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大败迹
内容
编辑推荐

胜利与失败相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就是它的敌人从失败走向失败的过程。因此,翻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敌人之一——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史,正是从另一面对人民解放军胜利道路的展示。

基于此,我们实事求是、客观地编撰了本书,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蒋介石失败过程的同时,重温我们这支军队光辉灿烂的历史,学习它那种不畏强暴、不惧艰险、不怕牺牲、永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内容推荐

为什么蒋介石屡战屡败?为什么人民军队百战百胜?从《蒋介石大败迹》看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从《蒋介石大败迹》看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目录

第一章 数次“围剿",一败再败

 一、红军刚诞生,蒋介石就下令“根诛” 

 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国民党军被歼1个师部和3个旅

 三、第二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国民党军被歼3万余人

 四、第三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国民党军五战皆败

 五、第四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国民党军惨败不堪

第二章 万里追堵,枉费心机

 一、追堵红军抗日先遣队,终难阻挡红军胜利前进的步伐

 二、追堵红6军团西征,反乱了其整个“围剿”部署

 三、“清剿”鄂豫皖苏区及堵截红25军长征,越堵红25军越壮大

 四、追堵红2、红6军团长征,最终无可奈何

 五、追堵红四方面军渡嘉陵江西征,嘉陵江终为红军所有

 六、追堵中央红军长征,促使中央红军创世界战争史奇迹

第三章 消极抗日,一退再退

 一、九一八前后,蒋介石下令“力避冲突”

 二、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蒋介石仍寄希望于最后一秒钟的和平

 三、长城察哈尔抗战为什么会失败

 四、不得已而为之的西安事变

 五、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仍坚持说还没到“最后关头” 

 六、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的失败,首先是败在蒋介石战略指导上的错误

 七、武汉、广州的失守,表明蒋介石片面抗战路线的失败

第四章 全面进攻,全面失败

 一、蒋介石全面进攻部署

 二、首战中原

 三、再战华北和东北

 四、全面进攻的失败

第五章 重点进攻,损失惨重

 一、蒋介石的哑铃式战略

 二、丧师孟良崮

 三、占领延安和丢失延安

 四、重点进攻的失败

 五、蒋介石总结1947年失败教训

第六章 分区防御,丧师失地

 一、何为“分区防御” 

 二、“分区防御”均遭挫败

 三、蒋介石承认:失败情绪笼罩着整个国军

 四、南京“军事检讨会议” 

 五、蒋介石在“军事检讨会议”上的检讨

第七章 决战东北,丢失东北

 一、蒋介石三易东北主帅

 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及所属部队

 三、固守东北的措施

 四、毛泽东运筹帷幄

 五、东北国民党军被歼概况

 六、蒋介石把东北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卫立煌头上

第八章 中原较量,损兵折将

 一、蒋介石徐蚌作战部署

 二、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战斗序列

 三、国民党“徐蚌防御体系”与“会战计划” 

 四、刘峙集团覆灭记

 五、国民党“五大主力”的结局

 六、淮海战役结局

 七、当蒋介石收到杜聿明集团全军覆没的消息后

 八、刘峙谈其失败

 九、杜聿明谈淮海战役失败

第九章 狂赌华北,再遭惨败

 一、蒋介石“固守平津”的决策

 二、傅作义固守平津的作战部署

 三、傅作义集团瓦解简况

 四、傅作义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五、蒋介石“引退” 

