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傅佩荣讲中国四哲经典系列(共4册)
内容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教授积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台湾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出版《哲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推开哲学的门》《心灵的旅程》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傅佩荣讲老子》
主题一:面对天下大乱
第一讲:虚无主义的危机
周文疲敝:文化失去活力
虚无主义:价值上与存在上
换个角度思考人生意义
第二讲:与儒家的三点差异
不以“人”为中心的思考模式
以“道”代替“天”
以德报怨:包容一切
第三讲:从认知提升到智慧
以知为区分
以知为避难
以知为启明
主题二:道的深刻意义
第一讲:道是什么?
万物的来源与归宿
整体与永恒的观点
悟道方法:虚与静
第二讲:道与德的配合
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
德:本性与禀赋,人的问题?
自然:自己如此的状态
第三讲:从道来看万物
一往平等的精神
平衡和谐的状态
得失可以泯除
主题三:圣人无心而为
第一讲:圣人的定位
双重角色:悟道的统治者
与儒家大异其趣
独立自足
第二讲:圣人的表现
悟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无为:无心而为,没有刻意的目的
正言若反:辩证思维的特色
第三讲:圣人的榜样
为道日损:去欲,不争
知病不病:平静,自得
智慧所彰显的美
主题四:三宝足以安身
第一讲:慈,慈爱对待人与物
以道为母,母之爱惜子女(万物)
慈故能勇:真爱必有勇气
一念之仁慈,与大道相通
第二讲:俭,节俭珍惜万物
自然生态的资源有限
俭故能广:损有余而补不足
少私寡欲,更能悟道
第三讲:不敢为天下先
不争,居后,退让
可以成为真正的领袖
既以与人己愈多:精神丰足

《傅佩荣讲孔子》
主题一:在考验中成长
第一讲:学习是人生的转折点
乱世中的贫困少年
立志学习:五经与六艺
儒家传统的特色
第二讲:生活中的修养
自我约束:饮食与言语
谨慎与忧虑
自得其乐:真诚与礼乐
第三讲:志业的传承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知识分子:用世与行道
儒家的人生理想
主题二:肯定群我关系
第一讲:亲情出于天性
人的生理、心理与伦理
孝顺的具体作为
上尊祖先,外及天下
第二讲:友谊值得珍惜
交友:共学、适道、立、权
益友与损友
朋友的情义
第三讲:积极参与社会
入世的情怀与责任
对富贵名利的省思
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主题三:展现人文之美
第一讲:全人教育的理想
人才教育:用之于外
人格教育:求之于内
第二讲:诗为教化之始
真实情感的表现
文质彬彬的言行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三讲:乐与生活趣味
音乐与自得其乐
美感的教化力量
尽美与尽善
主题四:觉悟天人之际
第一讲:认真面对死亡
丧礼与祭礼:慎终追远
对鬼神的正确态度:不可谄媚
杀身成仁与朝闻夕死
第二讲:信仰的真谛
信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
尊重民间信仰
第三讲:完美的生命
对己要约,对人要恕,对物要俭,对神要敬
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
真诚,悦乐,圆满
《傅佩荣讲庄子》
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第一讲:深度虚无主义
省思痛苦与死亡
富贵暗藏危机
但求明哲保身
第二讲:身体的困境
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钩心斗角,欲望无穷
情绪复杂多变,难以安顿
第三讲:心智的茫然
人类中心的价值观是虚妄的
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卖弄智巧,错失大道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第一讲:心斋的修炼
以“气”取代耳与心:虚
虚而待物,唯道集虚
虚室生白,展现光明
第二讲:顺从“不得已”
身体的变化:老、病、丑、怪
处境的压力:贫穷与萎靡
算命的难题:吉凶依于欲望
第三讲:化解一切的执着
无情:不受好恶的干扰
无动于衷:天下人的毁誉
乘物以游心:当下自在逍遥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化
第一讲:不与世俗争胜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
依循天下之大戒:命与义
随顺客观形势:顺人而不失己
第二讲:外化的秘诀
明白生死的常态现象
孝顺的初阶:敬,爱,忘亲
孝顺的高阶:使亲忘我,忘天下人,使天下人忘我
第三讲:内不化的快乐
悟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虚己以游世:与道为友
相忘于大道,永不干涸
主题四:从真实到美感
第一讲:以身合心:从技术到艺术
专注熟练而巧夺天工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忘适之适:一切安好
第二讲:以心合道:静与游
心如止水,水静则明如镜
精神生于道:在整体中,一无所碍
万物无一不可欣赏
第三讲:美感洋溢的生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万物平等,依其个体而得到全盘肯定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傅佩荣讲孟子》
