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生哲学
内容
作者简介
方东美(1899-1977),名珣,字德怀,后改字东美,安徽桐城人,一代哲学宗师,也是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史上的“东方诗哲”。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系。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抗战胜利后,方东美返回南京,在ZY大学任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直至迁居台北。后常去欧美讲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方东美以弘扬中国哲学为己任,一生精研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桃李满天下,门下不乏唐君毅(新儒学代表人物)、成中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创始人)、陈鼓应(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安乐哲(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傅佩荣等大师级的学生。
其哲学思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饮誉海内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方东美先生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偏见,引起了西方学界对中国哲学的重视。
书评(媒体评论)
方东美教授是中国当代伟大的哲人,可惜其著作
译介到西方太少!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
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
——学者、诗人、文艺批评家钱锤书
冠绝一时,允称独步。
——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
今日世间,哲学家如方先生,对人类尚有如此期
许者已经少之又少。期许之余,复能以理论以图表示
之,以启迪世人者,更是难得一见。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他是我们当代伟大的学者兼良师。作为一位哲学
家,东美先生不愧是体现了他自己的人格理想一集诗
人、先知、圣贤三重复合的人格于一身。
——美国哲学会1967年度风云人物奖及终身成就
奖得主韩路易
目录
例言
1 中国人生哲学概要
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中国先哲的人生哲学
第二章 中国先哲的宇宙观
第三章 中国先哲的人性论
第四章 中国先哲的生命精神
第五章 中国先哲的道德观念
第六章 中国先哲的艺术理想
第七章 中国先哲的政治信仰
第八章 现代中国青年所负的精神使命
附录参考书举要
附言
2 中国人的人生观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人的智慧——广大和谐之道
第二章 宇宙论的精义
第三章 人性的分析
第四章 广大和谐的生命精神
第五章 道德观念
第六章 艺术理想
第七章 政治思想
精彩页
诸位,在这里,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中国先哲的人生哲学概要。这个题目的范围非常广泛,意义极其重要,在未讲解以前,先要郑重地向诸位提出一个疑问,这便是:你们心中有哲学吗?
诸位看我这样发问,或许要嫌我唐突,但我之所以如此发问,却有个道理。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尝说:“你们不能相信荣誉,除非你们曾获得荣誉。”现在,我也仿萧伯纳的口气说:“除非你们心中先有了哲学,否则是不会了解哲学的。”
照目前的形势看来,全国上下颇有反对哲学的趋势,一般人沾染近代西洋功利主义的习气甚深,以为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无用的,时常有人说,哲学不能烘面包,要它做什么?诚然不错!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我要问,人生的目的是吃面包吗?即就这层而论,西洋亦尚有个谚语: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可以使面包增加甜味。
我们处在社会上,不仅要生活,更需启发深刻的思想,培养优美的情趣,使我们的生命内容日益丰富,使我们的生命意义更加完善,使我们的生命价值逐渐提高。哲学不仅仅教我们生活,因为生活是我们的本能要求,用不着哲学来教导,但如何生活才能获得意义,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价值,这却是哲学上重大的问题。罗马哲学家西塞罗(Cicero)赞美哲学说:“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
诸位要知道,哲学不能烘面包,不是它的缺点,只图吃面包的人不必有哲学,也必不能有哲学。倘若吃面包还要咀嚼其美味,便少不了甘蜜或甜酱。哲学之于人生,不只是一块黑面包,而是一瓶甘蜜、一罐甜酱。诸位吃过黑面包吗?它的味道如何?诸位也吃过涂满甘蜜甜酱的面包吧?它的味道又如何?
说了这一段话之后,我仍旧要问:全国可爱的青年,你们心中有哲学吗?
哲学的领域异常广大,拿一句笑话来譬喻,我们可以说,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还要大无数倍。你们现在第一次踏入哲学的宫门,要想一一探索哲学问题的意味,岂不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只见满园景物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昏目眩吗?
