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方苞/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高裔侍亲如此,世属少见,这令方苞不禁想到自己少年飘零,为生计求学授徒四方,未尝婉转承欢侍奉于双亲膝下,自感愧疚。

康熙三十一年(1692),高裔政绩荦荦,官运骤通,由翰林迁任大理寺卿,贺客盈门,车马塞巷,高裔春风满面,踌躇满志;而他的门生方苞内心深处却潜萌隐忧,惟恐恩师顿居高位,混迹官场,忙忙碌碌,一无所成。时逢高裔40岁生辰,高府张灯结彩,煮酒备肴,京城官员、远道故旧,蜂拥而来,庆贺高裔的寿诞,整个高府一片欢腾。在此喜庆时刻,年轻的方苞,恭谨地向老师献上一份特别的“寿礼”,高裔接过一看,是一篇《高素侯先生四十寿序》,阅读之后,乐不自胜,喜上眉梢,立即将方苞“寿序”高高地张贴在大堂墙上,宾客纷纷上前观看,高声朗读起来:“……余观北宋丞相富公,节义功烈,与韩魏公相匹,而眉山苏洵上书,谓‘古之君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所成……’余居门下数年,窃惧公循致高位,而碌碌无所成也……”宾客惊骇万状,指责方苞年轻气盛、狂妄高傲,有失敬之嫌。有位官员模样的贺客,以长者的架势,指着方苞鼻梁说:“……‘碌碌无成’,岂能为门生讪笑?”方苞几乎成了众矢之的,却心平气和地请求老师撤下“序”文,而后从容不迫地回复众人的责难:“苞别无他意,所忧出乎敬!”高裔喜形于色,力排众议,表示自己非常看重这篇“寿序”,其价值高于丰币重金。高裔乐呵呵地说:“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方苞的序文不仅对我,对大家都有益:切莫居功自傲。”喧闹的寿堂,顿时鸦雀无声,宾客们对年轻的方苞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一场由方苞的“寿序”掀起的轩然大波,经高素侯一说,风平浪静,客人们恍然大悟:门生出于敬意,大胆发出正议;众人因之清醒,深知任重道远。方苞为人正直也如此。

方苞推崇贞妇的“节义”行为,也是受到了高裔祖母段氏的影响。段氏是宛平县平民高位的妻子,是个出了名的节妇。按照京师的风俗,嫁娶都很早,高位死时,节妇才十七岁,有两个儿子。高位没有亲兄弟,段氏只好依靠娘家兄长来生活。丧期完毕后,兄长多次提起要她改嫁,节妇说:“我不知道哥哥到底存的是什么心?我并不是怕死,只是不知道留下的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她的兄长说:“我也正是不知该拿你两个孩子怎么办,我靠力气吃饭,能常年替妹抚养两个外甥吗?”节妇说:“这容易啊。从今天起,我就不再连累哥哥了,只希望你不要嫌弃我贫穷,有空就经常来看望我们,让别人知道我还有个哥哥,就足够了。”当时,节妇陪嫁的嫁妆,仅仅剩下一箱了,价值约二千钱。节妇把它们取来放在门外,仅仅索取半价,很快就售出了。当天就移居到了小市的板屋中居住。

京师的地段很昂贵,有的人在大路旁建造了板屋,贫穷没有依靠的妇人们多在那里赁屋居住,替别人缝纫为生。节妇也以此为生,接近二十年。两个儿子长大后,才搬到租赁的屋子中居住。两个儿子年幼时,节妇衣食供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让他们去上学了。大儿子做小买卖,中年去世。次子担任小点吏,因为犯罪被贬谪到辽东。节妇又抚养几个孙子。又过了十余年,孙子高裔发愤读书考中进士,将父亲赎回,父亲才得以回家,而节妇已经九十岁了。

节妇的性格很严格刚毅,常常早起,儿媳妇虽然已经年老,也整天侍立一旁,不让坐下的话就不敢坐。高裔的母亲谷氏,非常孝顺。每天鸡刚刚叫,就起来洒扫庭院,亲自捧着器具侍奉婆婆洗漱,然后下厨做早饭,亲自奉上,婆婆吃过饭后,才退下,在她看来,遵守这些是很正常的事。等到家世显贵,亲戚们都说:“世间还有年纪七十了还干奴婢们的活的太夫人吗?”想要一起替她向节妇说情,谷氏说:“你们不要说,我和婆婆以前生活寒苦,婆婆习惯了我,没有我的侍奉,婆婆会不适应的。我的头发已经白了,身体没有疾病,洒扫洗漱做饭来伺候婆婆,这样的日子还会多吗?”