主题一:好辩
精彩页
周文疲敝:文化失去活力
老子是哲学家,是道家的创始者。据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是楚国人,在周朝负责管理国家档案,他退休后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遇到关尹(守关的官员),关尹听说老子很有学问,想请他留下一些智慧资产,所以老子在短期内写了五千多字。这是传说,要在短期内写出《老子》五千言,可能性不大,估计是由一群隐居的人长期生活留下的心得。据说后来关尹随老聃一起隐居去了。《庄子·天下》有一段说:关尹、老聃都向往“道”。过去谈“道”,通常会配合“天之道”或“人之道”。但是,作为道家的老子,他谈的是“道”的本身,并演变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老子出关之后不知所终,重要的是他留下了《老子》。这本书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一到三十七章称为《道经》,因为第一章开头是“道可道,非常道”;三十八到八十一章称为《德经》,因为第三十八章开头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与德合在一起,称为《道德经》,所说的和仁爱、慈悲、忠孝毫无关系。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究竟真实”。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儒家是“真诚”,道家则是“真实”。真诚只对人有效,而真实对万物都有效,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其真实的一面。而虚伪的出现,是因为人的认知与行动,常常带来复杂的情况。“道”要回应的是:宇宙万物充满变化,背后有没有不变的本体呢?“德”是指获得的“得”,“德”与“得”在古代音意相通,与伦理道德无关,万物获得道所赋予的部分称作德。道与万物之间就靠“德”在联系及运作,而“德”又不能离开万物,所以说“德”是道在万物里的代表。譬如,一朵花,因获得道的支持,才能存在。万物获得道的部分,称作它们的本性与禀赋。唯一有问题的是人,人同样获得道的加持,不过人制造很多复杂的情况,是道所无法规定的,这就牵涉到比较深刻的问题了。
哲学家面对时代危机,要思考如何让人继续活下去。要活下去,有两个基本要求,仁爱与正义。仁爱就是发展经济,让人丰衣足食,可以养家糊口、传宗接代,一代代发展下去。但要维持正义比较困难。人有自由,有人行善,有人作恶,所以需要赏善罚恶,如果没有正义,任人胡作非为、巧取豪夺,社会就会混乱。儒家强调仁爱与正义,要具体落实在人的生活中。而道家则认为仁爱和正义必须推到最根源,从根本上化解这个问题。因此两家各有取舍。
回到周文疲敝。文化为什么会慢慢疲累毁坏呢?现在很多人谈国学,也有人疑惑为什么要谈这些老东西?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制度、理念。器物最为具体,表现为经济繁荣发展,每个人都有方便丰富的器物以节省时间和力气;制度层次有法律与规范,能让社会秩序维持稳定;理念层次则无形无象,我们讲国学的目的,谈的就是理念。如果有人学了老子之后,希望仿效其中的器物与制度层次,就只能说是“小国寡民”。老子在第八十章提到“小国寡民”,人们老死不相往来,彼此不会比较,也没有纷争,因为比较是痛苦的来源之一。柏拉图也提出理想国的概念,他的国家只有五千零四十人,他认为只有这种小型国家,才能稳定和谐。
《庄子·天地》有个故事,子贡看到一个老人家辛苦地抱着瓮去装水,于是好心建议他用桔槔(汲水的器具)。没想到老人家生气了,他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意思是,人使用机械之后,就会思考怎么样最便利,发展到最后,世界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老子主张回到原始状态,但今天可能没什么人想再回到原始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老子的理念:什么样的人生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观念是正确的。我年轻时读到“强行者有志”(《老子》第三十三章),亦即勉强自己往前走就是有志向,有志向才会要求自己。这使我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后来念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第四十四章),意思是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天灾人祸。举例来说,一个人很喜欢搜集酒杯,家里有个酒柜,摆满了酒杯,后来地震时酒柜倒下来,酒杯全部碎光了,他从此再也不看酒杯了。
P3-6(《傅佩荣讲老子》)
导语
华人世界著名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
华人世界哲学巨擘傅佩荣教授重要作品,融合当代人的生活,讲述传承两千余年的中国智慧。解你所需,授你所用。
本书分为四大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包含更为具体的小标题,简洁明了,轻松好读。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快速精准进入内容。
轻松阅读,快速读懂古人智慧。打破哲人和著作的对立,打破考据和俗讲的分界。以全新的方式讲人性、讲人格、讲何为道、讲何为圣。快速索引,直达内容。
本书打破古文壁垒,生动、简明,直达先哲思想源。
序言
值得做的事很多,但我一生做不了几件;值得念的书
很多,但我一生念不了几本。因此,面对自己短暂的一生
,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给一个说法”:我做这几件事,