现在,为节省时间起见,且撇开哲学的大观园全景不谈,只择要叙述中国人生哲学的“荣国府”。诸位听了这句话,或许要疑惑,中国人生哲学是何等高尚的思想境界,哪能拿一个凡俗的“贾府”来作比喻?诸位且莫责难,听我说来。“贾府”正当盛时,聚了许多富有才情的人在一起过活,轰轰烈烈,煊赫一时,等到式微衰败之后,被西平王率领番役查抄,便引起焦大在门前噪闹哭骂。中国近百年来,国势衰弱,西洋势力侵略过来,抄没了我们的文化家当,更有焦大一流人在那儿谩骂我们自己不长进,甚且辱及先哲,诬蔑中国根本没有文化。诸位仔细想一想,这成什么话!
谁是中国先哲?他们的人生哲学包括几层问题?这两点说起来非常复杂,现在只好拿童话故事来打比方。
相传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教主互争雄长,教主平日养尊处优、豪华盖世,国王眼见财富为人分润,极不甘心。有一天,国王特约教主会晤,责他不应该非分奢华,损人利己。于是,向他提出三个难题,限期答复。这些难题是:一、宇宙之中心在哪儿?二、周游世界,需要多长时间?三、指点国王心中隐藏的思想是什么?
教主听了这些难题,起初以为只是开玩笑,哪知国王竟提出最后的警告,谓如教主不能准期作答,国王将严厉惩罚教主,使之身首异处。教主听了这个警告,心惊胆战,四处访求智者大师为之解难,竟无所遇,只得垂头丧气,奔回寺院。中途忽有一位牧羊人拦路询问,教主忧心忡忡地把国王所要挟的难题向之一一诉述。原来,这位牧羊人是个绝顶的天才,心中满储智慧,因向教主说道:“这又何妨!等到限期到了,我将换着你的盛装,趋近国王,答复任何难题,万一不幸,便牺牲我的性命,抵死亦要为你解除大难。”
到了满期那一天,牧羊人扮作教主模样,带着许多扈从,奔向国王的所在,理直气壮地说道:“我现在准备答复你的问题。”国王急遽问道:“第一,请指点宇宙的中心何在?”牧羊人听了,从从容容地将手中的圭杖向地上一插,并说:“宇宙的中心就在这里。君王如果不信,请穿地测量以为验。”国王听了无话可说,乃更问道:“周游世界一匝,需时几何?”牧羊人又答:“明晨太阳从东方起来,君王若能驾车追随其后,从天而游,从今晨到明晨,一日之间当可绕地一匝。”国王接着又发第三问:“请指出我心中所想的究竟是什么?”牧羊人毫不迟疑,自答道:“君王心中以为我是教主。”一边说着,一边卸下教主的装束,还了牧羊人本来面目,说道,“请君王恕我无礼,并求为教主解难。”从此以后,那个国王极其佩服牧羊人的智慧,并且尊重教主的威严。
上述故事隐约中已暗示谁是中国先哲,及其人生哲学问题。假使把那位尊贵的教主譬作中国民族,把那位险毒的国王譬作我们民族的大敌,便知那聪明的牧羊人就是我们历代的先哲,那些难题的答案便是我们民族的人生哲学。
P5-8
导语
本书中,作者通过简洁通俗的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完整有序地呈现给读者,充分展现了中国先哲在思想气魄上的恢宏大气。
翻开本书,我们会被方东美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饱满热情所感染,会被中国先哲的思想气魄所折服,会领略到中国哲学中蕴含的高妙智慧和广大力量,进而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能量。
序言
广大和谐的哲学境界——《方东美全集》校订版介绍
(节选)
傅佩荣
方东美先生(一八九九—一九七七)自幼学习中国经
典,进入大学后开始研究西方哲学。二十五岁在美国念完
博士后回国教书,直至七十八岁因病而止。
五十二年的教学生涯,表面上是单调而规律的讲课、
阅卷、评分、口试,其核心则是一位早熟哲学家的思想体
系在日益扩展。所谓“早熟”,是说方先生对于“哲学”
这门学问,包括中国的、西方的、印度的,在他三十余岁
的青年阶段就已经悟得清晰的定见。正是“得其环中,以
应无穷”,宛如同心之圆,其范围可以无限扩大,“万变
而不离其宗”。
古典的人生哲学
方东美先生常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意思是:与
其他古代民族相比,中国很早就发展出了系统完备的思想
