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颠覆与重构--危机传播新论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围绕“颠覆”与“重构”这两个关键词,并结合80个实际案例,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研究了危机传播场域的变化、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追溯、关系重构中的政府话语、媒体话语建构与意义指向、公众话语建构与意义指向等内容,最后总结出中国危机传播“合和式”治理的实践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陈虹,女,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公共舆论与战略传播、科学与风险传播。 目录 第一章 危机传播场域面临何种颠覆? 第一节 危机传播与场域理论 第二节 危机传播场域新变化 第三节 危机传播场域行动者变化 本章小结:在危机传播场域中展开价值传播与意义争夺 第二章 危机传播研究如何转向? 第一节 危机传播研究的自我反思 第二节 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追溯 第三节 危机传播研究的创新议题 本章小结:重塑危机传播话语共同体 第三章 政府还是话语中心吗? 第一节 曾经处于中心的政府话语 第二节 关系重构中的政府话语 第三节 政府话语建构与意义指向 本章小结:政府话语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建构共识 第四章 媒体还只是话语中介吗? 第一节 曾经作为中介的媒体 第二节 话语关系中的媒体功能赋予 第三节 媒体话语建构与意义指向 本章小结:媒体话语表达引发风险 第五章 公众还在话语边缘吗? 第一节 曾经被排除在外的公众 第二节 意见领袖与粒子公众的二重唱 第三节 公众话语建构与意义指向 本章小结:情绪成为公众话语的主导因素 第六章 专家已被话语隐形了吗? 第一节 曾经被信任的决策主体 第二节 关系重构中的专家话语 第三节 专家话语建构与意义指向 本章小结:专家话语的持续缺失影响公众信任 第七章 特殊话语样态如何在多元话语博弈中形成? 第一节 网络谣言:加剧信息证实危机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加深公众集体记忆 第三节 国际话语:引发危机传播的失衡与偏见 本章小结:特殊话语形态生成危机传播新议题 第八章 如何在颠覆中重构危机传播话语? 第一节 信任缺失成为核心危机 第二节 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危机传播多元主体话语关系模型 第三节 构建危机传播多元主体话语互动范式 结语:中国危机传播“合和式”治理的实践路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颠覆与重构--危机传播新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虹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36724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7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30 |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66 |
| CIP核字 | 2019051931 |
| 中图分类号 | G2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6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