第十章 隔江对峙,师溃千里

 一、渡江战役前国共两党两军形势

 二、蒋介石“划江而治”的企图和部署

 三、蒋介石、李宗仁等求和的目的

 四、汤恩伯的具体江防部署

 五、解放军渡江战役简要经过

 六、解放军渡江时的蒋介石

 七、“总统府”丢失后,蒋介石召开的杭州机场会议

 八、上海作战会议检讨江防失败之原因

 九、蒋介石从上海等地运走了难计其数的黄金、珠宝、文物去台湾

 十、蒋介石从溪口窜回上海,誓与上海共存亡

 十一、蒋介石飞赴马公岛

 十二、逃离上海去台湾,总结三条失败原因

第十一章 穷寇顽抗,一触即溃

 一、丢失东南沿海

 二、西北、绥远断了指望

 三、中南尽失

第十二章 西南一隅,困兽犹斗

 一、蒋介石部署西南防务

 二、宋希濂集团主力被歼

 三、蒋介石逃离重庆

 四、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日子

第十三章 逃离大陆,慌不择路

 一、不堪一击的“川西决战”计划

 二、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力量——胡宗南集团被歼

 三、汤尧集团被追歼

 四、在大陆的最后据点被拔

 五、秘密撤离舟山

 六、纷纷起义、投诚

 七、蒋介石在台湾总结失败的原因

第十四章 反攻大陆,彻底绝望

 一、鼓吹“反攻大陆”,制定“反攻”时间表

 二、组织袭扰

 三、制定《光复大陆指导纲要》 

 四、派遣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

 五、策动国民党军队“毋忘在莒运动” 

 六、策划军事反攻大陆未果,彻底绝望了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六、策划军事反攻大陆未果,彻底绝望了

中国大陆上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状况以及越南战争的扩大,使“反攻复国”计划一直受挫的蒋介石精神再次振奋,认为“今日复兴之机运,业已再握,……反攻行动的发轫,已不容再事拘限”。于是,除了政治攻势外,军事上也蠢蠢欲动。

这样,从1966年下半年至1968年底,台湾岛内掀起了一股“敦促政府反攻大陆”的潮流。特别是一批“立法委员”纷纷呼吁“利用越南反共战事扩大及毛纵容红卫兵在大陆上横行作乱的当前时机,进行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利用此时机反攻大陆,不应再受中美条约的限制”;“目前匪帮是挫于外、讧于内,兵法乘势,此其时矣,何不即刻兴师,跨海西征,诛除巨憝,完成戡乱”,并坚称“决不可坐失良机”。

蒋经国自称“当前国军的战力与士气,必能肩负得起反攻大陆的重任,更有绝对制胜的把握”。

“国防部”副部长马纪壮则宣称,国民党军队攻下福建后所需的军粮及福建2000万人口的民粮,台湾均已做了准备。

1966年10月30日,蒋介石利用接受西班牙记者采访的机会宣称,如果中共参与越南战争,“我将发动军事反攻”,并说这是“合符逻辑而自然之事,且此项计划及希望吾人已准备了10多年”。

同年12月25日,他在“宪政研讨会”上,再度为反攻大陆鼓气。他抨击大陆“是个无法无天,黑暗恐怖的地狱世界,……已经濒临最后崩溃的边缘”。他说:“审度当前情势,面对大陆反共反毛斗争的继续开展,我反攻行动实有随时发动的可能”,“毛贼匪帮鼓动‘红卫兵造反’的狂言妄行,必将一语成谶,而促起我们反攻革命战争与大陆反共抗暴运动的结成整体,汇为洪流。”

在随后召开的国民党九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公开表示,他准备利用中共目前的动乱局面而予中共以一次死命的打击。

他还指示“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开会,讨论“如何把握大陆动乱局势,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发挥总体战的力量,以策进反攻复国行动”的问题。

台湾沉浸在一片“反攻大陆”的喧嚣声中。1967年2月9日,台湾《中华日报》以《历史性的春天来了》为题,发表一篇社论,鼓吹这一年是“反攻大陆”决定性的一年。

除了一系列反攻宣传外,台湾当局也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加紧了备战工作,并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

在1966至1968年的3年之中,蒋介石多次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军事反攻大陆。1967年初,驻守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队已达10万人。外电评论说:“这些部队,如果说用以防卫的话,似乎用不着这样多人。”美国政府曾逼迫蒋介石从金马撤出一部分军队,但遭到拒绝。同时,台湾也有2个师约3万余人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击。

