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藏宝苏州/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苏州,一座值得收藏的城市,这座吴文化润泽下的古城,千年积淀而成的人文荟萃,物华天宝的水乡环境,给苏州留下了无尽的人类文化奇珍异宝,也诞生过一个个令历史浩叹的收藏志士和佳话美谈。《藏宝苏州》将带我们走进这些千年尘封的古文物以及它们背后深藏着的故事的核心……

内容推荐

  在华人世界中,苏州是一个知名度、美誉度到了与它的规模、地位不相称的城市。无论在哪里,一提到苏州,人们总会说:“苏州,好地方!”若要问好在哪里,又不外乎私家园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丝绸美女。然而,仅仅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似乎还不足以解释那么多人喜欢苏州的原因。毕竟塞北江南,各有所爱。其实,喜欢苏州真的有着不一样的原因,在小城老宅、杏花春雨的背后,隐藏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大魅力,本套丛书将带您一起来探寻这个百分百的苏州本土文化。

目录

序:中国文化中某些精彩的部分正是从苏州而来

开篇:物华天宝 沧海遗珠

 一座值得收藏的城市

 一座遍地是宝的城市

 一座藏龙卧虎的城市

 打开的百宝箱可堪把玩

藏宝:苏州就是个百宝箱

 文物大城:吴地珍宝览沧桑

 藏宝世家:代代传承贯古今

赏宝:看千年尘封的古莲萌芽

 出土珍宝 露脸人间

 传世宝物 岁月流韵

 园林聚珍 清唱雅赏

 民间藏珍 雅俗同赏

兴宝:玩家千姿百态的雅好

 藏宝吴门书画 古今一脉相承

 明清玉 苏州工 天下藏

 百年沧桑梦 回眸老苏州

 明清家具:别有洞天的风景

 竹木牙角雕:文房清玩天工巧

 邮票里的天堂

 古钟锤摆里的岁月流韵

 青铜岁月 苏州情缘

 古籍善本:藏书人垒造的黄金屋

 民间百艺编织的乡风民俗

制宝:多少传世绝技可以重现

 工玉:杨曦出神入化

 铜雕:龚斌匠心独运

 刻竹:张泰中以刀作笔

 核雕:陈素英不输须眉

 鸟笼:颜虎金玩物得志

 雕花:神刀赵才人辈出

 克隆:陈凯歌玩转天文

 制扇:徐义林胸有成竹

觅宝:一个“芝麻开门”的新传说

 览尽沧桑觅古瓷

 凡夫俗子木雕缘

 美玉藏雅舍

 民间手炉小 暖藏百俗情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传宝:民间沃土长出摇钱树

 姑苏古玩市场风云录

 “轧神仙”地吴趋坊初兴古玩一条街

 文庙古玩十年市场兴民间

 苑外园古玩天地“别有天”

 觅宝传宝的苏州文物商店

 工艺奇葩珍宝天地

跋:最值得珍藏的还是苏州人的才智

后记:意义与秘密的分享

试读章节

物华天宝 沧海遗珠

一座值得收藏的城市

至今还记得儿时就曾熟稔的白居易那首绘写苏州遗珠千古的诗句:"吴宫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曾在苏州做过刺史的白居易在沧桑岁月的背影里某日蓦然回首,再度勾起了他对苏州这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城的追慕和神往。

在丰泽的江南大地,千年古城苏州是出人间珍宝和美女的地方。也许是这块风物清佳之地有着撩人心襟的温山软水,和那千百年来风调雨顺的滋润和养育,苏州远古那片蛮荒的地界,也因此变得水草肥美,珍宝遍地。

千百年来苏州的历史遗珍可谓"星汉灿烂",也使人不由想起那绝胜的唐人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苏州作家陆文夫曾说:"苏州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得天独厚不完全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还在于它的文化积淀的深厚;地理的优势是得于天,文化的优势是得于人,天人合一形成了苏州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如果说苏州风物清佳的山水是自古风调雨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创造的,那么,如今苏州尚有幸存世的众多古迹名胜和人间遗珍,应该是苏州人智慧、巧思和千百年来追求呵护的成果了。

光阴白驹过隙,千年岁月一骑风尘,转眼,几千年的朝代已物是人非,更替而逝。那些葬身于地下的文物珍宝有幸躲过自然的风霜雨雪和人世间的战乱烽火后,至今出土的墓葬中仍存留着块块光彩熠熠的良渚白玉;地上的文物胜迹虽然难免遭遇天灾人祸,但在苏州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幸有古往今来苏州人对文化遗产的崇仰和挚爱,致使众多文物古迹经一回回修复而获新生,并得以不断延续和传承。