。譬如,我们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有周公制礼作乐,展
现高度的人文精神。此一人文精神后来由儒家、道家、墨
家等学派继承发展,演变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景观。
依我所知,方先生自身也可以称为“早熟的”哲学家
。他在三十八岁时(一九三七年)发表了“中国人生哲学
”的公开演讲,内容涵盖了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
道德观念、艺术理想与政治信仰。将近二十年后(即一九
五六年),他以英文撰写了《中国人的人生观》。虽然他
强调这本英文著作的内容“均经大幅度的修改与增补”,
“不只在语言表达上是新的,在基本材料上也是新的”,
但是读者不难发现此书的主要篇章与前书相同,而主要观
点也没有太大的变更。这种情况就像环绕一个同心的圆,
核心未改,而外围的涵盖面越来越大,并且逐步撑起了一
个立体的架构,最后成为体大思精、周遍含容而一以贯之
的系统。
那么,中国先哲的代表是谁?他们的古典人生观有何
特色?方先生并列儒家、道家与墨家,视之为三大宗:老
子论道,孔子谈元(《易经》上乾元、坤元之元),墨子
主爱。他们对宇宙的共同看法有三:一、宇宙不仅是机械
物质活动的场合,而且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亦即,宇
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生机,无一刻不发育创造,无一地
不流动贯通。二、宇宙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其形质虽
属有限,而功用却是无穷。亦即,我们观察宇宙时,发现
万物互相感应,彼此全无阻隔,生出无穷的和悦之气。三
、宇宙若究其根底,多带有道德性和艺术性,故为价值之
领域。亦即,人类在发挥潜能、实现本性时,将在宇宙中
找到至善与尽美的根源。换句话说,人类应该努力使天国
在人间实现,而不必鄙视人间,另立一个超自然的天国。
接着,先哲的人性论有何主张?人类以“心的体用”
为主脑,寻求“理与情”的交融互摄:在理方面,要“正
心尽性,诚意致知”;在情方面,要“存心养性,达情遂
欲”。由此展现了:老子的慈惠,孔子的忠恕,墨子的爱
利。深入剖析人性,则有以下五点内容:一、心善论是先
哲共信的假定;二、性善论“以性承心,更以心继天,天
以生物为心,故纯是善,而性顺从天心,万无恶理”,方
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最为可取;三、意与知,是理之昭明灵
觉处,“从来没有人把它们当作恶看”;四、至于情,则
性与情相为表里,孟子“是以性善胜情,情必从之,性既
全善,则情亦无不善了”;五、欲恶论则是普遍流行的说
法。方先生认为各种人性论之间的冲突矛盾,“都是由方
法学的缺点产生出来的,毕竟有法可以避免”。他个人的
看法则是:“不难由天地生物之仁心以推测人心之纯善,
更从人心之纯善以论人性之完美”。
于是,中国哲学的一贯精神在于:“把宇宙与人生打
成一气来看。”大人或圣人,则是“与天地合德、与大道
周行、与兼爱同施的理想人格”。方先生后期讲学经常引
用李白的一句诗:“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就是要
吸取宇宙生生不已的造化力量,作为我精神活动的基础。
或者说是,要以个人小我的努力,参赞化育,安顿人间。
因此,道德的极致是推己及人,再及于万物。艺术则
是“从体贴生命之伟大处得来的”,因为生命总有其可观
之处,而人类的创造力也不会终穷。然后,将这一切落实
于政治上,则国家成为“一种悠久的道德场合”。于是,
先哲的政治信仰“是以德治为最理想,礼治次之,再不得
已而思其次,法治尚较术治高明百倍”。
以上所论皆有根据,但是方先生最后忍不住要问:“
我们民族原是天才民族,我们的天才埋没到哪里去了?”
省思之余,我们不觉得自己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吗?
