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歌年代(线装)
内容
作者简介

姜红伟,60后,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生活在“中国*冷小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工作在组织部门。当代著名诗歌史学家,诗歌资料收藏家。现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呼中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一家民办诗歌纪念馆——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曾出版诗歌史学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和《大学生诗歌家谱——《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史(1981——2014)》,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诗学研究的两项空白。

内容简介

《诗歌年代——20 世纪80 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一书,围绕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中的大学生代表诗人、大学生优秀诗作、大学生诗歌社团、大学生诗歌报刊、大学生诗歌选集、大学生诗人书信、大学生诗会活动、大学生诗歌串联、大学生诗歌特色、大学生诗学价值、大学生诗人近况等一系列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对150余位参加过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1977级至1990级各届的大学生诗歌运动的亲历者进行了翔实、全面、生动的访谈,详述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精彩历程,还原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现场氛围,再现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辉煌盛况,总结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创作经验,反思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成败得失,缅怀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美好岁月,探讨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风格特色,追认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诗学意义,证明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卓越贡献,重评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独特价值,是中国*一部研究大学生诗歌运动历史的重要文本,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领域的空白,既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精彩书摘

北京大学早晨文学社和文学刊物《早晨》
——北京大学陈建功访谈录
(部分节选)
问:请问北京大学的学生刊物《早晨》是如何成为《这一代》创刊团队之一的?
答:我们北大七七级文学专业的同学,入校后适逢思想解放运动兴起,文学创作风气炽盛,本班同学里有过创作经历或有意开始创作的人很多,比如后来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的黄子平,作家黄蓓佳、王小平、查建英,喜剧作家梁左。当时还有写散文的岑献青,写诗的李彤、郭小聪、高小刚、李矗等等。大家商量在班级里办一本文学刊物,题目是黄子平起的,叫《早晨》。这是一本油印刊物,大家把平日里写成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刻印上去,张贴在三十二楼对面的墙上,也与一些高校的文学刊物交换,还投到许多杂志去。那时许多杂志刚刚复刊或新创建,缺稿子,都很重视地从中筛选。我记得,黄子平把《早晨》给刚创刊的《花城》,《花城》居然派了两个编辑专门来北大选稿子。黄子平给他们找了个空宿舍,他们在那儿选了两天,
挑走了一批稿子,包括我后来发表在上面的《流水弯弯》。其实,在这个时期,全国各高校的文学刊物或小报,也已开始兴盛。*先是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珞珈山》到我们宿舍来联络。我记得来的是张桦,因为他的父亲是北大某系的干部,他家也在北大校园里,放暑假回家就到我们宿舍里来了。大家商量由武汉大学中文系发起,联合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等院校的中文系,创办一个文学刊物,*后定名为《这一代》。记得随后还到张桦家开过一次碰头会,决定《这一代》的**期在北京截稿,我们负责一部分组稿工作,在武汉大学编辑,在武汉印刷。商定第二期由北大制作,以后由各参与高校轮流制作。本来,张桦希望用我的《流水弯弯》做第一期的打头作品,但我那时已经将稿子给了《花城》。我向张桦推荐了上海作家曹冠龙的《火》和史铁生的《没有太阳的角落》。史铁生和曹冠龙当时尚无名气。《火》因语言的奇崛而格外引人注目。史铁生的小说是我们班女同学吴北玲介绍的,她和铁生一起在陕北插队。我记得史铁生的短篇小说都写在类似教师教案的硬壳本上,我一口气读完并让班里同学们传阅。《这一代》创刊号中的诗歌,印象很深的是叶鹏的《轿车从街上匆匆驶过》,似乎是这个篇名,是一首反特权的诗。但首期还没有出版,就被“禁”了。我所见到的首期,连正式的封面都没有,只是内文裹上一个草草印出的封面,只印着《这一代》几个红字。因此北大也就没有了编选第二期的机会。
  ……

内容推荐
《诗歌年代——20 世纪80 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一书,围绕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中的大学生代表诗人、大学生优秀诗作、大学生诗歌社团、大学生诗歌报刊、大学生诗歌选集、大学生诗人书信、大学生诗会活动、大学生诗歌串联、大学生诗歌特色、大学生诗学价值、大学生诗人近况等一系列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对150余位参加过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1977级至1990级各届的大学生诗歌运动的亲历者进行了翔实、全面、生动的访谈,详述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精彩历程,还原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现场氛围,再现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辉煌盛况,总结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创作经验,反思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成败得失,缅怀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美好岁月,探讨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风格特色,追认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诗学意义,证明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卓越贡献,重评了19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独特价值,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大学生诗歌运动历史的重要文本,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领域的空白,既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歌年代(线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红伟
译者
编者 编者:姜红伟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55693
开本 16开
页数 2册(544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8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22
CIP核字 2018005128
中图分类号 I207.209
丛书名
印张 34.75
印次 1
出版地 太原
236
163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