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经典翻译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接受美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文学在教育中的接受,不仅在每个时段、不同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不同文体、语体、题材、主题的文学文本在中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及课外阅读中的接受命运及其影响因素也不相同。本书探寻了经典文学在不同时间课本中存在的解读差异,翻译文学进入语文教科书中的基本条件,译者、编者以及师生的三级阐释之间的关系及差异等等。还附上了教案等与文本接受相关的阐释资料。 导语 翻译文学早在1904年就开始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其具有外国文学、母语表述的双重特征,不仅能训练一般的语文技能,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对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翻译文学及其教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功能、数量、体裁、国别、呈现方式、阐释情形等均存在差异,其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及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为当前的翻译文学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为了考察翻译文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接受历程,本书上编从微观上呈现翻译文学教育的接受与阐释情形,选择了《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鲁宾逊漂流记》《最后一课》《项链》五篇经典文本,梳理其在清末民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收录情况、翻译版本,以及教育界、文学界对其进行的多元解读。下编从宏观上梳理翻译文学教育在清末、民初、新学制前后、新标准前后、全面抗战与内战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的变化过程,为理解上编的作品解读提供广阔的历史背景。 希望本书能够为翻译文学教育研究提供参考,更能为一线教师解读翻译文学作品以及进行翻译文学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经典翻译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接受美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心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9055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2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8 |
| CIP核字 | 2019138621 |
| 中图分类号 | G633.3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