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国学的当代性/清华国学研究系列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上下两编,各七篇文章。上编汇集了作者近年针对“国学”这一整体概念进行的思考,下编则主要以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作为个案,探讨近代以来国学传统在不同学者个体身上的体现,以及作者本人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对国学传统的思考与继承。 作者简介 刘东,1955年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师从李泽厚;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讲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和中国的港、澳、台;除国学领域外,所治学科依次为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学、教育学,晚近又进入艺术社会学领域。 著述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近思与远虑》《浮世绘》《理论与心智》《道术与天下》《用书铺成的路》《我们的学术生态:被污染与被损害的》《思想的浮冰》《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自由与传统》《引子与回旋》《悲剧的文化解析》《国学的当代重估》等;译有《马克斯·韦伯》《卢梭·康德·歌德》《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等;编有《中华文明读本》《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话语》《伯林与当代中国:自由与多元之间》等;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人文与社会译丛》,前者为当今汉语学界一大丛书,后者为当今第二大丛书。此外,还创办和主持了《西方日本研究丛书》《大学之忧丛书》《艺术与社会译丛》《清华国学书系》《讲学社丛书》等系列;他所主编并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长期赞助的《中国学术》杂志,更被公认为华语世界学术量重要的学刊。 目录 上编:理论背景 国学:六种视角与六重定义 国学如何走向开放与自由 世俗儒家与精英儒家 落实儒学的历史条件——从《天边有一块乌云》谈起 汉学与国学 两种古典学之间的对话——回答白雅琪教授的提问 激活本土文化的思想资源 下编:文化个案 王国维的悲剧观念 又让任公复生一回——序《梁启超年谱长编稿本》 有关陈寅恪的思考提纲 历史与现实中的清华国学院——访清华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 儒学传统中的家庭文化 传统的毁弃与更生——关于当代文化问题的对话 仁心一刻也不能断根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国学的当代性/清华国学研究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4122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02 |
| CIP核字 | 2019203326 |
| 中图分类号 | Z1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0 |
| 宽 | 15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4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