节妇在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去世,享年九十六岁,距离高位去世,已有七十九年。当初节妇所租赁的板屋,住于珠市西。等她的孙子显贵,占卜显示,居住的正是好方位。家童有数十人,出人前呼后拥,节妇常常指点子孙亲戚们为人处事,京师的人们也把这当做美谈。

方苞听说了段氏的节烈之行,加以表彰,写了一篇《高节妇传》,虽有酸腐之气,但在信奉“程朱理学”的人看来,作为美谈,也是时势使然。

康熙三十九年(1700),高裔宿疾危笃。当时方苞入试于礼部,未及竣事而高裔卒。方苞悲痛不已,作《高素侯先生墓志铭》。

P21-23

目录

开篇 为文而生:成就文坛宗师

第一章 顺应文势:金陵家教二十四年

 一、显耀的桐城家世

 二、六合六年

 三、移居上元

 四、归安庆应试

 五、听闻左光斗逸事

 六、哭弟方林

 七、娶妻蔡氏多遗憾

 八、岁试第一,拜师高裔

第二章 作文应举:徘徊在南京与京师的路上

 一、随师高裔首进京

 二、识名儒,“始读宋儒书”

 三、落第南归,“心气败伤”

 四、再进京师,“拟不复应举”

 五、授经宝应,忆陈典

 六、江南乡试中解元

 七、三进京师,礼部试不第

 八、书写黄道周的金陵逸事

 九、四进京师,论格物

 十、移居将园,将父将母

 十一、五进京师,闻母疾遽归

 十二、三归桐城省墓,游浮山

第三章 因文而生:“文字狱”后的重生

 一、撰写《南山集序》,祸从文起

 二、被逮下江宁狱

 三、六进京师入狱中

 四、“朝闻道,夕死可也”

 五、“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

 六、《周官辨》成,清代今文学的先导

 七、倡“义法”,“为成体之文”

 八、以“义法”衡裁,指摘欧文

 九、品鉴归文,折衷友说

 十、代作墓表,祭奠老相国

 十一、三封书信的缘由

 十二、再论墓志铭的写法问题

第四章 文写心声:灵魂皈依的拷问

 一、新论“中庸”,指摘时弊

 二、直解古塘“心术之蔽”

 三、出行塞上,观说辕马

 四、送友南归,感友梦兆

 五、王音哀辞,逆旅小子

 六、丰台、潭柘之游

 七、与朴村“节 义”互欣赏

 八、序送友人至琉球、台湾

 九、为难友文稿写序

 十、“自忖不得复见先人茔墓”

第五章 为文字事:仕宦雍正朝

 一、遇赦南归,葬亲会友

 二、释诺责,为亡友作《三元观记》

 三、序《学案》,纵论程朱与阳明之别

 四、回京召见养心殿,悉记圣训

 五、识赏刘大樾,“以为昌黎复出”

 六、作《金陵会馆记》

 七、兄弟“合葬”之争

 八、荐友任职,待徒情深

 九、军政国书,论制准噶尔

 十、道逢亡友子,仗义救孙公

 十一、答申谦居书,论议古文

 十二、约选古文,呈示“义法”

 十三、专司书局,只为文字事

第六章 文臣操守:伴驾乾隆的七年

 一、弘历嗣位,有意大用苞

 二、奏禁烟酒之议

 三、反对台湾建城

 四、荐刘大櫆试博学鸿词科

 五、再入南书房,请备荒政

 六、奉旨选编《钦定四书文》

 七、纂三礼,搜逸作,奏请出《永乐大典》

 八、删定《管子》《荀子》,力主“言不杂”

 九、以儒心度佛志,劝僧还俗为儒

 十、悲“道友”,哀亲人

 十一、两弟子中试,一友人升迁

 十二、擢任礼部右侍郎,孤立无援

 十三、解部职,专力致勤作文修书

 十四、忠于气节 ,“此归甚善”

第七章 潜心著文:上元余生续统绪

 一、杜门著书,不接宾客

 二、营建教忠祠于清凉山麓

 三、传承薪火,授徒讲学

 四、寻医浙东,作雁荡之游

 五、为陈伦炯祖母作墓表,破闽人旧说

 六、作书劝慰弟子沈廷芳

 七、征义方之教,应程崟之请

 八、乌龙潭,记颜真卿放生举本

 九、追忆亡友,为文“释诺责”

