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内容
作者简介
马利琴,女,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出版的家庭教育图书《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等,深受家长的好评。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爱尔兰诗人 叶芝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
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
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 斯宾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
醒和鼓舞。
——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
,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陶行知
目录
Chapter 1 人生规划在大学?不!在童年
孩子无法正确决断,就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规划
了解规划的真正含义,培养孩子的规划意识
了解人生规划的作用,才会肯定自己的正确性
人生规划的核心是什么?竞争力
引导孩子做人生规划,最好早一点
Chapter 2 提高自我认知,让孩子从自己做起
让孩子问问自己:我是谁
让孩子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
让孩子问问自己:我的潜能在哪里
让孩子问问自己:我有哪些兴趣和爱好
Chapter 3 人生规划,也要从梦想开始
每个孩子都是伟大的“梦想家”
不断尝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梦想的实现,也需要一步步来
将梦想和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
妈妈的梦想让孩子代劳只会伤了他
Chapter 4 发现孩子,让人生规划更加有迹可循
你的孩子也有优于他人的地方
你的孩子也是天才,也能成功
你的孩子心中也有美好的愿望
你的孩子也想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你的孩子也想身心健康地成长
Chapter 5 了解孩子,陪孩子一起来规划人生
问问孩子,他最喜欢做什么
问问自己,他最擅长做什么
问问社会,它需要孩子做什么
科学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规划
掌握职业规划的主要环节
Chapter 6 从生活开始,和孩子一起规划
让孩子过上有规律的生活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明白节俭的道理
引导孩子做个有礼貌的人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鼓励孩子多劳动、爱劳动
Chapter 7 管好主业,孩子的学习也需要规划
学科不同,规划的内容也不同
学期不同,规划的要点有差别
年级不同,规划的侧重也不一样
层次不同,规划的实现也各异
了解考试信息,才能有的放矢
Chapter 8 发展特长,对孩子的特长合理规划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特长究竟是什么
明确对特长发展做规划的目的
合理规划孩子的特长发展路径
扮演好角色,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引导
妈妈的意愿,不一定真的适合孩子
Chapter 9 从小开始,帮孩子做好职业规划
孩子的职业规划,最好从幼儿园开始
职业规划,离不开孩子的关键期教育
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与孩子多沟通,引导孩子确定职业目标
带着孩子一起分析、判断、做选择
Chapter 10 刻不容缓,引导孩子终身学习
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直接告诉孩子
帮孩子找到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
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合理利用现代工具为学习插上翅膀
学业是主流,规划都要和学校同步
精彩页
Chapter 1 人生规划在大学?不!在童年
孩子无法正确决断,就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规划
身为妈妈,你是否对别人家的孩子羡慕不已?相同的年龄,其他孩子既坚强又独立,更有决断力,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你,自己没有任何决断力。为什么会这样?是你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聪明?还是你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不。这些有可能成为孩子成绩不好或者不成功的部分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孩子从小就没有要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的意识。
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说过:“不做人生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规划对于人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要想让孩子未来获得长远发展,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引导孩子提前做好规划。
刘女士是我的一个朋友,确切地说是我的校友,因为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我和刘女士相识于一次校庆,她比我高八届,为了参加校庆特意从美国回来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便认识了她。后来,我们交换了名片,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联系,我也一点一点地开始了解她和她的育儿方法。
大学毕业后,刘女士就去了美国,工作、结婚、生子……如今已经在美国定居20多年。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观察、思考和研究美国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并将自己的心得全部融会贯通到对女儿的培养中。在刘女士的细心栽培下,女儿成功地走进了哈佛大学。
就是这样一位美籍华人,成功地践行了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成为华人社群中的骄傲。这个长达20年的实验成果,对于正在深入探索教育改革中的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人生设计应始于童年,而不是成年之后。这一观点,不仅是刘女士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个认知,还串联起了她培养女儿的成功经验。反观现实,很多妈妈虽然也意识到了提前为孩子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却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做好督促者、辅助者的角色,及时指正错误,让孩子提高判断力,就是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童年时期需要明确的人生目标来引导
每个充满活力的孩子都曾梦想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要想引导孩子做好人生规划,就要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倾听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树立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有个女孩受家庭艺术环境的熏陶,5岁时就梦想长大后要当一名画家,而且对此志向坚定不移。父母得知女孩的这一想法后,便有意识地安排女孩接受美术方面的培训。从小到大,女孩对有关美术专业方面的学习也都乐意配合。在她稚嫩的心里,把当美术家作为自己的爱好和人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女孩比同龄孩子更有韧劲,也更坚强,并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童年时期,孩子不仅要玩乐,也应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由于年龄的限制,童年时期的孩子还无法确立明确、合理的人生目标,这时候妈妈们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 让孩子接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习,挖掘孩子的兴趣点;
让孩子爱上学习、乐于学习,为进入理想的中学和大学做准备;
支持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夏令营等,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培养一颗柔软的心。
童年时期,孩子需要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来引导。虽然在今后的成长旅程中,最初的想法也许会改变,但在人生最初的十几年里,拥有明确目标的人总比浑浑噩噩的人好得多。
▲成功者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提前做好了人生规划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就在于他们提前做好了人生规划。
有个男孩非常崇拜周恩来,从小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志向——长大后,当个外交家。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在学习方面,他非常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功地掌握了四门语言。上高中后,他开始学习商业与法律方面的知识。此外,在大学期间做兼职时,男孩还主动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工作。
