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
内容
编辑推荐

《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编著者孙骁骥。

《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是关于1720年英国南海金融泡沫的故事,笔法通俗,条理清晰,将1720年英国股市经济大崩盘的来龙去脉叙述得引人入胜,如关键人物约翰·劳倍受贵妇亲睐,牛顿也炒股失败等等,故事性和可读性强。 作者长期研究与英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史,本书在通俗易读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论证谨严,附有详细的引文注释,兼具可靠的学术性。

内容推荐

《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编著者孙骁骥。

《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内容提要:1720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南海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史上最早的重大金融泡沫事件之一。《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即以这一金融泡沫为中心,以细致晓畅的笔触,讲述英国南海公司与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成立、繁荣和崩溃的故事,并对隐藏在股市泡沫背后的国家金融和政治的联手合谋作出了细致分析:南海泡沫表面上是投资者的贪婪和疯狂酿成的灾难,实则是在重商主义思想支配下,政府与企业利用市场的不完善联手推演的经济骗局。1720年股市大崩盘的故事,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警醒的意义。

目录

引言  回望18世纪的英国股市 

第一章 股票市场在英国的兴起——报纸、咖啡馆与公共空间的形成 

第二章 杀人犯、赌徒与经济学家——约翰·劳其人其事 

第三章 一场战争打出一家公司——南海公司背后的政治与军事角力

第四章 债务问题让国王头疼——乔治一世时期的英国经济与公债——乔治一世时期的英国经济与公债 

第五章 来自巴黎的金融炼金术 ——纸币系统开始在法国运转 

第六章 拿什么“拯救”英国经济 ——“南海计划”在议会的通过

第七章 投资的激情与消费的疯狂 ——“繁荣”背后的非理性行为 

第八章 股市最后的泡沫——从股市崩盘到对南海公司的审判

第九章 1720年大崩盘——从股市崩盘到对南海公司的审判 

第十章 泡沫之后——泡沫经济的历史依然在延续结语  从致富到致穷

试读章节

众所周知,股票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预期的左右,而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又往往是依靠相关信息来判断。谁更快地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谁在股票市场中占得了先机。所谓信息,某种程度上就是关于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一位学者曾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80年到1989年间正式立案的三百余起内幕交易犯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她发现,在有内幕交易进行的交易日里,股票持有者的收益回报会比信息向大众公布后的交易日里高出很多。换言之,内幕交易确实让一部分人赚到了额外的金钱,不过,这群人永远不可能是股票市场里彻底与“内幕”绝缘的普通投资者。也难怪连上海证交所大门外扫地的大妈也时常冒充股界人士,逢人便称自己有最新内幕消息。个中道理不难理解,因为股票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允许作弊的赌博,若有内线情报,扫地大妈亦为证券专家。身在“圈里”还是在“圈外”,这对于我们的股市来说无异于一张准入证。 这或许足以解释,为何在某些时候明知股市的黑幕和阴谋在上演,人们仍然会奋不顾身地纵身从“圈外”跳进他们臆想中的“圈里”,加入到这场“群魔乱舞”的股市嘉年华。尤其当全民陷入疯狂,人人都渴望一夜暴富的时候,这样的行为就更加屡见不鲜。投资者们集体行动的逻辑源于一种从众的心理基础。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论述股票价格波动时,曾用“选美理论”来比喻投资者的集体行为。简言之,如果在一场选美比赛中,获胜标准由观众投给候选人的票数而定,并且投票给最终冠军的观众都可以得到大奖,那么,人们为了获得奖品,并不会投票给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女性,而会投票给他认为多数人都会选的那位女性。这样的策略完全是出于权宜之计,至于最后选出来的冠军到底是不是真美女,反而无关紧要了。 把票投给并非真美女的参赛者,如此诞生出来的选美皇后,头上顶着的就不再是金子打造的皇冠,而是一顶泡沫皇冠。同理,投资者并不会单纯地购买自己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股票,而往往会购买他认为大多数人都看好、都会购买的股票。因为股票的涨跌决定于整个市场的预期,而不是个人预期。当股市内外的各类小道消息满天飞,内幕交易频繁进行的时候,人们的市场行为就更容易被这样的心理所左右。在博傻理论的作用下,投资者们追涨杀跌,“合谋”把股价炒得老高,根本不顾股票是否如实地反映出自身的价值。如此,市场最终向人们隆重推出的,很可能并非真正具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股票,而是一堆金融泡沫。

天真的投资者们信任南海公司和密西西比公司等具有政治背景的公司,实质上表现出的是他们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但可恶的是,政府及其下属的企业恰恰利用了人们这种廉价的信任、盲从与贪婪,通过公然的欺骗行径掠夺投资者的财富,从而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获益者。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这一切均是为了国家债务或者说“国家利益”。不难看出,南海泡沫表面上是投资者的贪婪与癫狂酿成的灾难,实则是政府与企业利用市场的不完善联手导演的经济阴谋,而在阴谋背后作祟的,是根深蒂固的重商主义思维。重商主义思维强调国家垄断出口贸易,因此,为了争夺海外贸易权,欧洲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十分频繁,战争形成的巨额负债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了偿债,公债被不受监管的政府和国有企业转移到资本市场,造成了金融泡沫的泛滥,短暂的繁荣假象后,泡沫的破灭最终对经济产生了毁灭性打击,从而带来了贫穷……沿着重商主义的思维,我们清晰地梳理出了这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反应。P230-P232

序言

说不完的南海泡沫  有人类社会,就有投机活动。不过投机活动几乎全民卷入,并给社会带来重大灾难,还是在市场经济形成之后。最早的大规模投机活动是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最早的大规模金融投机则是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从那以后,投机活动不断花样翻新,但实质并没有变。因此,南海泡沫成为许多人研究的对象,所出的著作,车载斗量,汗牛充栋。不过,读了孙骁骥先生写的《致穷》,觉得仍然由许多新特点,值得一看。

首先,这本书是通俗的、有趣的,适于所有人阅读。写这类著作,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研究性的专著,严肃而认真。这种书学术意义是重要的,但离普通读者远了一点。另一种是通俗的,所有人都可以读。许多学者不屑于写这类书,但我觉得,这两类书都不可少,各有自己的读者群与目的。这本《致穷》,让一般读者可以读懂,还很有趣,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应该畅销。

其次,这本书不是就事论事,只讲南海泡沫,而是写出了它的大背景,即当时英国的经济与社会状况,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这一事件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出现南海泡沫的原因。对这一段经济史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益。过去的不少类似著作,集中于南海泡沫本身,而忽略了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这本书改变了这种写法,更有可读性。

作者孙骁骥先生是一位80后的海归学者。他的研究是扎实的,但表述是平民式的。有这样的新一代学者出现,我感到十分高兴,写几句读后感作为序言。

梁小民,2012.7.18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通俗的、有趣的,适于所有人阅读。作者孙骁骥先生是一位80后的海归学者。他的研究是扎实的,但表述是平民式的。有这样的新一代学者出现,我感到十分高兴。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

通俗经济读物的写作并不容易,它需要同时满足三个“ing”,即趣味性(interesting)、娱乐性(entertaining)以及思想上的激发性(provoking)。我想,读者会和我一样认为此书做到了这三点。

——台湾经济史学家 赖建诚

历史上数次股市泡沫,都有两个铁定的经济因素:政府层面的货币国家化超发政策,国有企业或者是与政府密不可分的垄断企业。经济史反复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政府甚至比消费者更加短视。如何渡过骇人的危机,南海泡沫的教训,可资借鉴。

——财经作家 苏小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骁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78726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5.619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