 十、作《重修阳明祠堂记》,不偏主程朱

 十一、遇彻机上人,从容山水问

 十二、破戒为杨黄在作《时文序》

 十三、十治《仪礼》,临终成秩

 十四、望溪仙去,大櫆赴金陵赓续统绪

结语 学术与地理:大桐城与小桐城

 一、移民:江西、徽州与“大桐城”

 二、“小桐城”:偏安地理与秀美山水

 三、金陵枢纽:流衍中的“大桐城”

附录

 一、龙潭一溪水:追寻方苞的金陵足迹

 二、访方望溪先生墓记

序言

江苏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代名人的奋斗业绩已经载入史册,动人的传奇故事已经广为流传。他们是江苏人的代表与骄傲,是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和期盼。

江苏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六朝以来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的独特地位,为杰出人才的涌现创造了条件,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早在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就已这样赞许:“吴地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到了明代,国人更是公认“苏郡为士之渊薮”,人才灿若群星。据有关统计,在我国古代、近代著名作家中,江苏籍作家占27.5%;在明清时期则高达37.5%,如清代文学家1741人中有599位是江苏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都是江苏人。明清两朝状元人数、当代两院院士人数,江苏均为全国第一。

江苏历代名人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在政治、军事、思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教育、实业、宗教等各行各业卓有建树。他们中间有农家子弟、因参加秦末起义而创立了西汉王朝的刘邦,精通佛教律宗学说、“何惜生命”而东渡的文化使者鉴真,徒步跋涉考察祖国地貌地质并且写下山水风光游记的作者徐霞客,鸦片战争中视死如归抗击外国入侵者的民族英雄关天培,可歌可泣的抗倭、抗日军民群英谱,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教育家张謇,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留下《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的现代作家朱自清,新中国总理周恩来,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戏剧家梅兰芳、赵丹,数学家华罗庚,等等。

江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他们的思想光芒和人格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榜样。充分开掘这座蕴藏丰富的精神矿藏,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建设美好江苏的热情和斗志,也可以进一步激活我们构建理想未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画书法均佳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以诗言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关注百姓的真情真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同时,也以他们的智慧给了我们丰富的启迪。刘禹锡不仅写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样相信新生事物的名句,还留下了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开掘和弘扬。江苏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较快发展,是与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密切相关的,层出不穷的人才群体为江苏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坚强的智力支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江苏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江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在为江苏和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才身上,凝聚着许多宝贵的品质,那种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坚韧风骨,那种百折不挠的顽强气概,那种为民族文明进步甘于奉献的高尚人格,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思想家顾炎武主张学术经世致用,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史学家赵翼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对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追求进行系统整理和大力阐发,既可以满足江苏人民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也可以提升江苏人民的文明素质、道德风尚、精神境界。从而激励人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增进对伟大祖国的文化认同。

这套书的编写工作是从十卷本《江苏通史》出版前夕开始启动的,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江苏省文史馆及高校有关学者参加。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100本的编写与出版任务。通过历史名人这个特定的视角,揭示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江苏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也让中国、让世界对江苏有更多的了解。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的编纂出版,从一个侧面系统整理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展现了江苏悠久、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明成就。这有益于了解与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省情,有利于提升江苏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境界。介绍、宣传江苏历代名人,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和传统的厘清,更有展示江苏文化大省的形象,提升江苏在全国的地位、影响以及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意义。

江苏历代名人值得我们纪念和怀念。今天,我们重温这一令人骄傲的历史记忆,将增强江苏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励江苏人民更好地开拓进取、争先创优,更好地规划与建设家乡。先贤的辉煌属于历史,现实的奋斗还期待着我们。我们要在江苏杰出的历史人才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建设美好江苏的大业中,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顶尖人才与领军人才,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辉煌!

宋林飞

2013年5月

内容推荐

王思豪著的《方苞》分为七个章节,对方苞初学作文、成人谋生、进入仕途、退隐创作等人生阶段一一展开介绍和解读,翔实地追溯了方苞的思想成长和发展,以及文学创作上的日益成熟的过程。最后本书还对方苞所处的流派和时代进行了更大范围上的点评。本书堪称关于方苞的一部可信、有力度、有洞见的评论性传记。

编辑推荐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的编纂出版,从一个侧面系统整理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展现了江苏悠久、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明成就。这有益于了解与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省情,有利于提升江苏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境界。

王思豪著的《方苞》为丛书之一,对文坛大师方苞其人、其作品以及社会影响进行了介绍性评析,是一部可信、有力度、有洞见的评论性传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方苞/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思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68412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525643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