比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房屋,这让他接触到各个年龄层、各种性格的客户,从而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口才;第二份兼职是IT公司的电话接线员,每周工作17个小时……这些工作都锻炼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每时每刻,男孩都在有意识地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
男孩从小就确立了职业规划,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反复打磨、充实自己。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当同龄人还迷茫于未来在何方时,他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小有成就。
对于孩子来说,不做任何人生设计,幼时不清楚未来要走的路,是不可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的,也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实现人生理想。因此,要想让孩子的未来之路少些波折,就要让孩子提前做好人生规划。比如:
如果孩子长大后想当律师,就要让孩子从小接触跟法律相关的知识,多看有关法律的电视节目提高认识;如果孩子想当老师,就要让孩子训练自己的亲和力和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如果孩子长大后想当老板,就要让孩子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创新力、组织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积累各
导语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素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的性格、观念将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品格、行为乃至未来。真正的好妈妈既不溺爱孩子,也不会过于严苛。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高质量的科学陪伴,需要妈妈们用心学习和体悟。
本书作者用生动翔实的案例结合理性的分析,告诉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规划”意识,引导孩子一步步找到他们自己心中的火花,持续努力,成为有目标、有激情的人才。
序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人生处处需规划
盛夏的一个周末,我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分别6年的大
学同学。这时候的她,已经一改学生时的稚气,浑身散发
出一种逼人的气势。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
教育工作,而她则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继续着自己的学习
之路,通过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外企的管理者。
同学这些年的努力,我熟知。她祖籍四川,父母都是
老老实实的农民,家里兄妹三个,她是老二,上面有个哥
哥,下面有个妹妹。为了摆脱生活现状,她从小就立志要
考上好大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制
定了人生规划。之后,严格按照这份计划实施。在收获好
成绩的同时,也让她赢得了精彩的人生。
对于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来说,能够考上大学已
实属不易,可是她却从小就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关于这
一点,我记得大学的时候,跟她有过一次对话。我问她,
她是如何想的?她说,是她妈妈告诉她,想要什么,就要
提前规划好,然后努力执行,争取实现。如同种庄稼一样
,因为每到春天播种的时候,她父母都要对要种的作物进
行商量和规划,种什么?种多少?灌溉几次?……她妈妈
用自己的种田经验告诉她一个成长新理念——人生处处需
规划。而她全然接受,并坚决执行,直至取得一个个好成
绩。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
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
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可能悔棋。”所以,对于人生
这盘只有一局的棋,在走每一步之前,不仅要清楚自己当
前所处的位置,更要选择好下一步的方向。方向选对了,
人生才会一点点接近成功;否则,只会走向相反的道路。
我同学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句话的要义。
如果将人生看作是一次航行,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
要想拥有精彩的人生之旅,就不能漫无目的、随波逐流,
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孩提时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数年之
后,有的人将这张白纸绘成了多彩绚丽的图画,而有的人
将这张白纸涂得乱七八糟。或许你会将这一切都归咎于天
分,归咎于命运,其实真正的原因却经常被我们忽视。很
多人的人生之所以会存在种种遗憾,不仅是自己不努力,
还因为他没有提前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没有规划,摩天大楼就无从下手;没有规划,人生之
路就寸步难行。在人生漫漫旅途中,没有一条“芝麻开门
”的神奇咒语能帮我们破除种种阻碍,帮我们顺利打开一
道又一道通往理想的大门。优秀的孩子都是从小开始培养
的。作为妈妈,给予孩子生命之后,还要帮助孩子规划他
的人生。
如今,陷入迷茫状态的孩子越来越多:中考成绩不错
,却不知道该上重点高中,还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高中
;高考成绩公布,成绩上了一本,却犹豫选择北大还是港
大;大学毕业,是该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读研;读研选择国
内还是国外……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合理的规划远比盲
目地努力更重要。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们更要帮助孩子一起
规划他们的人生。因为,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途中,我们
至少比孩子有经验一些;对于规划,孩子不知道,但我们
了解。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一定要协同孩子做
好人生规划。有了规划,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各个阶段的
小目标,积少成多,当这样的积累由量变达成质变时,孩
子也就成功了。
本书正是从此出发,一步步教妈妈们如何对孩子的人
生进行规划,如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心中的梦想,
发掘他们的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人生进
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就能保证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迷
失方向。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漫无目的的成长。在社
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过怎样的生活,很大程度
上由孩子自身实力来决定,每个孩子都应做自己人生的规
划者和耕耘者。作为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充当孩子的引路
人,帮孩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引导孩子努力追求
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不提前做好
规划,再怎么教,效果也不好;不为孩子提前做好规划,
即使付出了众多努力,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我们将自
己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我们为孩子一
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想问的是:您为孩子做好
人生规划了吗?
内容推荐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漫无目的的成长。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过怎样的生活,很大程度上由孩子自身实力来决定,每个孩子都应做自己人生的规划者和耕耘者。作为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充当孩子的引路人,帮孩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引导孩子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本书正是从此出发,一步步教妈妈们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心中的梦想,发掘他们的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迷失方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利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55456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08
CIP核字 2019246826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