我念这几本书,以及我选择如何如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
解释。
这无异于探讨一个大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因为“
意义”不是别的,而是“理解之可能性”。我过这样的生
活,以这种方式与人来往,这一切作为是“可以理解的”
吗?如果说不出所以然,也就是没有一个说法,那么,我
的人生就谈不上什么意义,只是人云亦云,随俗浮沉,十
六个字就讲完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
欢离合。”其他的大道理都只是风声吹过而已。
面对如此处境,似乎只有一条出路,就是“爱好及追
求智慧”,而这句话恰好是古希腊时代对“哲学”一词的
原始定义。不过,我在此不是要介绍西方哲学,我要推荐
的是与我们一样使用中文的、中国古人的哲学。虽说是古
人,但一点也不老旧;他们使用古文,却依然照亮了今日
世界。苏格拉底有一个年轻朋友,这个朋友借酒装疯,说
出他对苏格拉底又爱又恨的心情:“他使我觉悟生命不该
因循苟且,忽略自己灵魂的种种需要,迷失在政治往还的
生涯中。我起初无法接受,掩耳疾走,背他而去。他是唯
一使我觉得自己可耻的人。我曾多次暗咒他早早死了才好
,但我又知果真如此,则我的哀伤将远远盖过我的欣喜。

“掩耳疾走,背他而去。”我好像也曾有过这样的念
头,但针对的“他”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我在这儿要
向大家介绍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并称为
“中国四哲”,但我年轻时,只觉得他们难以亲近,也不
易理解。孔子说话精简扼要,如念格言金句;孟子倡言仁
政理想,结果落个好辩之名;老子看似很有见地,内容却
是恍惚难解;庄子寓言常有巧思,让人感叹浮生若梦。我
曾想过,如果没有这四哲,我们求学时会不会轻松一点,
传统的包袱会不会减少一点?
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没有他们,我的哀伤将远远胜过
欣喜,甚至这一生只剩下十个字:重复而乏味,茫然过日
子。读懂他们的文字,领悟他们的思想,实践他们的教导
,品味他们的智慧,然后这才发现自己身为中国人,并且
能够从小使用中文,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他们身处危机时代,虚无主义的威胁有如张牙舞爪的
恶魔。孔子与孟子代表儒家,主张“由真诚引发内心行善
的力量”,使价值的基础安立于人性中,如此可化解价值
上的虚无主义。老子与庄子代表道家,主张“凡存在之物
皆有其来源与归宿”,那即是作为究竟真实的道,如此可
消除存在上的虚无主义。前者重视“真诚”,后者肯定“
真实”,殊途同归,但皆使人的生命展现明确意义,有如
丽日当空、光明普照,而人生的喜悦与快乐也有如空气般
自然遍存。
我归纳儒家思想为四字诀: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
,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至于道家,也有另一套四字
诀: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
。这简单的八字心得,可以在这四本书中找到详细的说明

“孔孟老庄”四哲,每一位都是千年难遇的良师与益
友。我研究中西哲学四十余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并了
解这四哲的思想。我出版有关他们思想的书籍与有声书很
多,现在这一套书原是一系列四十八讲的课程,整理成文
字稿再经修订而成,所以内容浅显易懂,文字轻松可读,
结构完整周延,论述一气呵成。不限时空,随手翻阅,压
力不大,心得甚深。谈到“哲普”作品,目的不正是如此
吗?
本书之整理,要感谢叶莲芬小姐,她在中学担任繁忙
的辅导工作之余,在短时间之内全力完成任务。出版社的
编辑们也付出很大的心力,非常感谢。每次出新书,我都
喜忧参半。喜的是心得可以与人共享,忧的是我还可以做
得更好啊!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傅佩荣讲孔子》《傅佩荣讲孟子》《傅佩荣讲老子》《傅佩荣讲庄子》四册。
孔子身处乱世,但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教化弟子无数,影响中国后代数千年的思想及学养。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建构了完整的儒家体系。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建构了完整的道家体系。他以“道”代替“天”,超越以“人”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具有革命性。老子开创道家思想后,庄子将之发扬光大。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孔孟老庄四哲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期望藉由儒家思想的引导,使这一生过得充实,慢慢走向完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傅佩荣讲中国四哲经典系列(共4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佩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36119
开本 32开
页数 8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82
CIP核字 2019193343
中图分类号 B21
丛书名
印张 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50
6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