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插花地册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以读书为话题,凭借记忆谈论了其少时读书、创作生涯、师友之间所发生的点滴以及其对文学阅读的感想等等。此外,书中还附有其自传文《如逝如歌》及其现代诗歌作品等。话题轻松,内容丰富,可令读者一阅。

内容推荐

从前我说:“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是一件事的话。”现在就以这个为主来谈谈罢。虽然一向以书为题目写过不少文章,但那都是书评,未免略为严肃;这回则另辟门径,单单凭记忆说话,也就不妨随便些了。

目录

小时读书

创作生涯

师友之间

读小说一

读小说二

读诗

读散文

思想问题

如逝如歌

骊歌

月札

日札

挽歌

后记

后记之二

试读章节

七岁那年,我该上小学了,正赶“文化大革命”兴起,百事俱废,推迟了整整一年才人校。上学后没有语文课本,每天学的是一本《毛主席语录》,当时叫做“红宝书”,可以管所有事情。老师每节课讲一两条,连带认字与学习里面的旨意。《语录》原本不是当教材编的,生字与语法现象并不循由简而繁的顺序出现,现在想来这种课一定颇不容易教,更不容易学。可是两方面似乎也都能够对付。而且此前我在幼儿园里已经认过一些字了。那时还搞“早请示,晚汇报”,每天要抄一段语录,次日交给老师,好久我才找着窍门,专挑字数少的,有一条最短,只有两个字:“多思。”抄得次数最多,以致几乎天天都在“多思”了。不记得过了多久才真正有了课本,大概总是两年以后罢,可是课本并没有更多趣味,而我也就沿袭了从前学《语录》的习惯,依然是对付而已。这一直延续到中学毕业,我不再学习语文为止。当年除了《毛主席语录》,还有一册《毛主席诗词》,大概因为形式内容均非浅显,好像不曾当过课本授习,但也是要读的。我开始读古人诗词,即是《卜算子·咏梅》后面所附陆游的那首同题之作(“驿外断桥边”),我也是由此第一次领略中国诗词之美。上P1中学后我背诵许多唐人绝句,语文课上不爱听讲,便在课本的空白处默写,一学期下来,几乎都写满了。至于老师所讲的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可以说是不大用心去听的。期中、期末都是开卷考试,可以看课本,一抄就是,无须犯难。上大学学的是医科,根本没有中文课程,所以这方面所受教育,迄今仍然是空白。大学毕业后,有一次得知社科院要办函授课,讲些文学概论之类,我想不如也来补习一下,遂托那里的一位友人代为打听。谁知他反倒说,你没学过这个,正是好事。我由此而打消了重学中文的念头。顺便说一句,《毛泽东选集》四卷很长一段时间是公众必读书,而我由打篇末的注释里学到不少历史方面的知识。我很早就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尤其是中国历史,主要是想知道一些事情,但是这方面的读物一时很难找到。外公家有一本专门解释《毛选》成语典故的书,好像不是正规出版物,我也曾反复翻看。P2

序言

我应承下这个题目,整整拖了一年不曾动笔。实在是很不容易写。原因有二,其一是要写自己的事情。我一向认为世间什么都可以一谈,惟独自己的事情除外,因为容易搞得“像煞有介事”。记得有一回和朋友谈起,文艺复兴的流弊之一就是人们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而几百年来欧洲以至世界上的乱子大多由此而生。看清楚这一点,大概可以引为鉴戒,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觉得这未免可笑,也很可怜。再说读者多半是不相识的,凭什么不先请教一句想听与否,就把你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情说个喋喋不休呢。天下事怕的是自己饶有兴致,而别人索然无味。话说到这里,似乎牵扯到意义上了,殊不知此点最难确定,把有意义的看成无意义,因而不说,倒还无所谓,顶多只是遗漏,而古往今来遗漏的事情多了,最终一起归于寂灭而已;麻烦的是把无意义的看成有意义,岂不成了一桩笑话了。废话说了许多,终于还是要写,并不是自己又有新的想法,也不是一向视为无意义的忽然变废为宝了,道理其实只有一个:既然说过要写,那就写罢。只是有些太个人化的事情可以忽略不提,而且知道即便写下来的也没有什么价值,不免换个态度,至少无须装腔作势了。好有一比是明知自家摊儿上只有萝卜白菜,就用不着像卖山珍海味似的起劲吆喝了。当然有会做买卖的,能把萝卜白菜吆喝出山珍海味的价儿来,可惜我没有这个本事,而且总归还是心虚,不如尽量藏拙为幸。

