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耳证人
内容
作者简介

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1905—1994),德语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卡内蒂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难以归属”的作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六岁时随父母来到英国,次年丧父,随母亲迁居维也纳。他先后在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法兰克福读完小学和中学,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纳粹吞并奥地利后,他流亡英国,并获得英国国籍。

尽管一生萍踪不定,但正如诺贝尔文学颁奖词中所言,这位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乡,这就是德语”。自1935年开始写作以来,他终生将德语作为他的文学语言,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代表作有小说《迷惘》,剧本《婚礼》《虚荣的喜剧》《确定死期的人们》,政论《群众与权力》,游记《马拉喀什之声》,散文《耳证人》,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卡内蒂获得的重要奖项还有毕希纳奖(1972)、赫勃尔奖(1980)、卡夫卡奖(1981)等,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大师之一。

内容简介

诚如作者卡内蒂所言,想如实地描写一个人,可以写整整一本书,即使这样,这人还是未被阐述详尽,可如果人们探究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一个人的,就会发现:令某个人与众不同的乃是少数几种特性。

在这本《耳证人》里,卡内蒂描写,或说“发明”了五十种性格,它们极端地在个体的人身上体现,成为他们各自的人格标签,如“舔舐名人者”“泪水司炉”“目不视物者”“灾祸观察员”“纸醉金迷君”“一无是处女”等。这些貌似夸张的标签,其本质却无比真实,都是构成人性的成分,或许每位读者都可以对号入座,从几个甚或更多标签中看到或可爱,或荒诞,或卑劣,或丑陋的自己。

这部人物小品集写于1974年,幽默的文笔和辛辣的讽刺相结合是它最大的特点。

精彩书摘

舔舐名人者

舔舐名人者善于辨别,能够在千里之外闻到气味,不辞辛劳地来到自己想要舔舐的名人身边。眼下,汽车和飞机令他出行便利,但值得一提的是,必要时他也情愿大费周折。只有在阅读报刊的时候,他才会产生舔舐名人的欲望,报刊上没有的名字不合他的胃口。一旦某位名人在报刊上反复出现,甚至登上了新闻标题,他便思之欲狂,立刻向那人奔去。如果有钱出行,那当然最好不过;若是囊中羞涩,他便向人举债,并以自己伟大志向带来的荣誉抵偿借款。谈及自己的志向,他总能令人印象深刻。“我非得去舔舐某某不可。”他说道,似乎此举与过去别人发现北极一样伟大。

他善于出人意料地现身,或引经据典,或信口开河,总能把自己说成是饱受煎熬之人。他对名人大献殷勤,说自己会因为对他们的渴慕而丧命,说整个世界都是荒漠,唯有他们才是清泉。于是那些名人在大肆抱怨自己时间有限之后便向舔舐名人者敞开了大门。

甚至可以说,名人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名人为他准备好了自己身上最上乘的部分,把它洗刷得干干净净——不过也仅限于这个部分——还把它擦拭得闪闪发亮。此时,舔舐名人者出现了,一副神魂颠倒的模样。他的欲望不断增长,对此他也不加以掩饰。他恬不知耻地凑近,将名人一把抱住。等他长久而投入地舔舐完毕,他就给名人照相。他沉默不语,或结结巴巴地挤出些奉承话。但谁也不会把他的话当真,大家都清楚,他的心里只惦记着舔舐。“就是这条舌头!”他事后宣布,同时伸出舌头,令围观者敬畏——这种待遇就连名人都未曾享受过。

告密者

告密者乐于传播一切可能对他人不利的消息。他步履匆匆,赶在了其他告密者前头。他们之间的竞争有时极为激烈。尽管告密者们并不都从同一起跑线出发,但他总觉得其他人已经追了上来,于是迈开大步将他们甩在后面。他飞快地说出一个消息,它是一个秘密。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已经打听到了此事。只有在透露消息的时候,他才能指望获得感激。“我可只跟您说呀。这事只跟您有关。”某人可能失业的消息传到了告密者耳朵里。由于他一路狂奔,匆匆忙忙,此事的可能性也就不断变大。等他抵达的时候,失业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了。“您要被解雇了。”当事人面如土色。“什么时候?”他问道,“为什么?别人什么也没跟我说呀。”“他们瞒着您。要到□后一刻才告诉您。可我必须给您提个醒。您可不能出卖我。”接着,他口若悬河,说自己假如被人出卖便会下场极其悲惨云云,说得那可怜人还来不及考虑自己的危险处境便对告密者——他的挚友——深感同情。

旁人在盛怒之下说出的每一句骂人话都会被告密者牢记在心,他会想方设法将这话传到被攻击者的耳朵里。他并不热衷于传播赞美之词,但是为了证明自己心地善良,他偶尔也勉强为之。此时他便不再心急,而是不断地拖延犹豫。对他来说,嘴里的赞美之词活像恶心的毒药,在把它吐出去之前,他觉得自己快要窒息而死了。最终他还是把这话说了出来,可他说得不情不愿,好像他正为别人而感到羞愧。

在其他时候,他根本不知道羞愧或恶心为何物。“您可得保护自己!您应该采取行动!可不能任人宰割啊!”他喜欢给当事人出主意,因为这能让他多逞些口舌之快。这些建议总会让当事人更加恐惧无措。他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没有信任他便活不下去。

耳证人

耳证人不会处心积虑地观察,相对来说,他更加擅长聆听。他到来、停留,悄悄地躲进一个角落,将目光投向书本或者橱窗,聆听一切响动,接着就□心静气、不动声色地离开。别人可能会觉得他根本没有来过,他隐藏形迹的本领就是如此高明。此时他已经到了别处,此时他已经重新开始倾听。他知道一切值得探听的场所,牢记耳闻所得,不落分毫。

他不会遗忘任何内容,大家真该看看他揭示真相时的样子。那时,他变成了另一个人,体格魁伟一整倍,身高增加十厘米。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他有揭秘时才穿的专用增高鞋吗?他会在身上揣几个枕头,好让自己的言辞显得更加庄重有力吗?他不做这类事情,他只是道出事实而已。有些人真希望自己过去不曾信口开河。他使所有的现代设备都成了摆设:他的耳朵比任何设备都更为精密准确。什么也不会被删除,什么也不会被忽略,不论其内容多么不堪。谎言、脏话、诅咒、花样百出的污言秽语、用生僻外语吐出的谩骂,就连他听不懂的言辞都能得到准确记录,并在需要时被完整地供述出来。

谁也无法贿赂耳证人。说到这项他一个人独有的优点,他甚至不会对妻子、孩子或者兄弟网开一面。他听到的内容不容更改,即使神也不能使之动摇。但他也有富于人情味的一面,就像旁人在假期里放下工作休养生息一样,有时候——尽管这种情形并不多见——他也会用耳罩罩住耳朵,停止记录听到的内容。这事办起来很简单,只要他主动现身、坦然地注视旁人就行。人们此时说出的话语无关紧要,不足以将自己送到屠刀之下。一旦卸下了监听的耳朵,他便是个友善的人,每个人都信任他,每个人都愿意跟他喝上一杯,聊些无足轻重的闲话。没人知道自己正是在跟刽子手本人交谈。大家不受监听的时候极其清白无辜,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内容推荐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的散文集, 书中描写或说“发明”了五十种性格, 它们极端地在个体的人身上体现, 成为他们各自的人格标签, 如“舔舐名人者”“泪水司炉”“目不视物者”“灾祸观察员”“纸醉金迷君”“一无是处女”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耳证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埃利亚斯·卡内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52117
开本 32开
页数 129页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7000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说爱好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