国民党军队还在台湾举行各种军事演习,其中每年10月举行的代号为“南昌”、“南京”、“光华”的三军联合演习,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出动了各种飞机、导弹,各类舰艇,大编队战车群,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以模拟陆战、攻坚作战、海战、空战为主要内容。而且每次演习,蒋介石都亲临观摩,为国民党军队打气,并希望“反攻复国的每一战斗,皆能像今天一样如示渚掌,也像今天一样动如雷震的胜利成功”。

另外,还以防原子弹为主要目的,举行了“泰岳二号”、“泰岳三号”联合防空演习。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也频繁进行武装探试。

一是派遣大批武装特务,如“反共救国军”等渗入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破坏。1966年10月15日,“海上突击队”在福建闽江口附近海面,袭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巡防艇。1967年5月29日,一股武装特务在山东沿海登陆,被人民解放军击溃。同年11月19日晚,广东省惠阳县平潭墟空军机场遭到“反共救国军”的袭击,据称一些飞机被毁。

二是派遣大批特工人员潜回闽、粤、桂、滇地区,利用渗入群众组织的办法,以图组织“反毛救国军”,并借机煽动群众破坏交通等。

三是国民党空军又借机寻衅。自从1965年8月6日和11月14日两次海战中,国民党海军军舰“剑门”、“章江”与“永昌”号被击沉,其军事挑衅一度收敛。但1967年1月13日,国民党空军同人民解放军空军再度在金门附近发生空战,国民党空军损失F-104型飞机1架,人民解放军空军被击落2架米格-19型飞机。这是自1960年以来,台湾空军第一次占了便宜,于是乎大吹特吹,肆意渲染。蒋介石也于2月3日召见空战人员,大加训勉,要他们“为反攻复国战争开创更光荣的纪录”。

尽管如此,由于人民解放军的严密戒备与严厉打击,蒋介石乘乱反攻的企图终于又一次失败。1969年后,这场来势较猛的反攻大陆再度偃旗息鼓。

与此同时,徐廷则、黄天明等纷纷驾机飞向祖国的蓝天,投人人民的怀抱。就连蒋介石的前行政院长翁文灏、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甚至接替他总统职位的政敌李宗仁,也冲破蒋介石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大陆,并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尽管在台湾的许多国民党军政人员没能投入祖国的怀抱,但他们绝大多数决不愿再充当蒋介石“反攻大陆”神话的祭品,他们的心是向往大陆的。当时居台北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逝世前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蒋介石还能“反攻大陆”吗?美国人对蒋“反攻”态度的冷淡与大陆原子弹爆炸成功,使后半生倾全力从事“反攻圣战’’的蒋介石长叹一声说:“完了!我们反攻大陆已没希望了!”

P325-328

序言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人民解放军为缔造和保卫共和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里,穿过大半个世纪的时空隧道饱览这支人民军队英雄业绩的时候,我们会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支英勇无畏、能征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是一支英雄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胜利与失败相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就是它的敌人从失败走向失败的过程。因此,翻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敌人之一——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史,正是从另一面对人民解放军胜利道路的展示。

基于此,我们实事求是、客观地编撰了《蒋介石大败迹》,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蒋介石失败过程的同时,重温我们这支军队光辉灿烂的历史,学习它那种不畏强暴、不惧艰险、不怕牺牲、永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自从中国工农红军诞生那天起,胜利的号角就一直在这支军队中唱响,而同时失败的丧钟就一直伴随着蒋介石。1927年夏起,在我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西北部的广大地区,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相继爆发。蒋介石对此恨之人骨,下令彻底“根株”,妄图把幼小的红色武装消灭在襁褓之中,然而他却失败了,各地武装起义似燎原烈火,越烧越旺。

当红色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之时,蒋介石不惜动用数十万大军,对之进行一次又一次“清剿”、“进剿”乃至大规模“围剿”,然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失败,红军奇迹般地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当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进行万里长征之际,蒋介石先后调动百万大军对区区数万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然而,英勇无比的红军穿越国民党军层层封锁线,血战围堵强敌,突破乌江、金沙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勇夺天险腊子口,终于到达了陕北,长征以红军的胜利、蒋介石的失败而告结束。