如那座全国独一无二的水陆双城门--盘门,竟然历经2500年风雨后,城基位置未移半分,城楼建构风貌一如当初。这也许就是苏州代代有识之士人文关怀之心烘托于世的人间遗珍,是一种比保护和珍存更有创造力的"收藏"。P1-2

序言

中国文化中某些精彩的部分正是从苏州而来

在华人世界中,苏州是一个知名度、美誉度高到了与它的规模、地位不相称的城市。无论在哪里,一提到苏州,人们总会说:"苏州,好地方!"若要问好在哪里,又不外乎私家园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丝绸美女。然而,仅仅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似乎还不足以解释那么多人喜欢苏州的原因。毕竟塞北江南,各有所爱。

其实,喜欢苏州真的有着不一样的原因,在小城老宅、杏花春雨的背后,隐藏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大魅力。 

苏州自隋代大运河开通后,经济首先开始起飞,尤其是唐宋以降,大规模兴修水利,建造围堰,大量土地浮出水面,且旱涝灾害相对较少。肥沃的土地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与别处相比,同样投入在苏州产出更大。衣食无忧后便盛行教育,发展文化,于是状元之类便成了苏州"特产"。如此状态积五百年之力,到了明朝,苏州登上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制高点,达到了中国本土文化五千年来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方面的最高水平。"苏湖熟,天下足""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说的是经济地位。清代纺织匠人"黎明林立花桥、广化寺桥,以候相呼",说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昆曲流行天下,"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冯梦龙编"三言"领流行文学风骚,说的是先进文化。城市居民主体意识显现,市民社会初具形态,说的是先进的生活方式。在清代,有一个叫"苏意"的词,含义是苏州人说时髦,全国人便去追捧,苏州人说过时的,全国人便弃之犹恐不及。时至今日,中国人衣食住行,凡说到"中式"的,大多就是当年的苏式。因此,如果说明代及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是百分百纯中国本土文化的最后阶段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代表文化--苏州文化,便堪称是百分百中国本土文化的封笔之作。从此之后,西风东渐,中国再没有纯粹本土文化了。或许,许多中国人喜欢苏州的背后,正是这认祖归宗般地对本土文化无意识的偏爱。

而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个中国本土文化的封笔之作还依然是活着的文化。秦汉唐宋文化固然宏大壮阔,但却只能从记忆5遗址中去缅怀,而苏州文化至今仍生生不息于苏州人的生活之中。刺绣还在绣,桃花坞年画还在刻,评弹还在唱,四百年前的茶馆还在迎来送往。于是,若在今天君到姑苏,除了见"人家尽枕河"的景致外,还多少能见到些纯中国的影子。

探寻这个百分百的中国本土文化,展现其封笔之作的魅力,便是我们这套书的目的。在这个躁动的时代,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急切地打探明日将向何处去,然而且慢,还是要先弄明白今日从何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今日中国文化中某些精彩的部分正是从苏州而来。不信?请看完这套书再说。

(陈广,江苏镇江人,199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在大学教书,后到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研究,现在文化产业里做事,专业策划、经营各类文化活动。)

2005年4月7日

后记

最值得珍藏的还是苏州人的才智

国运盛,收藏兴。如今,文物古董艺术品收藏在中国大有市场。应该说,在中国,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不止苏州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宝藏的城市也非苏州一个。

然而,苏州这座具有浓郁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古城凭着她千百年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延续、发展和积累,文化底蕴厚实了,物质宝藏丰富了,苏州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最值得珍藏的文化古城。

苏州因历史文化丰厚,文物古迹和民间珍藏自然也是珠玑遍地,蔚为大观。有了这么多撩人心思的风物、宝物,如果不收集珍藏起来,每一位眷恋苏州的人都会遗憾一辈子的。

因自己确实喜爱有苏州文化特色的东西,在闲暇中总未停止一次次的寻觅和解读。包括此次《藏宝苏州》写作的过程中,搜集图片资料的日子里,总不免要一次次请教和烦劳苏州那些聚珍藏宝的地方志办,厶\室、博物馆、文管会、古典名园、文物商店、私人藏家和文物鉴赏专家。是他们丰厚的学识和珍藏为此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苏州值得人去收藏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但说到底,最值得让人珍藏的还是苏州人的才智,它与这座千年古城有着同样的分量。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藏宝苏州/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59071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9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