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菌世界历险记/课本里的大师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长篇儿童科学童话,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菌儿的细菌,它给我们讲了细菌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科学防止细菌进入体内的方法和细菌对人类的益处与坏处,让我们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1988),科学家、教育家、作家、残疾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因科学实验致全身瘫痪。归国后从事科普创作与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撰著数百万字的科学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创建新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被授予“中华民族英雄”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授予星座命名,国际编号3704号星为“高士其星”。
目录
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我的名称
我的籍贯
我的家庭生活
无情的火
水国纪游
生计问题
呼吸道的探险
肺港之役
吃血的经验
乳峰的回顾
食道的占领
肠腔里的会议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经济关系
科学小品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生物界的小流氓
凶手在哪儿
序言
奔腾的清泉,永恒的光芒
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卡尔维诺,有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们
普遍接受的说法:“所谓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从20世纪初迄今一百多年来,谁不曾熟读过鲁迅先生
的《朝花夕拾》?谁没有背诵过脍炙人口的《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和散发着蚕豆花、稻花般清香的《社戏》?谁
不曾做过冰心先生的“小读者”?谁的一心灵,没有被她
笔下那盏闪烁着橘红色光芒的小桔灯温暖过、照耀过?谁
的情感,不曾接受过《寄小读者》那涓涓眷水的润泽?
如呆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光芒璀璨的“小经典”
——那曾经使一代代小读者甘之如饴和耳熟能详的名篇杰
作一一开列出来,将是一份多么丰盈、美丽和迷人的文学
书单: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张天翼
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小坡的生
日》《骆驼祥子》,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萧
红的《呼兰河传》,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孙犁的《白洋淀纪事》,陈伯吹的《一只
想飞的猫》,还有高士其的科学童话《细菌世界历险记》
……
这些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淘洗和检验,足可传至永恒,
成为一代代小读者的童年必读的“小经典”。说这份书单
是一套“小经典”,其中的“小”有两层意恩:一是这些
作品的作者,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吏上的“大师”级的文
学家,而这些作品,却往往是他们文学午表里的一些“小
作品”,是一棵棵参天巨树上绽放出的小花朵,是文学巨
人们献给幼小者的珍贵礼物,是真正的“大家小书”;另
一层意恩就是,这些作品大都篇幅不大,有的只有几万字
,不是皇皇巨著,而是形制短小的“小创作”,因此,是
在众多现当代文学巨著中最适合少午儿童阅读的“小经典
”。
欧洲有个说法,叫作“SmallIsBeautiful”,即“小
的是美好的”。德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有本谈人类发
展问题的畅销书,书名就叫《小的是美好的》。当然,对
于任何文学名著来说,简单的“大”和“小”,井不能成
为评价它们的标准,应该说,大的和小的作品都可能是美
好的。我在这里只是想借用“小的是美好的”这个说法,
来表达裁对这些小经典的敬仰、喜爱与欣赏。正是这一部
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
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
、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午时
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
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是卡尔维诺所说的“我正
在重读”的书。
它们的品质和魅力,它们的伟大和永恒之处,至少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们几乎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之作和“唯一”
的作品,套用现代文学家施蛰存先生的一个说法,这些作
品可以全部列为“一人一书”的不二之选。这些作家们也
许在他们的“大作品”里能够找出两三部或多部可以互相
代替的,但是像这样的“小经典”,却往往只有唯一的一
部。它们几乎是从诞生那天起,就被打上了“杰作”或“
不朽”的标识。
二是正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佳构之作
,所以,它们也足可成为现代白话语言在纯正、优美、规
范诸方面的典范之作。事实上,这些作家和这些小经典,
的确也是一代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首选对象和,必备选
目。而且,还因为篇幅上的节制与适度,它们也在无意中
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分级阅读、循序渐进的便利与保障。
三是这些作家和作品,虽然因为年代、地域、文化背
景以及作家性格气质、个人知识谱系的不同,每一部作品
也会在题材、体裁、感情基调、恩想深度、语言风格等方
面各有千秋,然而,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不难感到,它们
在努力传达着各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努力地赢得当
时的那一代小读者的同时,也都具有强大和鲜活的生命力
、超越力,超越各自的时代、地域和创作背景,把一些属
干全人类的、真善美的、永恒的东西,保留在自己的作品
里。
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其中最可称道的,
就是一种可使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感知的伟大、朴素布温
暖的“儿童精神”,或曰“童话精神”。这种“儿童精神
”,包括单纯、天真、自然的童年趣味,仁慈、宽容、温
柔的舔犊般的母爱情感,对干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个体的充
分尊重、理解与呵护,幽默、快乐和恣肆的游戏趣味,与
花鸟虫鱼为邻的爱自然之心,等等。我们看到,无论是鲁
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还是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
无论是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还是林海音的《城南旧
事》,这种伟大的“儿童精神”,在每一本小经典中闪耀
和流淌。它们是美丽的星光,也是明亮的溪流和清泉;是
永不停息的薪火承传,也是“中国故事”的血脉绵延。
不单单是儿童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几乎是所有优秀
的文学作品,都会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和美好理想,那就
是:要给世界送来爱一心、温暖和力量,要给人间
导语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菌儿”的细菌,它为读者娓娓讲述了其菌类家族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衣食住行、生活习性,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仅让我们认识了细菌,更让我们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打开这本书,那些时而淘气,时而傲慢,时而伤感,时而狰狞的菌儿就用它那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们说出了它全部的秘密。
精彩页
我的名称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用笔记录下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儿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记录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作“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儿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是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令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干,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棵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只大狗、一头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却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只有苍蝇眼睛的一千分之一,是顶小一粒灰尘的一百分之一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还没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是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还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我,而我不是鬼,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话长,我真是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菌世界历险记/课本里的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士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227271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4
CIP核字 2019262793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5
15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