按:滇北传说大理人最风流,所以故意如此唱,以示挑逗)。这种音乐对白,听来怪有意思。不过他们和她们唱这类的歌,正和西洋人爱唱流行的爱情歌曲一般,不过借此消遣,并无任何深刻意义存乎其间。唱完的时候,最后一曲,从此相互答谢,谢对方唱歌,便此罢休。最难得的一点,是许多歌词,都是临时编的,虽则音调老是那一个调子。据他们说。如果“棋逢敌手”,唱个几天不停,并不算难。

……

Page34-35

序言

在出版选题策划方面,辽宁教育出版社向称老辣、新锐。“老”在其选题的深远与重量,“新”在其眼光总能超人一筹。

现在付梓的这套《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同样能在眼花缭乱的出版界秀出班行。其实,该社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新世纪万有文库”,里面就有属于该选题的书目,譬如《缅边日记》等等。

今之地理笔记,可谓已呈泛滥之势,参团者、自驾者、徒步者、穿越者、探险者、专题考察者,不一而足,且多有文字表现之,不仅在网络布满博客、论坛,仅以纸媒类报刊出版而论,即已达海量之势,而《中国国家地理》月发行量已高达百万份之巨。

较之民国地理的从容、静谧、高华,今之地理文字的浮华、浮躁、肤浅、肤泛,端的是神马都成了浮云。

论交通条件,现今已大不同。民国时期的交通条件,处于古代车马徒步和今天交通发达之间,真正处于转型的关节点上。它较之古代增加了速度,比之今日则又多了停留和抚摸。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徐志摩的飞来飞去,就和今人无甚区分,而傅斧樵的《松潘游记》记其赴任的道途,其艰难险阻,与远在秦汉唐宋的古代,就没有任何区别。但交通条件的改善并不是造成当下人文地理书写衰败的原因。民国时期的游记,或谓人文地理文字,葆有用心、深情、与大自然深相契合的本质特征,故其观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论表达方面,其所描绘事物辄具抓住事物精神核心的本事,今人则不得要领,其下之下者,文字吐属大类排泄,观之令人头皮发麻,嗒然沮丧。再加以今人思想与眼光远逊,思考与眼界阻滞,而其连篇累牍的文字却试图表现这方面的心得,结果形成强烈的反差。

现在旧版书系尤其是民国图书的翻印整理,已在各出版机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就纯粹的人文地理丛书而言,则尚属空白。现在辽宁教育出版社独具只眼,推出这套《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可谓恰逢时会。其中《西北望——陕西新疆旅行记》收录了《陕西旅行记》和《新疆游记》,《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收录了《西南漫游记》,《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收录了《黔滇川旅行记》《松潘游记》和《峨眉游记》三部著作,《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包括《滇康道上》和《入康记》两种,《邕乡处处——广西旅行记》收录了《广西旅行记》,《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则由《东北游记》《江浙旅行记》和《海南岛旅行记》三部游记组成。

这套丛书的作者均为一时之选,既有民族学家田曙岚先生,民国闻人卢作孚先生,史学重镇王桐龄先生,知名学者曾绍抡先生,以及报人、教育家段公爽、傅樵斧、侯鸿鉴先生等,也有海外地理学家萨维·汉丁。

其中有白话作品,如曾绍抡先生的著作,明白如话,滋味深永;也有浅近文言作品,如傅樵斧的《松潘游记》……文言文是中国文人内心的东西,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使文言文中产生了许多漂亮的句法和表达方式,思之无尽,味之无穷,是当下文字泛滥时代不可多得的珍馐佳肴。

深山大泽,流峙终古,乃天地法象示人之自然文采,其中有真意,有大美,然而雪泥鸿爪转眼云烟,百年之期若瞬,更兼手足之力有限,故陶写胸次,莫过于纸上的风景。《庄子》日:“虎豹之文来田。”是因炳蔚之文采,招来田猎之祸。可见文采,无论自然天成,还是心灵所造之文字,确有一种牵动心目的本质内在力量。况今日后工业社会,人类自夸文明,而种种排泄污物、浊秽、雾霾、垃圾、尾气……重吨如山,却悉数加诸自然之身,土地羞蒙,山川变色,疮痍满目;净土灵境,实已至难寻觅。故培养出尘之胸襟,赏会山水之心情,亦唯余纸上逍遥一途了。而在这方面,民国的人文地理即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其人各各下笔又俱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真本领,或慷慨苍茫,或缠绵悱恻,兼有长风振林、微雨湿花之美。其文章通体健旺,榫卯清晰,且其人博稽深思,对于大自然体认甚深。其人本来富于经邦济世的学问和抱负,转化运用到地理事务中,自然养成其根基丰厚博大、别具一格的观察结论。

顾炎武当年遍游西北和华北,以骡马载书籍,是本真意义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就西北地理而言,若遇与典籍不符者,立即校勘求证,由是构建其传世之作《日知录》。

民国时期这些不同身份的考察者,论条件似已超乎古人,但是另一番辛苦奔波,却又不在前人之下。他们动辄驰驱千里、万里,大至星汉日月,长城绝塞,小至花蕊蜂翅,飘风流萤……大漠孤烟、连绵群山、石鼓篆鼎、蛮荒僻壤,到处都留下其恳切踏实的足迹,为其以多重的、复合的眼光重新打量、解读。山川要塞,土俗民风,以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在寻常“参团”旅游想象不到的艰险劳顿中,惨淡经营他的发现之旅,是河道、冰川、山峦、高原、辐辏繁盛之区、民俗社会,大地与生存、大地与人文,交织而成的世界;若就细部而言,那种生命多元化的呈现,则繁复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他们笔驱造化,细意熨帖,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可谓从肺腑流出,无一字空设,描述得确凿深稳,文字、词汇的贴切妥善,复制复活大地的精神景况、地理特征,满含生命骀荡的律动,其观察方式,既饶有一针见血的深刻贯穿,也不乏冰雪聪明的机趣附着,端的是无以复加,甚至因其与山川的逶迤磅礴合二为一,取得较影片记录更为震撼的效果。

地上的人文风景,心中的感怀观感,面临修复重建,故而不独知识本身的浇灌多维须加强,而肝胆良知的培育丰饶,更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就不但需要向“前”看——把握今后长远之未来,也更要向“后”看——向从前的历史重温求取,尤其是去今未远的民国学者的文字心史。饮水思源,盖遗泽在人也。

世俗生活的毁人,生趣的消弥,是惊人的。曹寅说“驾驭气每厉,驰驱乐久无”,即感此意而发。这时候翻阅民国人文地理之类著述,大可释怀。仿佛春山雨霁,满鼻皆新绿香,而策杖独行,随流折步,意态闲闲,培养胸中的山水,求诸故纸已很可宝贵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绍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99939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1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