其二是要写童年的记忆。查《现代汉语词典》,“童年”是指“儿童时期,幼年”。这大概是说年龄,真要如此我可就写不出什么来了,因为我在那个岁数差不多没有记忆。有个办法是混水摸鱼,把后来的事情偷偷儿地移到前面去;但是我却不打算这么干,因为这颇有写小说的意思,那样的话倒还不如另替主人公取个名字,索性胡编一气呢,兴许有点儿意思也未可知。这回照旧是实话实说,跟我十年来写文章的路数一样。但如果换个衡量的尺度,比如说经验,知识,或者思想,大概直到现在“童年”也还没有过去呢,这样似乎就可以打一点儿马虎眼了。此外,即使童年只是时间概念,记忆却是绵延一贯的,很难掐头去尾单单截取那么一段儿,而不牵扯到此后的想法和行事。也就是说,童年只是因,后边还有果(或者没有,好比一朵谎花,开过算是完事),我把这个因果关系写出来,大概和“童年记忆”的本义也不太离谱罢。说来这些都是找辙而已,可是人若不给自己找辙,又能干得成什么事情呢。反正勉强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些了。

话虽是这么说,赶到要动笔了,还是觉得为难。前些天和朋友聊天,我说现在无论谁都是几岁上小学,几岁上中学,几岁上大学,恐怕难得有早慧者,更别提什么天才了。这话原本与自己无关,可是现在要写这篇东西,觉得似乎除了一笔流水账以外,也没有什么好交待的。话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从前写过《如逝如歌》,其实是一部自传。从一九八七年写起,到一九九三年才告完成,在此之前凡是自个儿觉得有点感触的东西大多写在里面了,倒不如拿这个来顶账呢。只是因为是诗的形式,又用了梦窗碧山一路笔法,未免有些晦涩,现在要写也只好给它写本事。但是人生经历讲起来也就是点到为止,话说多了反而没有意思。末了想起从前写过一段话:“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是一件事的话。”那么就以这个为主来谈谈罢。虽然十年间以书为题目写过不少文章,该说的话其实也说了不少了,但那都是书评,未免略为严肃,至少书本子要找出来重看一遍,想清楚好坏究竟在哪里。这回则另辟门径,单单凭记忆说话,也就不妨随便些了。所以算是给那几本随笔集子在写本事也行。虽然免不了有记错的地方,可是错误的记忆也是一种记忆。也不是凡记住的都写在这里,有些宁肯忘掉的,我当然不写了。写的主要还是愿意保留的一点记忆罢。也可以说我写的是记忆在这些年里的沉积物或衍生物。可是要声明一句,就是读书我也没怎么特别用过功,只不过别的方面乏善可陈,好像显得这个像回事儿了。但是有一条线索在这里,也就由得我跑野马了。现在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至于“正传”是否仍是“闲话”,抑或更“闲”了几分,我就不管了。

二000年八月九日

后记

费定有本《早年的欢乐》,我还是三十年前读的;写的什么记不真切了,题目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讲到我自己,“早年”并无什么“欢乐”;假如非得指出一项,那么就是这本小书里所记述的了。现在把稿子重校一遍,忽然想起费定的书名,打算移用过来,又觉得未必能够得到他人认同。我所讲的事情,恐怕早已不合时宜。因为这里所提到的,说老实话无一不是闲书,统统没有实际用处。花那么多工夫在这上面,也只是“穷欢乐”罢了,人家看了大概要笑你是傻瓜或疯子呢。

却说有家出版社曾经陆续推出一种“文库”,包括“传统文化书系”、“近世文化书系”和“外国文化书系”等类。刚开始还有些反响,后来就不大有人理会,再往后则根本在书店里见不着了。这套书选目是否得当,翻译、校点是否认真,均姑置勿论;只是假如早些年面世,恐怕不会落到这般下场。读者的口味已经变了,不复我们当初那样求“博”,转而求“专”,——“文库”的推出,本来旨在适应前一种要求;而后一种要求,没准儿只是急功近利打的幌子而已。

我知道自己赶上一个观念嬗变的时代;至于这变化是好是坏,殊难确定。《渔父》有云:“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我们常常笑人“随波逐流”,或许倒是自家修行不够。虽然我也明白,不够就是不够,假装不了圣人。此所以还要唠叨读什么书,有何感想之类老话。当然不妨声明一句,我读这些闲书,并不耽误读对我确有实际用处之书,——我是学医出身,有用的只是教材,每本厚薄不等,加在一起有几十本,前后历时五载读毕。这里不曾谈到,当年却未尝不用功也。

此外书中遗漏之处还有很多,这回并未逐一补充。理由即如从前所说,挂一漏万总归好过喋喋不休。譬如“思想问题”一节,如果详细报告需要增加几倍篇幅,但未必有多大意义。何况很多话别人早已说过,而且精辟得多。前些时我对朋友讲,这方面所思所想,其实可以归结为前人的两段话,其一是周作人所说:“盖据我多年杂览的经验,从书里看出来的结论只是这两句话,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苦口甘口·灯下读书论》)其一是福楼拜所说:“我认为,我们能为人类进步做一切或什么都不做,这绝对是一回事。”(一八四六年八月六或七日致路易斯·科莱)——从这个意义上讲,冥思苦想远不及多读点书更其有益,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虽然拈出这两段话来,并强调其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似不失为一得之见。

顺手添加了几幅插图,都是自己喜欢,又有些感想的。与正文并无关系,不妨说是自成片段。

二00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插花地册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止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1793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8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