总结:无限开展的人生
方东美先生于一九六九年参加夏威夷大学主办的“东
西哲学家会议”时,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从宗教、哲
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他在这篇论文中画了
一页图表,揭示了一个平凡人“如何”向上提升、抵达神
明的超凡领域。
鼓励人们高尚其志是一回事,说明其理由及动力来源
,则是另一回事。方先生的策略是借助于许多伟大的哲人
所做的示范,因此行文显得气魄宏大,使人在阅读之后自
然心生向往。本文拟依这张图表,扼要地说明方先生心中
的人生历程。
此一历程共有九个层次,由低而高,依序是:自然人
、活动人、理性人;艺术人、道德人、宗教人;高贵人、
神性、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
首先,第一组的三项是自然人、活动人与理性人。这
三种人的表现是与生俱有的。人作为“自然人”,是万物
之一,也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发挥体
质上的特长,求得优越的生存机会。其次,“活动人”特
指人的创造及制作能力,由此改变了大自然的形貌,奠定
了文化及文明的基础。最后,“理性人”则进一步凸显了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有思考能力,除了掌握生活资源,
还可开始探讨如何使生命富于意义,进而实践各种高尚的
价值。
接着一组的三项是艺术人、道德人与宗教人。在理性
的基础上,人很容易察觉自己有审美、向善、成圣的愿望
。若无艺术,则人无法须臾摆脱功利、实用的考虑,而这
种考量无异于枷锁一般,将带来无穷的压力与忧患。若是
不谈道德,则人格高低无从界定,人性的平等与尊严也将
如同无源之水,然后人类世界难免回堕到生物竞逐的丛林
阶段。那么,再往上的“宗教人”是怎么回事呢?
方先生晚年病重时,是否正式皈依佛教?此事仍有探
讨的空间,但是他确实描述自己的生命形态为:“儒家的
家庭传统、道家的生命情调、佛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西方
的学术训练。”方先生一生教授哲学课程,从未忽视宗教
的重要性,但是与其说他信仰某一种宗教,像正式信徒一
般履行教规及仪式,还不如说他所向往的是一种宗教“情
操”。亦即他相信有一位哲学家的“神”,可以使人间一
切价值得以圆满实现。此一信仰使人蕲向完美,亦即“成
圣”。所谓“成圣”,其实正是为刹那生灭的人生找到“
真而又真的真实”,然后展现出不执着的智慧,表现无私
的美德。换言之,若是少了“宗教人”这一层,则任何价
值都将局限于相对的、小我的世界中,并且无法跨越痛苦
、罪恶、死亡这三大悲剧的门槛。
再向上的一组有:高贵人、神性、不可思议的神明境
界。高贵人即是儒家口中的“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
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君子在人间已臻完美,可以进而展
现神性,就是“参赞天地的化育”,亦即与神明合作来改
善人间。方先生常说:“要做人,就是要成就他的神性。
”他所用的是英文语句:To be human is to be dlvlne
.这种对人性的积极观点,是方先生一生的信念所在。最
高的顶峰是“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或称之为“玄之又
玄的奥秘”。这个词的拉丁文是Deus abscondltus,意思
是“深奥难解的神明”,绝非人类的语言及理智所能衡度
。他的目的是要强调:人有无限提升的可能性,并且此一
可能性必定源自一位无以名状的神明。任何宗教中的名号
(如神、佛),都只是起象征作用的符号,因为那是人的
精神领域的微妙境界才可以相通的。如此一来,人生的可
贵与伟大潜能,不是值得我们珍惜万分吗?
今日世间,哲学家如方先生,对人类尚有如此期许者
已经少之又少。期许之余,复能以理论以图表示之,以启
迪世人者,更是难得一见。我们于此,更应深思而力行之
内容推荐
《中国人生哲学》是方东美的代表作,包括“中国人生哲学概要”和“中国人的人生观”两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为作者英文原著《中国人的人生观》的中文译本。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人生哲学进行了系统阐释,内容涵盖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道德观念、艺术理想与政治信仰等多个方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生哲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东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92466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6
CIP核字 2019066364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