在整个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两军交战900多次,蒋介石以其损失104万余兵力的败绩记录在册。

当日本帝国主义张开血盆大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亡的时候,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使得在丢失东北之后,华北、华东、华中、中南等地先后遭到了日寇铁蹄的蹂躏,而国民党军一退再退。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一再强烈抗议和要求下,并经过西安事变,蒋介石才不得不同意抗日,然而却失去了早期抗日的战略主动权,丢掉了抗击日寇的有利时机,致使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劫难。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蒋介石为抢占胜利果实、建立蒋家王朝,发动了全面内战,先后投入了800万大军,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再到分区防御、重点防御,然而却统统失败了。在三年多时间内,国共两军交战800多次,蒋军几乎次次失败。在最后的几次战略决战中,每次都损失50万左右的兵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蒋介石损失807万多人,其中起义、接受和平改编与投诚的官兵达177万余人,起义投诚将领1400余名,其中陆军有153个整师,海军大小舰船74艘,空军飞机26架。

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并没有甘心失败,继续整军备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企图“反攻大陆”、“光复大陆”。他派遣了一批又一批海陆空军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袭扰、骚扰和破坏。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49年秋至1953年7月,国民党军对大陆从上百人至上万人的中、小规模登陆窜扰活动就达70余次,出动总兵力达4.7万余人,然而他却失败了,被大陆沿海军民歼灭’7900余人;至1959年1月,福建前线部队共对窜扰的国民党军进行13次空战、3次海战,共毙伤其7000余人,击落击伤其飞机36架、舰船27艘;1962年下半年至1965年初,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入窜的国民党武装特务40余股594人。蒋介石20多年的“反攻大陆”梦就这样破灭了,所遭到的失败如同在大陆一样,惨重而无奈。  本书对上述蒋介石大败迹做了概略的记述。由此我们发现:蒋介石指挥对我军交战,用兵少则失败小;用兵多则失败大;用兵时间集中,则损失兵力重,反之就轻。这或许就是蒋介石大败迹的规律。我们正是依据这一规律而作笔墨的。

当然,对蒋介石败迹的描述是粗线条的,许多败迹还未记叙。为求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详见本书参考资料),在此特向被参阅资料的作者表示深深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李庆山

2008年3月18日于北京

后记

读罢本书,我们似乎可以更加清晰地勾画出蒋介石的败绩或其败迹了。扼要之:自从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后,直至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岛死去,其问48年,蒋介石一直视中共军队为心腹大患,于是一直没有放弃过要消灭它的念头。然而,小打小败,大打大败;战略上失败,战役战斗上也败;用精兵强将败,亲自上阵也败。如果说,蒋介石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失败还是局部的、非致命性的话,那么到了全国解放战争特别是后期,蒋介石的失败就是全局性的、致命性的。3年多的内战,蒋介石兵败大陆的过程,不是败一仗输一役,而是仗仗败、役役输,始终败,全局败,共被消灭800余万人,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损失的兵力可以与之相比,而德军损失的兵力是在近6年盟军、苏军等数十国军队抗击和反击的结果。

所以有专家说,蒋介石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最不应该失败而失败的枭雄”。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败绩(迹)?这似乎人尽皆知了,了解历史的中国人,谁都能说上几条,最根本的恐怕就是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失民心者失天下。失去了民心意味着政治上反动,而政治反动与军事必然是紧密相联的,一切战略战术、指挥协同、士气斗志、军内团结等无不受此影响。

蒋介石曾无数次寻找失败原因,总结出若干条,但终不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他也曾无数次问到共军为什么能取胜,找出若干条理由,但终不得其要领。之所以如此,因蒋介石至死也未认识到其中的奥妙和真谛:他所代表的是反动的力量,是一种腐败没落的势力,失败是必然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大败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庆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4537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4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